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 共1687题
如图表示夏季晴天,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CO2的浓度变化,假设一昼夜5时日出,19时日落,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测定仪测得了一天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C段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凌晨时温度较低,因此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故A正确;
B、D、H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D点CO2浓度开始下降,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在D点之前就开始,故B错误;
C、FG段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故C错误;
D、H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此时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故D错误.
故选:A.
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可通过通气法来测定,如图1所示(装置中通入气体的CO2浓度是可以调节的).将适量叶片置于同化箱中,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下,让空气沿箭头方向缓慢流动,并用CO2分析仪测定A、B两处气体CO2浓度的变化.
(1)欲使A、B两处气体CO2浓度相同,可通过控制______(至少写两点)等因素实现.
(2)若B处气体CO2浓度低于A处,说明______.
(3)若适当增加通入气体的CO2浓度,则叶片光饱和点的值______(变大/不变/变小).当通入气体的CO2浓度增加到一定值以后,若继续增加,A、B两处CO2浓度的差值不再继续增大,则限制叶片更多利用CO2的内部因素可能是______(至少写两点).
(4)若利用该同化箱在黑暗条件下研究叶片的细胞呼吸,测定同化箱通入气体和通出气体的体积变化,则体积差值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5)若该叶片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则叶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可表示为______(请用图2中字母列出代数式).
正确答案
解:(1)欲使A、B两处气体CO2浓度相同,即净光合速率为0,因此可以控制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条件使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若B处气体CO2浓度低于A处,则表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即叶片的光合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3)若适当增加通入气体的CO2浓度,将会促进光合作用,因此叶片光饱和点的值将增大.当通入气体的CO2浓度增加到一定值以后,若继续增加,A、B两处CO2浓度的差值不再继续增大,表示CO2浓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此时叶绿体数量、色素数量、光合酶数量、RuBP数量等都可能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
(4)利用该同化箱在黑暗条件下研究叶片的细胞呼吸,测定同化箱通入气体和通出气体的体积变化,则体积差值表示的含义是细胞呼吸吸收O2量和产生CO2量的差值.因为叶片内细胞呼吸除了用糖类作为呼吸分解的原料外,还可以利用油脂等有机物作为呼吸分解的底物,因而呼吸消耗O2量和产生CO2量是不同的.
(5)该叶片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真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为:表观光合作用量+细胞呼吸量=(c-b)+(a-b)=a+c-2b.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2)叶片的光合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3)变大 叶绿体数量、色素数量、光合酶数量、RuBP数量 (4)细胞呼吸吸收O2量和产生CO2量的差值
(5)a+c-2b
解析
解:(1)欲使A、B两处气体CO2浓度相同,即净光合速率为0,因此可以控制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条件使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若B处气体CO2浓度低于A处,则表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即叶片的光合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3)若适当增加通入气体的CO2浓度,将会促进光合作用,因此叶片光饱和点的值将增大.当通入气体的CO2浓度增加到一定值以后,若继续增加,A、B两处CO2浓度的差值不再继续增大,表示CO2浓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此时叶绿体数量、色素数量、光合酶数量、RuBP数量等都可能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
(4)利用该同化箱在黑暗条件下研究叶片的细胞呼吸,测定同化箱通入气体和通出气体的体积变化,则体积差值表示的含义是细胞呼吸吸收O2量和产生CO2量的差值.因为叶片内细胞呼吸除了用糖类作为呼吸分解的原料外,还可以利用油脂等有机物作为呼吸分解的底物,因而呼吸消耗O2量和产生CO2量是不同的.
(5)该叶片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真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为:表观光合作用量+细胞呼吸量=(c-b)+(a-b)=a+c-2b.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2)叶片的光合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3)变大 叶绿体数量、色素数量、光合酶数量、RuBP数量 (4)细胞呼吸吸收O2量和产生CO2量的差值
(5)a+c-2b
番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种蔬菜,请分析回答以下与番茄有关的问题:
Ⅰ(1)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营养液培养番茄幼苗,研究营养液中氧含量变化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
据图回答,番茄幼苗根系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______,图中ab段为此提供的依据是______,表明该过程需要______.
(2)在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到营养液中留存的Ca2+较多而NO3-较少,这一差异与根细胞膜上______有关.
(3)疏于管理,番茄根细胞由于培养液通气不足而无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减少,因为葡萄糖中其余的能量存留在______中.
Ⅱ为研究提高大棚内CO2浓度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测得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番茄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图2.请据图回答:
(1)7-8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此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
(2)分析两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是______,两大棚同时通风时间为______.
(3)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______.在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也可提高产量,原因是______.
(4)若在某株番茄植株的叶片上涂上一薄层凡士林油,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了光合作用的______阶段.
(5)除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外,光合速率还受多种元素的影响,例如氮元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以及______等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至少写出2种).
正确答案
解:Ⅰ(1)由图1可以看到,随后含氧量的增加,番茄对钾离子的吸收速率在加快,故是一种需要氧气产生能量进行耗能的活动,为主动运输.
