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8.以下是三种史著的目录,按顺序与之对应的作者是(      )

A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

B司马光、司马迁、梁启超

C刘知畿、司马迁、梁启超

D司马迁、章学诚、梁启超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人才选拔制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4 分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材料二   

  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学校成绩办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学校名单,重申对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各校应严加考核。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材料三 

  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中学无法适应。在这种情况下,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 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认为SAT不利于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他另起炉灶,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 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1960年,ACT正式作为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被高校使用。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

    ——摘编自康乃美等《中外考试比较》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概括争论双方的理由,争论的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分别说明SAT和ACT设立的初衷,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由其什么政治制度决定的?

(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教育考试改革的认识。

正确答案

(1)升含实行定期考试且与平时成绩及操行考核结合;毕业考试实行教考分离;毕业考试成绩等级与官员选拔直接挂钩。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有助于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

(2)会考的利弊。认为有利者: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认为有弊者: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教育部对会考办法作出调整。

(3)SAT是为了让中学更好地适应高校入学考试,ACT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SAT侧重考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ACT侧重考查学生的中学学业水平。联邦制。

(4)略。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人才选拔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6.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向社会下层扩展

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

  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

  太学是集中于中央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

  太学设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项正确。

知识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才选拔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程朱理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程朱理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5 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正确答案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 《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程朱理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6.朱子生于大统绝学之后,揭鼓扬旗而发明之。多言义,而寡言仁;知省身救过,而少救民患;蔽于据乱之说,而不知太平大同之义。材料内容认为朱熹(   )

A完全背离了传统儒学的经典内容

B只注重自身的修养而不关心民间疾苦

C只限于空谈,而不注重实际

D创立理学并使其成为正统学说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程朱理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21.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 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冶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冶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冶所涉及的制度。(6 分)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冶趋向“精微冶的原因。(4 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2 分)

正确答案

(1)因素: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

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3)特质:延绵不断(尊重传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程朱理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38.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正确答案

(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给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程朱理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儒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程朱理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程朱理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程朱理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程朱理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程朱理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6.朱元璋认为,“札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人才选拔制度程朱理学
下一知识点 : 古代中国科技与文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