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借助5套密封的探究装置,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与蛇舌草O2释放相对量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l小时内记录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O2释放量,单位:ml;光照强度单位lx).

(1)在每个光照条件下,均设置l、2、3组是遵循______原则.

(2)在光照强度为5001x时,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写全得分).

(3)当光照强度由2000lx提高到30001x时,叶片细胞中C3的含量将______

(4)上述实验条件下最大O2产生量每小时为______ml.

正确答案

解:(1)在进行探究实验时,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最后可以取平均值,从而减小实验的误差.

(2)在光照强度为5001x时,此时既进行光合作用,有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当光照强度由2000lx提高到30001x时,由于光照强度增强,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多,这将促进C3的还原,而环境中CO2的量没有改变,因此导致C3的减少,C5的增多.

(4)当光照强度为30001x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释放O2平均值11.6ml为净光合速率.表格中的光照强度为0lx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求出的平均值即4.1ml为呼吸速率,因此上述实验条件下最大O2产生量每小时=11.6+4.1=15.7ml.

故答案为:(每空(2分),共8分)

(1)平行重复         (2)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写全得分)

(3)降低(或减少)   (4)15.7

解析

解:(1)在进行探究实验时,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最后可以取平均值,从而减小实验的误差.

(2)在光照强度为5001x时,此时既进行光合作用,有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当光照强度由2000lx提高到30001x时,由于光照强度增强,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多,这将促进C3的还原,而环境中CO2的量没有改变,因此导致C3的减少,C5的增多.

(4)当光照强度为30001x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释放O2平均值11.6ml为净光合速率.表格中的光照强度为0lx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求出的平均值即4.1ml为呼吸速率,因此上述实验条件下最大O2产生量每小时=11.6+4.1=15.7ml.

故答案为:(每空(2分),共8分)

(1)平行重复         (2)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写全得分)

(3)降低(或减少)   (4)15.7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注:气孔导度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其单位是mmolCO2•m-2•s-1,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

(1)请在坐标图中画出植物Ⅰ和植物Ⅱ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曲线.

(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______;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______,此特性的形成是长期______的结果.

(3)影响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浓度之外,还有______等(指出两种).

(4)如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过程①的能量变化是______,过程③的完成需要酶、______等物质;凌晨3:00时,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完成的有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绘制坐标图要注意标明纵轴和横轴的量,先根据数值点点后描线.标明每条曲线代表的植物.

(2)根据曲线分析,植物Ⅰ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Ⅱ主要在白天吸收CO2. 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原因,沙漠植物形成了白天利用夜间吸收并储存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白天气孔张开导致水分的大量丢失.

(3)影响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浓度之外,还有光照强度(光照)、温度、无机盐等.

(4)过程①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糖类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过程③是暗反应中C3的还原,需要酶、[H]和ATP等.凌晨3:00时,由于没有光照因此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Ⅰ和植物Ⅱ都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进行的过程的生理过程有①②.

故答案为:

(2)植物Ⅰ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Ⅱ主要在白天吸收CO2

Ⅰ自然选择(进化)

(3)光照强度(光照)、温度、无机盐(矿质元素)(任答两项)

(4)糖类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H]和ATP     ①②

解析

解:(1)绘制坐标图要注意标明纵轴和横轴的量,先根据数值点点后描线.标明每条曲线代表的植物.

(2)根据曲线分析,植物Ⅰ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Ⅱ主要在白天吸收CO2. 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原因,沙漠植物形成了白天利用夜间吸收并储存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白天气孔张开导致水分的大量丢失.

(3)影响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浓度之外,还有光照强度(光照)、温度、无机盐等.

(4)过程①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糖类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过程③是暗反应中C3的还原,需要酶、[H]和ATP等.凌晨3:00时,由于没有光照因此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Ⅰ和植物Ⅱ都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进行的过程的生理过程有①②.

故答案为:

(2)植物Ⅰ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Ⅱ主要在白天吸收CO2

Ⅰ自然选择(进化)

(3)光照强度(光照)、温度、无机盐(矿质元素)(任答两项)

(4)糖类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H]和ATP     ①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两图说明了不同变量对黄瓜光合速率的影响.图A显示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在该验中,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保持不变.图B显示在两种温度和两种二氧化碳浓度下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在每个实验中,每种光照强度下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分别依次升高.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给出曲线的形状我们知道,在一定沮度和______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光合速串随光照吸度的增加而______.但超出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逮率的加快程度减慢,当到达某一光照强度时,______,这一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2)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光合作用反应过程需要______参与,而温度直接影响______,因此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3)当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时,光合速率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因为______

(4)在B图中,如何区分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______

(5)根据B图,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哪一个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大?说明道理.

