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 共1687题
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体积、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A、每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各不相同.故A错误.
B、小室是密闭.随着小室中CO2浓度的下降,光合作用的强度必然下降,因为没有足够的CO2可供叶片吸收了.故B正确.
C、甲室中CO2的浓度较低,并不意味着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低.可能是甲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高,CO2都被甲叶片吸收了,所以CO2浓度较低.故C错误.
D、光合作用强度高,就意味着甲叶片固定CO2的能力较强.故D错误.
故选B.
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活动过程的问题.
(1)图甲、乙、丙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体内有机物的量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请回答:
①由图甲可知,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是______.
②图乙给大棚蔬菜种植的启示是______.
③若图丙中曲线1、2分别表示小麦的实际光合量和净光合量,则某温度下1、2曲线上对应点的差值表示______,由图可知,在温度为______时最有利于小麦增产.
④综合分析图甲和乙可知,在光照强度为a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______.参照甲、乙两图,试在图丁方框内画出在光照强度为c时,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图.______
(2)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重量变化;立刻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请回答问题:
假如叶片的重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则在29℃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为______mg,实验前后氧气产生量最少的是第______组叶片.
正确答案
解:(1)①图甲所示为影响光合作用的两个因素:温度和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到达一定强度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此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可能为温度,因为随着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也增高.
②在图乙中可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因素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到达一定强度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此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可能为二氧化碳浓度,因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也增高.所以种植大棚蔬菜要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③净光合=实际光和-呼吸作用,所以由图丙和题干中知某温度下1、2曲线上对应点的差值表示呼吸作用消耗,而净光合值越高说明越有利于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④当光照强度为a时此时改变温度光合作用强度没有改变,改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时a点的光着作用强度也随之改变,说明此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因素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为c时光照强度不再影响光合作用,此时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也升高,所以如图:
.
(2)29℃下暗处理一小时只进行呼吸作用,说明呼吸作用强度为一小时消耗3kg,再光照一小时后此时光合作用一小时,呼吸作用发生第二小时,说明此时呼吸作用消耗=3×2=6kg,光照一小时后净增重为3kg,说明净光合作用量为3kg,所以实际光合=净光合+呼吸作用消耗=3+6=9kg,而实际光合作用量越强,产生的氧气越多,第一组实际光合作用量=1×2+3=5kg,第二组实际光合作用量=2×2+3=7kg,第四组实际光合作用量=4×2+2=10kg,所以第一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最少.
故答案为:
(1)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到达一定强度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②在种植过程中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③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25℃.
④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
解析
解:(1)①图甲所示为影响光合作用的两个因素:温度和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到达一定强度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此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可能为温度,因为随着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也增高.
②在图乙中可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因素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到达一定强度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此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可能为二氧化碳浓度,因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也增高.所以种植大棚蔬菜要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③净光合=实际光和-呼吸作用,所以由图丙和题干中知某温度下1、2曲线上对应点的差值表示呼吸作用消耗,而净光合值越高说明越有利于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④当光照强度为a时此时改变温度光合作用强度没有改变,改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时a点的光着作用强度也随之改变,说明此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因素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为c时光照强度不再影响光合作用,此时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也升高,所以如图:
.
(2)29℃下暗处理一小时只进行呼吸作用,说明呼吸作用强度为一小时消耗3kg,再光照一小时后此时光合作用一小时,呼吸作用发生第二小时,说明此时呼吸作用消耗=3×2=6kg,光照一小时后净增重为3kg,说明净光合作用量为3kg,所以实际光合=净光合+呼吸作用消耗=3+6=9kg,而实际光合作用量越强,产生的氧气越多,第一组实际光合作用量=1×2+3=5kg,第二组实际光合作用量=2×2+3=7kg,第四组实际光合作用量=4×2+2=10kg,所以第一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最少.
故答案为:
(1)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到达一定强度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②在种植过程中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③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25℃.
④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注:“-”表示未测数据)
(1)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②______,导致______.
(2)将A、D分别置于光照和温度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的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______;D的叶肉细胞中,ATP含量将______.
(3)与A相比,D合成生长素的能力______.
