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的检验
- 共543题
有一瓶澄清溶液,可能含有大量H+、NH、K+、Mg2+、Ba2+、Al3+、CO
、NO
、Cl-、I-,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知溶液显强酸性;
②取样加少量四氯化碳和数滴新制氯水,CCl4层为紫红色;
③另取样滴加稀NaOH溶液,使溶液变为碱性,此过程无沉淀生成;加热,有气体放出,
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④取少量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由此可以推断:
(1)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
(2)溶液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______.
(3)写出上述实验②③的离子方程式:②______;③______.
正确答案
解:①测知溶液显强酸性,一定存在H+,则在酸性环境下,能和氢离子之间反应的离子:CO32-不共存;
②取样加少量四氯化碳和数滴新制氯水,CCl4层为紫红色,则是碘单质生成的结果,一定含有I-,一定不含NO3-;
③另取样滴加稀NaOH溶液,使溶液变为碱性,此过程无沉淀生成,则和NaOH反应的离子Mg2+、Al3+、Fe3+不共存;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是氨气,一定含有NH4+;④取少量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是碳酸钡沉淀,一定有Ba2+.
综上: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H+、NH4+、Ba2+、I-,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Mg2+、Al3+、Fe3+、SO42-、CO32-、NO3-,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K+、Cl-.
(1)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H+、NH4+、Ba2+、I-,故答案为:H+、NH4+、Ba2+、I-;
(2)溶液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K+、Cl-,故答案为:K+、Cl-;
(3)取样加少量四氯化碳和数滴新制氯水,CCl4层为紫红色,即氯气将碘离子氧化的过程:Cl2+2I-=I2+2Cl-,另取样滴加稀NaOH溶液,加热,有氨气放出,即NH4++OH-NH3↑+H2O,故答案为:Cl2+2I-=I2+2Cl-;NH4++OH-
NH3↑+H2O.
解析
解:①测知溶液显强酸性,一定存在H+,则在酸性环境下,能和氢离子之间反应的离子:CO32-不共存;
②取样加少量四氯化碳和数滴新制氯水,CCl4层为紫红色,则是碘单质生成的结果,一定含有I-,一定不含NO3-;
③另取样滴加稀NaOH溶液,使溶液变为碱性,此过程无沉淀生成,则和NaOH反应的离子Mg2+、Al3+、Fe3+不共存;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是氨气,一定含有NH4+;④取少量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是碳酸钡沉淀,一定有Ba2+.
综上: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H+、NH4+、Ba2+、I-,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Mg2+、Al3+、Fe3+、SO42-、CO32-、NO3-,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K+、Cl-.
(1)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H+、NH4+、Ba2+、I-,故答案为:H+、NH4+、Ba2+、I-;
(2)溶液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K+、Cl-,故答案为:K+、Cl-;
(3)取样加少量四氯化碳和数滴新制氯水,CCl4层为紫红色,即氯气将碘离子氧化的过程:Cl2+2I-=I2+2Cl-,另取样滴加稀NaOH溶液,加热,有氨气放出,即NH4++OH-NH3↑+H2O,故答案为:Cl2+2I-=I2+2Cl-;NH4++OH-
NH3↑+H2O.
松花蛋于明朝初年问世.其腌制配方有多种,但主要配料为生石灰(CaO)、纯碱(Na2CO3)和食盐(NaCl).将一定比例的配料用水和粘土调制成糊状,敷于蛋上,密封保存,数日后可食用.
(1)腌制皮蛋的配料用水调制时,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有______;______.
(2)皮蛋外的糊状物经水溶解、过滤后.滤液中肯定大量含有的溶质为______和______,
可能含有的物质为Ca(OH)2或Na2CO3.
(3)某同学设计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探究(2)所得滤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请你帮他完善实验方案.
正确答案
解:(1)腌制松花蛋的配料有生石灰,加入水发生:CaO+H2O=Ca(OH)2,
生成的Ca(OH)2与纯碱发生: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2)配料中的食盐和生成的NaOH易溶于水,则滤液中含有NaCl和NaOH.
