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 共1687题
如图一所示,白光透过三棱镜后会按波长不同分散成为七色条带.现有多个图二所示的装置,A是活塞,B是玻璃罩,C是某植物,D是清水,E是红色水滴,F是带刻度尺的水平玻璃管,各个装置中植物的大小、生理状态都相同.将7套上述装置分别放在图一的1、2、3、4、5、6、7处,除光照外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且处于严格的最适状态,24小时后读取数据.每个装置红色液滴对应的初始刻度为0,零刻度右侧记为正值,零刻度左侧记为负值.
(1)该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图二装置实际上无法准确得到想要的数据.请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能用于该实验测量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真光合速率.需要改动或添加的地方有:
①将7个装置中D里的清水改为______.
②为排出无关变量的影响,增加将装置中的C换成已经死亡的同样大小的植物的对照组.
③添加一个相同装置用于测量呼吸速率,D里的溶液应为______且将其置于______中.
(3)如果改动①中的某装置在某条件光照下所读数据是3,③添加的装置中所读数据是-2,则该植物在该光照条件下的真光合速率是______;如果改进①中的某装置在某条件光照下所读数据是0,说明在此光照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4)图三中Ⅰ~Ⅴ表示该植物细胞某些代谢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三中Ⅰ~Ⅴ过程,能产生ATP的是______ (用图中数字表示),能在破伤风芽孢杆菌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 (用图中数字表示).
②请写出Ⅰ、Ⅱ过程的总反应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实验装置是放在经过三棱镜后按波长不同分散成七色条带的1、2、3、4、5、6、7处,因此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波长的光(或光的波长)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2)要探究“在不同波长的光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真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则需要分别测得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测净光合速率需要把①将7个装置中D里的清水改为二氧化碳缓冲液或碳酸氢钠缓冲液.③测呼吸速率需要把添加一个相同装置用于测量呼吸量,置于黑暗中,且该装置中D里的溶液为氢氧化钠.
(3)如果改动①中的某装置在某条件光照下所读数据是3,为净光合速率;③添加的装置中所读数据是-2,为呼吸速率.根据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知,该植物在该光照条件下的真光合速率是3+2=5.如果改进①中的某装置在某条件光照下所读数据是0,即净光合速率为0,说明在此光照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4)①分析题图可知,产生ATP的反应是光反应,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即图中的Ⅰ、Ⅲ、Ⅳ、Ⅴ,破伤风芽孢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所以能在细胞中进行的只能是图中的Ⅴ.
②分析题图可知,Ⅰ、Ⅱ过程是光合作用,反应式是:
故答案为:
(1)不同波长的光(或光的波长)
(2)①CO2缓冲液(或碳酸氢钠溶液)
③氢氧化钠溶液 黑暗环境(无光环境)
(3)5 等于
(4)①Ⅰ、Ⅲ、Ⅳ、ⅤⅤ
②(完全答对才给分)
解析
解:(1)实验装置是放在经过三棱镜后按波长不同分散成七色条带的1、2、3、4、5、6、7处,因此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波长的光(或光的波长)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2)要探究“在不同波长的光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真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则需要分别测得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测净光合速率需要把①将7个装置中D里的清水改为二氧化碳缓冲液或碳酸氢钠缓冲液.③测呼吸速率需要把添加一个相同装置用于测量呼吸量,置于黑暗中,且该装置中D里的溶液为氢氧化钠.
(3)如果改动①中的某装置在某条件光照下所读数据是3,为净光合速率;③添加的装置中所读数据是-2,为呼吸速率.根据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知,该植物在该光照条件下的真光合速率是3+2=5.如果改进①中的某装置在某条件光照下所读数据是0,即净光合速率为0,说明在此光照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4)①分析题图可知,产生ATP的反应是光反应,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即图中的Ⅰ、Ⅲ、Ⅳ、Ⅴ,破伤风芽孢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所以能在细胞中进行的只能是图中的Ⅴ.
②分析题图可知,Ⅰ、Ⅱ过程是光合作用,反应式是:
故答案为:
(1)不同波长的光(或光的波长)
(2)①CO2缓冲液(或碳酸氢钠溶液)
③氢氧化钠溶液 黑暗环境(无光环境)
(3)5 等于
(4)①Ⅰ、Ⅲ、Ⅳ、ⅤⅤ
②(完全答对才给分)
将碧绿的韭菜用草遮盖培育成韭黄的过程中,会发生的生理活动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细胞呼吸在有光无光条件下均可进行,A正确;
B、由于用草遮盖,因此韭菜没有光照,韭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只要尽心新陈代谢就会有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韭菜变成韭黄的过程中,必定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正确.
故选:ACD.
如图所示是测定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从左侧泵入空气后,会产生某些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装置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影响实验结果,澄清石灰水是鉴定是否产生CO2的,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植物呼吸作用能产生CO2,故温度是该实验的一个无关变量,A正确;
B、本实验装置中乙瓶的作用是为了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从而减少实验误差,B正确;
C、把不透光的玻璃罩换成透光的玻璃罩,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被光合作用吸收,故实验现象不明显,C错误;
D、如果将丙瓶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由于种子也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则实验出现相同的现象,D正确.
故选:C.
(2016•宁波校级二模)为研究不同光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科学家利用不同红蓝光配比的LED光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
(1)实验中可用______为溶剂提取光合色素,并用______法将不同色素进行分离.
(2)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合色素含量与光合作用速率具有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在类囊体薄膜上生成NADPH和ATP,这两种物质在卡尔文循环中,除了提供能量外,还分别提供了______.
