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 共1687题
如图为在夏季睛朗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请观察后回答:
(1)曲线AB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______.
(2)对于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由于中午______ 过高,______ 作用过大,叶片的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______ 供应大量减少,以致 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______ 的形成大为减少.
(3)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以致光合作用______反应发生的______ 减少,因而影响______ 反应的进行.
(4)如用14CO2示踪,在光合作用过程中,14C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途径是______.
A.14CO2→叶绿素→ADP
B.14CO2→NADP→糖类
C.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D.14CO2→叶绿素→ATP.
正确答案
增强
温度
蒸腾
CO2
三碳化合物
光照逐渐减弱
光
[H]和ATP
暗
C
解析
解:(1)曲线AB段为上午的一段时间,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增强.
(2)图中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原因由于中午温度 过高,蒸腾作用过大,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使叶片的气孔关闭,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CO2供应大量减少,以致暗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三碳化合物的形成大为减少.
(3)DE段为下午一段时间,此时光照逐渐减弱,以致光合作用光反应发生的[H]和ATP减少,进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最终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4)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中的
的转移途径是: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故答案为:
(1)增强
(2)温度 蒸腾 CO2 暗 三碳化合物
(3)光照逐渐减弱 光[H]和ATP 暗
(4)C
图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
(1)比较A、B植物细胞呼吸,其中细胞呼吸较强的是______植物,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______.
(2)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______(减少或增加).
(3)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______klu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
(4)若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的位置如何变化?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图中看出A植物的呼吸作用是2,而B植物的呼吸作用是1,所以A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高,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2)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时,A植物净光合作用小于2,小于夜间该植物呼吸作用消耗.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
(3)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Xkl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
(4)曲线图是在25℃条件下测定的,此时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将温度提高到30℃,光合速率将下降,呼吸速率上升,导致曲线上P点右移,M点向左下方移.
故答案为:
(1)A 光照强度
(2)减少
(3)X
(4)P点右移,M点下移
解析
解:(1)图中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图中看出A植物的呼吸作用是2,而B植物的呼吸作用是1,所以A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高,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2)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时,A植物净光合作用小于2,小于夜间该植物呼吸作用消耗.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
(3)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Xkl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
(4)曲线图是在25℃条件下测定的,此时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将温度提高到30℃,光合速率将下降,呼吸速率上升,导致曲线上P点右移,M点向左下方移.
故答案为:
(1)A 光照强度
(2)减少
(3)X
(4)P点右移,M点下移
对不同地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作物产量及太阳辐射量作比较,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光能利用率=作物固定的总能量÷太阳辐射,可知对太阳能利用率最低的是玉米,最高的是英国甜菜,A错误;
B、根据呼吸作用消耗量=作物固定的总能量-作物产量,可知以色列玉米呼吸作用的消耗率最大,B正确;
C、高太阳辐射量,能使作物有高光合作用量,由于光合作用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呼吸消耗,所以不一定有高作物产量,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作物产量高的地区,往往不一定是太阳辐射高的热带,D正确.
故选:BCD.
下列有关番茄代谢或调节的变化趋势图,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植物迅速成长,密植的作物的叶片互相遮挡,使光合作用强度低于稀植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A正确;
B、在植物的根部完全被水淹的情况下,根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故吸收矿质元素不足(如氮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以及NADP+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磷也是NADP+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光合作用受阻,B错误;
C、钾元素属于植物的可再利用元素,当外部钾供应不足时,老叶中的钾元素会逐渐转移至新生叶中,使老叶中的含钾量逐渐下降,C错误;
D、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所以其在幼果期的含量较高,D错误.
故选:A.
图甲为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乙为适宜温度下某植物细胞呼吸与环境中O2浓度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当光照强度为C时,造成曲线II和I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______,此时该植物根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______;B点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
(2)图乙中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需在什么条件下测得?______;当O2浓度为5%时,细胞呼吸的方式为______;若图甲中A点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测得的,则氧气浓度应大于______%.
(3)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丙所示).
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①对照实验:______.
②数据处理: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甲中,A点光照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当光照强度为C时,曲线II和III的温度相同,但是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因此两曲线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植物根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根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点为光补偿点,图中看出三线重合,说明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不明显,因此B点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2)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该气体的交换会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测定,因此图乙中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由于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比值相等,因此当O2浓度为5%时,明确二氧化碳释放高于氧气吸收,因此可确定此时细胞呼吸的方式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应达到最强,因此氧气浓度应大于15%.
(3)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还需要测定出呼吸速率,具体做法是设置如丙一样的装置丁,将丁遮光放在和丙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装置丙中测定的是净光合速率,装置丁中测定的是呼吸速率,因此在处理数据时,将丙装置中液滴移动距离加上丁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
故答案为:
(1)温度 CO2 浓度不同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光照强度
(2)黑暗(或无光、遮光)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15
(3)①设置如丙一样的装置丁,将丁遮光放在和丙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②将丙装置中液滴移动距离加上丁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
解析
解:(1)图甲中,A点光照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当光照强度为C时,曲线II和III的温度相同,但是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因此两曲线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植物根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根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点为光补偿点,图中看出三线重合,说明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不明显,因此B点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2)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该气体的交换会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测定,因此图乙中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由于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比值相等,因此当O2浓度为5%时,明确二氧化碳释放高于氧气吸收,因此可确定此时细胞呼吸的方式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应达到最强,因此氧气浓度应大于15%.
(3)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还需要测定出呼吸速率,具体做法是设置如丙一样的装置丁,将丁遮光放在和丙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装置丙中测定的是净光合速率,装置丁中测定的是呼吸速率,因此在处理数据时,将丙装置中液滴移动距离加上丁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
故答案为:
(1)温度 CO2 浓度不同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光照强度
(2)黑暗(或无光、遮光)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15
(3)①设置如丙一样的装置丁,将丁遮光放在和丙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②将丙装置中液滴移动距离加上丁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