故答案为:NaCl;NaOH;
(3)①Ca(OH)2 易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滴加适量K2C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则说明滤液中含有Ca(OH)2,否则无Ca(OH)2;
②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取少量滤液,加入过量盐酸,如有气泡生成,则说明含有Na2CO3,如无气泡生成,则说明没有Na2CO3.
故答案为:②加入足量的盐酸;气泡;气泡.
(4)碳酸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
故答案为:Na2CO3=2Na++CO32-.
解析
解:(1)腌制松花蛋的配料有生石灰,加入水发生:CaO+H2O=Ca(OH)2,
生成的Ca(OH)2与纯碱发生: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2)配料中的食盐和生成的NaOH易溶于水,则滤液中含有NaCl和NaOH.
故答案为:NaCl;NaOH;
(3)①Ca(OH)2 易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滴加适量K2C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则说明滤液中含有Ca(OH)2,否则无Ca(OH)2;
②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取少量滤液,加入过量盐酸,如有气泡生成,则说明含有Na2CO3,如无气泡生成,则说明没有Na2CO3.
故答案为:②加入足量的盐酸;气泡;气泡.
(4)碳酸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
故答案为:Na2CO3=2Na++CO32-.
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NaOH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会混有碳酸钠,则加入C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变质,故A正确;
B.硫酸亚铁易被氧化,变质后会混有铁离子,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变质,故B正确;
C.KI易被氧化,变质会混有碘单质,加淀粉后溶液变蓝,说明变质,;
D.亚硫酸钠变质会混有硫酸钠,均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加氯化钡不能检验变质,应利用盐酸和氯化钡检验,故D错误;
故选D.
(2014•端州区校级模拟)a、b、c、d、e分别为MgCl2、KHSO4、KOH、NaHCO3、AlCl3五种溶液中的一种,其中a能与其余四种溶液反应,且a、d反应时无明显现象;b与d反应只产生气泡;e只能与a反应.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MgCl2、KHSO4、KOH、NaHCO3、AlCl3五种溶液中,KOH能与其余四种溶液反应,故a为KOH,MgCl2只能与KOH反应,e为MgCl2,KHSO4、KOH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d为KHSO4,KHSO4和NaHCO3反应只产生气泡,所以b为NaHCO3,c为AlCl3.
A、a为KOH,故A正确;
B、b为NaHCO3,故B错误;
C、c为AlCl3溶液,故C正确;
D、e为MgCl2,故D正确.
故选B.
某由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Mg2+、Ba2+、Cl-、CO32-、SO42-.为确定其组成,准确称取14.82g混合物溶于水得300mL澄清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经碱石灰干燥后收集到标况下气体1.12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重为6.27g,再向沉淀中加足量盐酸,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与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的离子有Cl-、CO32-、SO42-;
②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产生气体,气体是氨气,故一定有铵离子0.05mol;
③不溶于盐酸的2.33g为硫酸钡,物质的量是0.01mol;c(SO42-)==0.1mol/L,6.27g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碳酸钡质量为6.27g-2.33g=3.94g,物质的量为0.02mol,故一定存在CO32-、SO42-,因而一定没有 Mg2+、Ba2+;c(CO32-)=
=0.067(mol/L),再根据电荷守恒,正电荷为:n(+)=n(NH4+)=0.05mol;n(-)=2n(CO32-)+2n(SO42-)=0.06mol,故一定有K+,最少是0.01mol,若含有钾离子,则K+的物质的量大于0.01mol;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一定存在的离子有NH4+、K+、CO32-、SO42-,一定没有的离子Mg2+、Ba2+,可能存在Cl-;
A、溶液中c(SO42-)为0.1mol/L、c(CO32-) 为0.067mol/L,故A错误;
B、该混合物中不含Ba2+、Mg2+,故B正确;
C、一定存在NH4+、K+、CO32-、SO42-,无法确定Cl-是否存在,故C正确;
D、实验(3)沉淀中加盐酸后,若只过滤、不洗涤,会对除NH4+外的其他离子CO32-、SO42-含量的测定造成影响,故D正确.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