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是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

D1978年开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感到“痛苦”是因为“散伙”的做法(  )

A违背了共同致富的愿望

B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

C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脱离了当时农村的实际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明()

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的需要

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途径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确立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B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C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D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主要反映了

A政府的宏观凋控能力丧失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

C城乡差别的消失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78年,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

A系统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的错误

B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革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含义是指 ()

①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②解放思想 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③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④巩固和扩大公有制经济成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方式是()

A土地转归个人所有

B建立人民公社

C允许土地买卖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正确答案

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社会公平,是广大劳动者不懈追求的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1)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材料一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

                                                                                                                                                                

材料二 请愿人希望贵院注意到千千万万创造财富者的收支和那些相形之下对社会说不上有什么贡献的人所得有天渊之别;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的人民受苦挨饿。

——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致英国议会的第二次请愿书

(2)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社会问题,并概括出现这种社会问题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把原来几十个以至上百个贫富不同、条件各异的生产合作社并在一起。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着不退,少者不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贫富拉平,让穷社共富社的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讲义》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中人民公社弊端的后果。新时期是如何克服这种弊端的?

                                                                                                                                                                  (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追求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正确答案

(1 )意义: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有利于争取广大农民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持。局限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2 )社会问题:贫富分化明显。历史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工人的生活条件却并没随之改善,使得社会矛盾激化。

(3 )后果: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损害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克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支配的自主权。

(4 )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容易激化社会矛盾;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经济规律,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追求社会公平,避免贫富差距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

下一知识点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