正确答案

解:(1)题干中提出,图A实验条件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在该条件下,图中可以看出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但超出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逮率的加快程度减慢,当到达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加快,这是受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条件的限制.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需要多种酶参与,而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因此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加快,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而减慢.

(4)在对照实验中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可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在区分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时,只要保持其中一种因素不变,观察另一种因素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即可.

(5)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从图B中的曲线形状可以看出,相同温度下光合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上升的幅度,大于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幅度.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增加   光合速率不再加快 (2)酶         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加快,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而减慢. 

(4)保持其中一种因素不变,观察另一种因素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5)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从图B中的曲线形状可以看出,相同温度下光合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上升的幅度,大于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幅度.

解析

解:(1)题干中提出,图A实验条件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在该条件下,图中可以看出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但超出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逮率的加快程度减慢,当到达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加快,这是受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条件的限制.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需要多种酶参与,而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因此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加快,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而减慢.

(4)在对照实验中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可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在区分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时,只要保持其中一种因素不变,观察另一种因素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即可.

(5)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从图B中的曲线形状可以看出,相同温度下光合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上升的幅度,大于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幅度.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增加   光合速率不再加快 (2)酶         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加快,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而减慢. 

(4)保持其中一种因素不变,观察另一种因素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5)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从图B中的曲线形状可以看出,相同温度下光合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上升的幅度,大于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幅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将一小枝黑藻倒放于稀释的NaHCO3溶液中(作为CO2的来源),并用100w的灯泡从远处慢慢移向装置,发现距离装置1m时,开始有气泡从茎切断的地方放出,计算5分钟内放出气泡的数目.

(1)根据如图和上述的提示,设计一个实验步骤,说明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______

(2)设计一张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______

(3)绘制出气泡产生速度与光照距离之间可能的曲线图.

______

(4)实验测得的数据是否为黑藻光合作用的总量?______为什么?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实验的变量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实验设计为:在灯泡距离装置1米处,放置一段时间,当气泡匀速冒出时开始计数,计数5分钟内的气泡数.将灯泡向装置移动到距离装置80cm、60cm、40cm、20cm等处,重复步骤1,并保持温度不变.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即灯泡离装置的距离,因变量是5分钟内气泡的数量,并计算单位时间的气泡数,设计表格如下:

(3)光照强度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光合作用也随之减弱:

(4)由于黑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实验测得的数据不是黑藻光合作用的总量,而是净光合作用强度.

故答案为:

(1)在灯泡距离装置1米处,放置一段时间,当气泡匀速冒出时开始计数,计数5分钟内的气泡数.将灯泡向装置移动到距离装置80cm、60cm、40cm、20cm等处,重复步骤1,并保持温度不变.

(2)

(3)

(4)不是,因为黑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

解:(1)由实验的变量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实验设计为:在灯泡距离装置1米处,放置一段时间,当气泡匀速冒出时开始计数,计数5分钟内的气泡数.将灯泡向装置移动到距离装置80cm、60cm、40cm、20cm等处,重复步骤1,并保持温度不变.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即灯泡离装置的距离,因变量是5分钟内气泡的数量,并计算单位时间的气泡数,设计表格如下:

(3)光照强度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光合作用也随之减弱:

(4)由于黑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实验测得的数据不是黑藻光合作用的总量,而是净光合作用强度.

故答案为:

(1)在灯泡距离装置1米处,放置一段时间,当气泡匀速冒出时开始计数,计数5分钟内的气泡数.将灯泡向装置移动到距离装置80cm、60cm、40cm、20cm等处,重复步骤1,并保持温度不变.

(2)

(3)

(4)不是,因为黑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高等植物的生理过程的简单图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温度、CO2,影响呼吸消耗的只有温度

B在晴朗的夏天,CO2浓度往往成为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限制因素

C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净生产量的10%~20%

D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中能被植物再利用的有机营养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温度、CO2,影响呼吸消耗的有温度、PH、营养等,A错误;

B、在晴朗的夏天,光照和温度适宜,CO2浓度往往成为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限制因素,B正确;

C、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总生产量的10%~20%,C错误;

D、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被分解后,能被植物再利用的无机营养,D错误.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化能合成作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