(3)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______处理条件下,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在100%蓝光处理条件下黄瓜幼苗的______达到最大,推测此条件下,植物色素的活性增强,导致植物接受光能的能力增强,但此处理条件下植株的干重却不是最高的,推测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4)综合上述分析,红蓝比为______的LED复合光最有利于黄瓜幼苗生长,可以作为培育黄瓜幼苗光源的光谱调制的参考标准.
正确答案
解:(1)光合作用的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作用的色素.
(2)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外,还分别提供了[H]和磷酸基团等.
(3)据表分析,75%红光+25%蓝光(或红蓝比为3:1的复合光)处理条件下,光合色素含量达到最大.在100%蓝光处理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此时植物色素的活性增强,导致植物接受光能的能力增强.由于此时呼吸速率可能也很高,导致生物量的累积减缓.
(4)综合分析,从生长和干物质积累角度考虑,红蓝比为3:1的LED复合光可以作为设施培育黄瓜幼苗光源的光谱调制的参考标准.
故答案为:
(1)95% 乙醇(或无水乙醇) 纸层析法
(2)氢、磷酸基团
(3)75%红光+25%蓝光 CO2固定速率 100%蓝光照射下呼吸速率升高,有机物净积累量仍较低
(4)3:1
解析
解:(1)光合作用的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作用的色素.
(2)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外,还分别提供了[H]和磷酸基团等.
(3)据表分析,75%红光+25%蓝光(或红蓝比为3:1的复合光)处理条件下,光合色素含量达到最大.在100%蓝光处理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此时植物色素的活性增强,导致植物接受光能的能力增强.由于此时呼吸速率可能也很高,导致生物量的累积减缓.
(4)综合分析,从生长和干物质积累角度考虑,红蓝比为3:1的LED复合光可以作为设施培育黄瓜幼苗光源的光谱调制的参考标准.
故答案为:
(1)95% 乙醇(或无水乙醇) 纸层析法
(2)氢、磷酸基团
(3)75%红光+25%蓝光 CO2固定速率 100%蓝光照射下呼吸速率升高,有机物净积累量仍较低
(4)3:1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问题
人工气候室使人们能在可控条件下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Ⅰ)如图1为控制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天中密封玻璃罩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开始时A为黑暗状态
(1)植物光合作用最强的区段是______,(填字母)如何判定______
(2)光合作用开始于______点,A点产生ATP的场所在______
(3)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点是______(填字母),判断依据是______
(Ⅱ)下表表示不同CO2%下温度对番茄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
番茄幼苗光合速率(CO2吸收)/[mmol/(m2•s)]
(4)在图2中的虚线方框内将表中数据转换为折线图.
(5)如何描述此曲线:______.
(6)计算:番茄幼苗在35℃、饱和CO2%下O2释放量比30℃、大气CO2%下的多______ mg/(100cm2•s).
正确答案
解:(1)图中当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表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中EF段斜率最大,二氧化碳的减少的速率最快,呼吸作用不变,因此光合作用最强.
(2)图中D点时二氧化碳浓度刚好达到平衡点,此时光合作用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开始于D点之前即C点.A点时为夜间12点,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曲线中D(H)点之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D(H)点之后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D(H)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点.
(4)画图根据表格中数据确定点,然后连线即可.
(5)图中看出,温度影响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偏离最适温度,光合速率减慢;并且饱和CO2浓度下,其最适温度高于大气CO2%下,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在低CO2浓度下的更大.
(6)表示中看出,番茄幼苗在35℃、饱和CO2%下CO2吸收量为49mmol/(m2•s),30℃、大气CO2%下CO2吸收量为21mmol/(m2•s),即多吸收28mmol/(m2•s),则O2释放量要多28mmol/(m2•s),则质量=28×32=896mg/(m2•s)=8.96 mg/(100cm2•s).
故答案为:
(1)EF 此时斜率最大,二氧化碳的减少的速率最快,呼吸作用不变,因此光合作用最强
(2)C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D点和H点 D(H)点之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D(H)点之后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D(H)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4)(2分)(坐标和趋势)此图为参考
(5)①温度影响光合速率,偏离最适温度,光合速率减慢,②饱和CO2浓度下,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在低CO2浓度下的更大.
(6)8.96
解析
解:(1)图中当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表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中EF段斜率最大,二氧化碳的减少的速率最快,呼吸作用不变,因此光合作用最强.
(2)图中D点时二氧化碳浓度刚好达到平衡点,此时光合作用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开始于D点之前即C点.A点时为夜间12点,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曲线中D(H)点之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D(H)点之后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D(H)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点.
(4)画图根据表格中数据确定点,然后连线即可.
(5)图中看出,温度影响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偏离最适温度,光合速率减慢;并且饱和CO2浓度下,其最适温度高于大气CO2%下,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在低CO2浓度下的更大.
(6)表示中看出,番茄幼苗在35℃、饱和CO2%下CO2吸收量为49mmol/(m2•s),30℃、大气CO2%下CO2吸收量为21mmol/(m2•s),即多吸收28mmol/(m2•s),则O2释放量要多28mmol/(m2•s),则质量=28×32=896mg/(m2•s)=8.96 mg/(100cm2•s).
故答案为:
(1)EF 此时斜率最大,二氧化碳的减少的速率最快,呼吸作用不变,因此光合作用最强
(2)C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D点和H点 D(H)点之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D(H)点之后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D(H)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4)(2分)(坐标和趋势)此图为参考
(5)①温度影响光合速率,偏离最适温度,光合速率减慢,②饱和CO2浓度下,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在低CO2浓度下的更大.
(6)8.96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