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将下列各组物质区别开来的实验方案(见括号内的方法)不妥的是(  )

A丝绸与棉布(采用灼烧并闻其气味的方法)

B硫酸溶液与蔗糖溶液(采用加铜片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的方法)

CNaCl与KCl(采用灼烧时观察焰色的方法)

DK2CO3与KNO3(采用加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的方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布的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的羽毛气味,可以鉴别,故A正确;

B、硫酸以及蔗糖与金属铜均不会反应,均无气泡冒出,无法鉴别,故B错误;

C、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检验可以通过焰色反应法来确定,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是黄色的,含有钾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是紫色的,故C正确;

D、碳酸钾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硝酸钾和盐酸不反应,现象不一样,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鉴别KCl、KI溶液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分别加热溶液,有紫红色蒸汽产生的是KI溶液

B分别加入淀粉,便蓝色的是KI溶液

C分别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下层呈紫红色的是KI溶液

D分别加入氯水、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下层呈紫红色的是KI溶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分别加热溶液,不发生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分别加入淀粉,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

C.分别加入四氯化碳振荡,均不发生萃取,静置后下层均为无色,故C错误;

D.分别加入氯水,与KCl不反应,但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加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下层呈紫红色的是KI溶液,能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大丰市校级期末)有Na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将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

ANaOH

BH2SO4

CBaCl2

DKSCN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向以上五种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反应现象为:无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灰绿色沉淀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红褐色沉淀,白色沉淀,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反应现象不同,所以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区别,故A正确;

B、硫酸和以上五种物质不反应,现象相同,所以无法区别,故B错误;

C、氯化钡和以上五种物质不反应,现象相同,所以无法区别,故C错误;

D、硫氰化钾溶液和NaCl、FeCl2、MgCl2、AlCl3四种溶液不反应,现象相同,所以无法区别,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进行下列实验,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苯酚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室温下苯酚的溶解度较小,高于65℃与水混溶,所以该物质可能是苯酚钠,故A正确;

B、硅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和碳酸钠,当二氧化碳过量时,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但硅酸仍不溶解,故B错误;

C、次氯酸钙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故C正确;

D、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丁达尔效应区别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

B可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C分液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再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且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但是胶体具有,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故A正确;

B、加热Na2CO3固体不分解,但是加热NaHCO3固体受热分解得到碳酸钠、水以及二氧化碳气体,可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别Na2CO3和NaHCO3固体,故B正确;

C、使用分液漏斗时,分液漏斗中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然后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错误;

D、蒸馏时,温度计测定的是蒸汽温度,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为保证气体冷凝充分,冷凝管中的水是下口进上口出,故D正确.

故选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