(2)根据题目所描述的,该活动是一种具有选择性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3)番茄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水、二氧化碳和酒精,除释放的能量,剩余储存在酒精中.
Ⅱ(1)7-8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7-8时有机物的积累速率大于0,说明此时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7-8时细胞内产生ATP的部位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从8点开始,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番茄光合速率快于自然种植的大棚,说明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是8时;10点后自然种植的大棚内番茄光合速率明显加快,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番茄光合速率因CO2浓度降低而明显下降,因此两大棚同时通风时间为10时.
(3)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人工施加CO2后,番茄多积累有机物的量.在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若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4)涂抹凡士林会阻碍叶孔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5)氮元素是形成酶和ATP、NADP等物质的组成成分,这些物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都很重要.
故答案为:
Ⅰ(1)主动运输 随着含氧量的增加,对钾离子的吸收速率加快 能量
(2)载体蛋白
(3)酒精
Ⅱ(1)光照强度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8时 10时
(3)人工施加二氧化碳后,番茄多积累的有机物量 降低有氧呼吸消耗的能量
(4)暗反应
(5)ATP、NADP
解析
解:Ⅰ(1)由图1可以看到,随后含氧量的增加,番茄对钾离子的吸收速率在加快,故是一种需要氧气产生能量进行耗能的活动,为主动运输.
(2)根据题目所描述的,该活动是一种具有选择性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3)番茄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水、二氧化碳和酒精,除释放的能量,剩余储存在酒精中.
Ⅱ(1)7-8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7-8时有机物的积累速率大于0,说明此时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7-8时细胞内产生ATP的部位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从8点开始,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番茄光合速率快于自然种植的大棚,说明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是8时;10点后自然种植的大棚内番茄光合速率明显加快,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番茄光合速率因CO2浓度降低而明显下降,因此两大棚同时通风时间为10时.
(3)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人工施加CO2后,番茄多积累有机物的量.在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若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4)涂抹凡士林会阻碍叶孔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5)氮元素是形成酶和ATP、NADP等物质的组成成分,这些物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都很重要.
故答案为:
Ⅰ(1)主动运输 随着含氧量的增加,对钾离子的吸收速率加快 能量
(2)载体蛋白
(3)酒精
Ⅱ(1)光照强度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8时 10时
(3)人工施加二氧化碳后,番茄多积累的有机物量 降低有氧呼吸消耗的能量
(4)暗反应
(5)ATP、NADP
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能增产.故不符合题意;
B、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提高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让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少分解有机物.这样白天合成的多,夜晚分解的少,剩余的有机物就多,自然就产量高.故不符合题意;
C、增加光照强度,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就大,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故不符合题意;
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绿色玻璃透光性较差,会使光照强度减低,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低、合成的有机物就减少,作物就减产.故符合题意.
故选:D.
下表表示某地环境因子和两种植物的相关数据统计.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上午8点,空气中CO2浓度极高,其原因是______,此时植物光合作用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
(2)两种植物在12点均未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从表格中数据来看,主要原因是______.
(3)上午10点,国槐胞间CO2浓度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其原因是此时_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给紫藤供应l8O2,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18O2.分析其最可能的转移途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上午8点,空气中CO2浓度极高,其原因是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向空气中释放了大量CO2,使得二氧化碳在夜间积累而浓度升高;清晨由于光照比较弱,故此时植物光合作用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2)光合“午休”现象是由于气温过高,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关闭气孔导致的;而两种植物在12点均未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从表格中数据来看,主要原因是空气中湿度较大,气孔没有关闭导致的.
(3)上午10点,国槐胞间CO2浓度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其原因是此时国槐光合作用强,消耗胞间CO2速率快于CO2从气孔扩散进入胞间的速率.
(4)给紫藤供应l8O2,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18O2.其最可能的转移途径是:l8O2先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H2l8O,H2l8O再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18O2.
故答案为:
(1)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向空气中释放了大量CO2光照强度
(2)空气中湿度较大
(3)国槐光合作用强,消耗胞间CO2速率快于CO2从气孔扩散进入胞间的速率
(4)l8O2先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H2l8O,H2l8O再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18O2
解析
解:(1)上午8点,空气中CO2浓度极高,其原因是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向空气中释放了大量CO2,使得二氧化碳在夜间积累而浓度升高;清晨由于光照比较弱,故此时植物光合作用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2)光合“午休”现象是由于气温过高,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关闭气孔导致的;而两种植物在12点均未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从表格中数据来看,主要原因是空气中湿度较大,气孔没有关闭导致的.
(3)上午10点,国槐胞间CO2浓度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其原因是此时国槐光合作用强,消耗胞间CO2速率快于CO2从气孔扩散进入胞间的速率.
(4)给紫藤供应l8O2,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18O2.其最可能的转移途径是:l8O2先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H2l8O,H2l8O再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18O2.
故答案为:
(1)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向空气中释放了大量CO2光照强度
(2)空气中湿度较大
(3)国槐光合作用强,消耗胞间CO2速率快于CO2从气孔扩散进入胞间的速率
(4)l8O2先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H2l8O,H2l8O再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18O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