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正确答案

(l)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l)泥石流形成的自然条件:陡峭的沟谷、大量松散的堆积物、充足的水源。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太行山脉,对比图中甲乙两地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山坡(谷)上,坡度较陡,同时又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丙地位于山谷中,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通过该山谷的除河流外,还有铁路线。丙处发生泥石流会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2年是美国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一年,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拉尼娜现象的共同影响,夏季遭受“世纪大旱”,秋季又受題风影响。下图为美国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图,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美国的干旱频发区,在2012年美国“世纪大旱”中更是成为重旱区,请分析其干旱频发的原因。(4分)

(2)2012年10月25日,飓风“桑迪”沿图中路线扑向美国大陆,肆虐历时五天,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自然灾害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桑迪”成为美国最“昂贵”的自然灾害之一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西部高大山地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寒流(加利福利亚寒流)的影响。

(2)飓风影响时间长,造成的损失大;影响区域位于美国东部人口和城市最密集地区;影响区域位于美国工业发达地区,损失较大。

试题分析: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根据图中提示信息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1)根据图中阴影所示地区地理位置特点,位于高大山脉的西侧,阻挡了来自东部大西洋的水汽,而阴影地区西靠太平洋,由于受加利福利亚寒流的影响,降水量少。

(2)根据材料提示,飓风“桑迪”沿图中路线扑向美国大陆,肆虐历时五天,时间长,影响区域位于美国东部人口、城市最密集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所以“桑迪”成为美国最“昂贵”的自然灾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9年秋季以来,西南五省遭遇世纪大旱。云、贵、川、渝、桂等地持续少雨,气温偏高。此次干旱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程度重。

(1)重庆和四川雨水充沛,一旦有一个月不下雨便会发生严重的旱灾,而沙漠地区即使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发生旱灾,请简述原因。(4分)

(2)除了上述灾害外,该区域还有哪些自然灾害频发?(6分)

正确答案

(1)自然灾害是对人类危害而言的,否则只是自然现象;同等级的灾害,在人口稠密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要大得多。(4分。只要从两地差异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等(答其中的3项可得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

读图,对比A、B两地,分析A地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6分),B地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少发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A地地质灾害严重原因: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火山(2分)。附近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从而易发滑坡、泥石流(4分)。

B地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少发原因: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少旱灾(或远离热带气旋生成地,少台风灾害);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4分)

试题分析:

读图分析,A地位于南美洲西岸,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火山。根据等高线判断,该地附近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A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较多,且降水集中,从而易发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严重。

根据经纬度判断,B地位于欧洲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年内分配均匀,旱灾少。B地远离热带气旋生成地,台风灾害少。B地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所以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图回答问题。

说明该区域多发泥石流的原因。

正确答案

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2分)地壳不稳定,多地震;(2分)两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较大,山体坡度大;(2分)降水丰富,多暴雨;(2分)公路建设等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严重,岩体松动。(2分)

试题分析:

根据注记可以判断,图示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地震。两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较大,山体坡度大。受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共同影响,降水丰富,多暴雨。公路建设等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严重,岩体松动。所以多泥石流灾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

读世界泥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描述欧洲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B地区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区,却是泥石流多发地,试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

主要分布在南欧地区(或阿尔卑斯山区)及乌拉尔山区(4分)

B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B地气候寒冷,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较多的松散物质;冬季多冰雪,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的水流。(6分)

试题分析:从欧洲泥石流的分布图上可看出其分布特征是主要分布在南欧地区(或阿尔卑斯山区)及乌拉尔山区;联系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具备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对比B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气候寒冷,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较多的松散物质;冬季多冰雪,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的水流。因此,B地区是泥石流多发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地质、地形的角度简要分析该地发生滑坡的原因。(6分)

(2)据图说明该处滑坡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

正确答案

(1)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山脊地形(2分);顶部有断层发育(2分);底部有采石区,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2分)。

(2)阻塞河道;摧毁村庄;冲毁道路(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等高线分布判断,图示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处于山脊地形区。根据图例判断,顶部有断层发育,岩层不稳固。山坡底部有采石区,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所以容易发生滑坡灾害。

(2)滑坡是坡体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大面积的滑坡发生,能够阻塞河道,摧毁村庄,冲毁道路。造成人员、财产等方面的损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下图为发生在我国某海区的某次风暴潮的海面水位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请说明此刻渤海地区的风向及受灾严重的地区。

(2)请说出减轻风暴潮灾害的措施。

正确答案

(1)东北风。 渤海湾、莱州湾沿岸(或西南沿海)

(2)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海岸防护(或提防)工程;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海区的海面水位,东部部水浅,西南部水深,说明风把海水吹向西南方向,所以应是东北风。海水被吹向西南部,所以 渤海湾、莱州湾沿岸受灾严重。

(2)减轻风暴潮灾害,要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海岸堤防工程,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干旱和洪水灾害分布图”回答:(9分)

(1)我国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此外,________流域、______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到洪涝灾害。

(2)东部沿海地区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有____省、_____省、_____省及江苏南部、上海市。

(3)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________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_ 。

正确答案

(1)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四川盆地

(2)广东、福建、台湾

(3)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1)直接读图归纳,我国洪涝灾害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的大河中下游地区;(2)图示风暴潮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沿海省区;(3)季风气候,由于降水变率大,故容易导致水旱灾害,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受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影响,故导致降水量的不稳定,而导致水旱灾害多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地图”,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为268米,读图回答:

(1)从图上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东部地形可能是___ ,西部地形可能是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西部有一条山脉,请在最佳位置用线条示意出来。

