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 共1687题
景天科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先形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图中甲),当白天气孔关闭时,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出CO2用于光合作用(图中乙),十字花科植物B的CO2同化过程如图中丙.下列关于植物A和B的代谢过程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题意并,白天时植物A的气孔是关闭的,植物利用的是夜间储存在液泡中的二氧化碳,因此白天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是限制因素,其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含水量均是,A错误;
B、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同时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也能用于光合作用,B正确;
C、由于A细胞的CO2是由细胞内部提供,故与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无关,因此细胞内的三碳化合物的含量没有变化,C正确;
D、B细胞吸收的CO2减少,同时C3还被还原成C5和C6H12O6,因此细胞的叶绿体中C3含量减少,D正确.
故选:A
(2015秋•长春校级月考)除CO2浓度外,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都能影响光合作用.某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水族箱中,以光下单位时间该枝条放出的气泡数(O2)作为光合速率.用太阳灯作光源,当太阳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75cm缩短到45cm时,虽然产生一定量气泡,但数量基本无变化,而光强增加了278%;只有从45cm移到15cm这一短距离时,光合速率才随距离的缩小而增加.
(1)解释实验结果:从75cm缩短到45cm时,光照强度增加,那么,最可能是由于______较低限制了______(光、暗)反应的速率,进而影响了气泡的产生量.从45cm移到15cm,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
(2)对于上述现象,小组成员分别提出了如下的假设:①距离大于45cm时,光太弱导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②伊乐藻在弱光下光合作用较强,强光则抑制光合作用;③伊乐藻利用室内的散射光进行光合作用.
A.你赞同上述的假设______(填数字序号).
B.现有绿色安全灯、白色纱布、伊乐藻、相同水族箱等若干材料用具,请完善实验方法步骤,初步验证你所支持的假设.
a.将状况相同的健康伊乐藻各1枝分别放入3个相同的水族箱,水族箱分别编号为甲、乙、丙.
b.______.
c.控制室内温度相同.
d.______.
支持你所赞同的假设的结果应该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75cm缩短到45cm时,光照强度增加,而气泡的产生几乎不变,说明限制光合作用的不是光照强度,而是温度,由于温度低,限制了暗反应的进行,从而限制了气泡的产生速度.从45cm移到15cm,随着光和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增强.
(2)A、根据以上分析该实验假设伊乐藻利用室内的散射光进行光合作用.
B、实验方法步骤:
a.将状况相同的健康伊乐藻各1枝分别放入3个相同的水族箱,水族箱分别编号为甲、乙、丙.
b.将甲放入有绿色安全灯的暗室内;乙、丙置于有自然散射光的室内,乙装置外包裹白色纱布(留下观察窗口).
c.控制室内温度相同.
d.记录各装置单位时间内伊乐藻放出的气泡数.
假设的结果应该是甲装置不放出气泡;丙装置放出气泡最快.
故答案为:
(1)温度 暗 光和温度
(2)A.③
B.b.将甲放入有绿色安全灯的暗室内;乙、丙置于有自然散射光的室内,乙装置外包裹白色纱布(留下观察窗口)
d.记录各装置单位时间内伊乐藻放出的气泡数甲装置不放出气泡 丙装置放出气泡最快
解析
解:(1)从75cm缩短到45cm时,光照强度增加,而气泡的产生几乎不变,说明限制光合作用的不是光照强度,而是温度,由于温度低,限制了暗反应的进行,从而限制了气泡的产生速度.从45cm移到15cm,随着光和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增强.
(2)A、根据以上分析该实验假设伊乐藻利用室内的散射光进行光合作用.
B、实验方法步骤:
a.将状况相同的健康伊乐藻各1枝分别放入3个相同的水族箱,水族箱分别编号为甲、乙、丙.
b.将甲放入有绿色安全灯的暗室内;乙、丙置于有自然散射光的室内,乙装置外包裹白色纱布(留下观察窗口).
c.控制室内温度相同.
d.记录各装置单位时间内伊乐藻放出的气泡数.
假设的结果应该是甲装置不放出气泡;丙装置放出气泡最快.
故答案为:
(1)温度 暗 光和温度
(2)A.③
B.b.将甲放入有绿色安全灯的暗室内;乙、丙置于有自然散射光的室内,乙装置外包裹白色纱布(留下观察窗口)
d.记录各装置单位时间内伊乐藻放出的气泡数甲装置不放出气泡 丙装置放出气泡最快
如图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下面有关叙述正确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曲线表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A错误;
B、A点时光照强度为0,此时没有光合作用,只有细胞呼吸,B正确;
C、B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错误;
D、C点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D错误.
故选:B.
(2015秋•仙游县校级月考)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两个主要外界因素,如图是北方夏季一天中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指出正确的图解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上午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强;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植物出现“午休”现象,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有所减弱;“午休”现象解除后,积累的[H]和ATP使光合作用强度又有所增强;但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光反应速率下降,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所以正确的图解是C选项.
故选:C.
甲图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乙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
(2)甲图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的区段为______(用字母表示),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______.
(3)乙图在B点时可能改变的条件是______.(至少答两点)
(4)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装置,请你和该同学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a.实验开始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______.
b.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______(“左移”、“右移”或“不动”).
c.若利用该装置探究CO2是否为光合作用所必须的原料,需增加一个对照装置,并将广口瓶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______.
正确答案
解:(1)(1)甲图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在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当曲线下降时,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图中B、D两点为平衡点,即二氧化碳吸收等于释放,表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甲图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的区段为BD.由于BD段一直存在有机物积累,而D点之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D点.
(3)图乙中B点表示达到光饱和点,表明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由于题中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因此此时适当提高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均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4)a.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开始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b.由于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而释放的二氧化碳被缓冲液吸收,因此气体总量处于减少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
c.若利用该装置探究CO2是否为光合作用所必须的原料,需增加一个对照装置,并将广口瓶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因为该溶液能够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BD D
(3)温度、CO2浓度(至少答两点)
(4)a.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b.左移
c.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解:(1)(1)甲图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在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当曲线下降时,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图中B、D两点为平衡点,即二氧化碳吸收等于释放,表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甲图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的区段为BD.由于BD段一直存在有机物积累,而D点之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D点.
(3)图乙中B点表示达到光饱和点,表明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由于题中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因此此时适当提高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均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4)a.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开始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b.由于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而释放的二氧化碳被缓冲液吸收,因此气体总量处于减少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
c.若利用该装置探究CO2是否为光合作用所必须的原料,需增加一个对照装置,并将广口瓶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因为该溶液能够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BD D
(3)温度、CO2浓度(至少答两点)
(4)a.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b.左移
c.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