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在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为前提

D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的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④说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城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农村改革的侧重点是

[ ]

A改革产品分配旧体制,强调按劳分配

B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强调自主经营

C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强调共同发展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强调非农产业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变单一集中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③有利于解放生产力④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①“工农武装割据”②新三民主义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安徽凤阳县长期属于贫困县,22年来没给国家贡献1斤粮食,倒吃国家3.8亿斤粮食。但1979年凤阳县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这一历史巨变主要得益于

[ ]

A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

D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的建立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安徽凤阳县长期属于贫困县,22年来没给国家贡献1斤粮食,倒吃国家3.8亿斤粮食。但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这一历史巨变主要得益于

[ ]

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的建立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文革”时期,“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产量大幅增产,三年跨出了三大步。根本原因是

[ ]

A凤阳农民辛勤劳动

B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C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

D发展了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