(3)图中A地农业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东部地区可能产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图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至少答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平原 丘陵  西部:河流源头;村落少 东部:河道弯曲;聚落稠密 (5分)

(2)山脉画在分水岭处 (1分)

(3)防止水士流失 (1分)

(4)洪涝灾害   河流曲折,水流不畅(2分)

(5)伏旱,台风,洪涝,土壤贫瘠(红壤)等(3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可以看到,图示区域东部为河流中下游地区。聚落密集,河道弯曲,可能是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从图中可以看到,西部是河流源头,村落少,材料中说该地最大海拔268米,所以地形可能是丘陵。

(2)从图中可以看到,河流源头分布在西部,A处应有一南北向的分水岭,导致河流向东西两侧流动。

(3)图中A地位于河流源头,是丘陵地区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问题,所以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4)读图,图中东部地区是平原地区,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我国季风气候夏季暴雨集中,导致中、下游地区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5)读图,我国28°N经过的东部地区,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自然灾害是伏旱,台风,洪涝等不利因素,土壤贫瘠(红壤)也是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3月6日(农历正月十四),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渤海海域将出现l969年以来最强的

一次温带风暴潮过程。

材料二  2007年3月4日潮水水位增长预报图。

(1)简述渤海湾本次风暴潮灾害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影响风暴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6分)

(2)试分析本次风暴潮可能产生的危害。(4分)

正确答案

(1)渤海西南严重,东北部较轻;(2分)大风、天体引潮力(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4分)。

(2)对沿海地区的水利设施、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和工业会造成直接的破坏和经济损失,使生态环境恶化,对海产养殖业破坏严重。(4分)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渤海西南潮水位150-350cm,灾害严重,东北部潮水位低,灾害较轻;(2分)风暴潮主要是大风、特别是台风引起的海水水面的巨大升降变化,还有是因天体引潮力(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引发的潮水灾害, 主要是月球的引潮力引发的潮水灾害,也叫天文潮(4分)。

(2)风暴潮一般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对沿海地区的各种设施,工业农业生产,交通线路等造成直接的破坏,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使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海产养殖业的生产和发展。(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各词填入图中:震源、震中。a____,b____。

(2)若A发生了4.5级地震,B地的震级是____级。

(3)在同一次地震中,一般情况下A地的破坏程度比B地____。

正确答案

(1)震源;震中

(2)4.5

(3)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然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飑线是指带状的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一种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图1为2013年3月19日19时10分,福建的飑线雷达图(雷达回波强度值越大,降雨、降雪可能性越大),此次飑线天气造成福建多地受灾,福州部分地区内涝严重。图2为福建断裂带分布示意图。

图1                           图2

(1)指出此次飑线天气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9分)

(2)简述福州为减轻城市内涝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9分)

崩塌、滑坡、泥石流(3分)。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2分);地处山区,地形坡度大(2分);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

(2)(6分)

加强暴雨天气的监测;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加强排水工程建设;增加市区绿地面积,发挥绿地的渗水功能(以上任意回答3个即可得6分)

试题分析:

(1)此次飑线天气是由强对流天气带来的降水,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滑坡、泥石流和崩塌。该灾害形成自然原因从以下方面分析①地势起伏;②降水强度;③植被覆盖率,土质条件

(2)减轻城市内涝应采取措施排水,从工程措和生物措施考虑;①增加植被覆盖率;②加强预报和预测;③加强规划;④加强排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美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暴风雪、龙卷风、地震、旱灾等灾害频发。读图回答问题。(共10分)

美国平均每天有5个龙卷风发生,当水汽汇集形成雷雨云并积聚到一定强度时,就会产生龙卷风。

小题1: 从灾害种类来说,龙卷风属于              , 图中显示的龙卷风高发区主要位于                    地形区。

小题2:图中甲、丙、丁三地经常发生地震灾害的是           ,主要原因是              

                                                                            

冬季南方越冬作物常受冻害,原因是                                           

小题3:比较分析夏秋季节乙地与我国大致相同纬度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在成因上的共同点和形成源地的差异。

                                                                               

正确答案

小题1: 气象、气候灾害    大平原  (2分)

小题2: 甲   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易发生地震。(2分)   

山脉纵列分布,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冬季寒潮南侵,使越冬作物受到冻害。(2分)

小题3:成因: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大量的湿热空气膨胀变轻,急速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行涡旋。(2分)

源地:乙地:热带大西洋洋面;我国: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西太平洋洋面)(2分)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小题1:龙卷风发生在大气环境,故属于气象灾害。结合图示龙卷风的多发区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

小题2:甲位于板块交界处。由于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利用北方冷空气南下,故南方地区受寒潮灾害。

小题3:乙地多飓风,在成因上主要考虑附近洋面的水温和大气运动(台风和飓风都形成于水温高于26°C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形成源地的差异,乙地飓风的源地为北大西洋海域;我国东南沿海受台风影响的源地为北太平洋海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台湾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读右图回答问题。

(1)说出对台湾危害最严重的两种自然灾害类型,并分析其自然原因。(9分)

(2)当①处发生地震时,比较②、③两地的烈度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地震和台风(3分)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剧烈多大地震发生(3分); 

位于低纬度大陆东岸,为台风的频繁登陆区或台风主要运动路径经过区(3分)

(2)②较大(2分)。原因是②地距震中较近,且地质构造不稳定(4分)。

(1)根据地理位置可知,台湾是介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位于西北太平洋,多台风的形成。

(2)本题考查地震发生中的烈度的影响因素。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形、地面建筑物的质量等方面分析。

下一知识点 : 中国的自然灾害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