(4)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片面积逐渐增大,是______的结果;D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5)某同学研究一湖泊中x深度水体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具体操作如下: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a、b、c,将a先包以黑胶布,再包以铅箔.用a、b、c三个瓶从待测深度水体取水,测定瓶中水的氧气含量.将a瓶、b瓶密封后再沉入待测深度水体,经24小时取出,再测两瓶氧气含量,结果如图所示.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情况是______.
A.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v mol/瓶
B.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 mol/瓶
C.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k-v mol/瓶
D.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v mol/瓶.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B的总叶绿素含量只有1.1,气孔相对开放度只有55,都是最低的,所以会导致光能吸收不足和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净光合速率偏低.
(2)由于将A、D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A的叶肉细胞吸收不到氧气,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的叶肉细胞中,缺少CO2,光反应产生的ATP不能用于暗反应,因而含量增多.
(3)D的新叶已成熟,不再生长,因而合成生长素的能力低,生长素主要由植物的分生区产生.
(4)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片面积逐渐增大,是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D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c瓶中的溶氧量为最初值,a是不会进行光合作用的,其中的溶氧量的减少代表的是呼吸作用即w-v,故AC错误;b-a应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即k-v,故B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
(1)气孔开放度相对低、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2)酒精、增多;
(3)低;
(4)细胞分裂、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D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B的总叶绿素含量只有1.1,气孔相对开放度只有55,都是最低的,所以会导致光能吸收不足和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净光合速率偏低.
(2)由于将A、D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A的叶肉细胞吸收不到氧气,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的叶肉细胞中,缺少CO2,光反应产生的ATP不能用于暗反应,因而含量增多.
(3)D的新叶已成熟,不再生长,因而合成生长素的能力低,生长素主要由植物的分生区产生.
(4)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片面积逐渐增大,是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D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c瓶中的溶氧量为最初值,a是不会进行光合作用的,其中的溶氧量的减少代表的是呼吸作用即w-v,故AC错误;b-a应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即k-v,故B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
(1)气孔开放度相对低、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2)酒精、增多;
(3)低;
(4)细胞分裂、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D
下列甲图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乙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丙、丁两图为-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0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丙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丁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
(2)甲图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的时间为______.
(3)分析乙图在B点时可能改变的条件.
①可能改变的条件是______.
②可能改变的条件是______.
(4)丙图曲线中C点和E点之间,植株处于呼吸作用释放C02的速率______光合作用吸收C02的速率生理活动状态.
(5)根据丙图推测,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______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______点.
(6)丁图曲线中E点的C3的生成速率比D点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甲图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在B点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在此点均能产生ATP.
(2)甲图中,在B点和C点时CO2浓度达到平衡点,即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此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达到相等,对应的时间分别为6点呵18点.
(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CO2的浓度、温度等.在B点时光照强度没有改变,因此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因素可能就是CO2的浓度和温度等条件.
(4)丙图曲线中C点和E点均表示CO2的净吸收量为0,即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因此在C点和E点之间,呼吸作用强度均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5)丙图中,D点吸收的CO2最多,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最强.从E点开始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因此在E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6)丁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在夏季的中午由于光照太强导致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因此曲线中E点的C3的生成速率比D点低.
故答案为:((10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叶绿体和线粒体 (2分)
(2)6点和18点((2分),答B、C不给分)
(3)①温度适当升高 ②CO2的浓度适当增加(共2分)
(4)小于
(5)D; E
(6)低
解析
解:(1)甲图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在B点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在此点均能产生ATP.
(2)甲图中,在B点和C点时CO2浓度达到平衡点,即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此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达到相等,对应的时间分别为6点呵18点.
(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CO2的浓度、温度等.在B点时光照强度没有改变,因此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因素可能就是CO2的浓度和温度等条件.
(4)丙图曲线中C点和E点均表示CO2的净吸收量为0,即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因此在C点和E点之间,呼吸作用强度均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5)丙图中,D点吸收的CO2最多,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最强.从E点开始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因此在E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6)丁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在夏季的中午由于光照太强导致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因此曲线中E点的C3的生成速率比D点低.
故答案为:((10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叶绿体和线粒体 (2分)
(2)6点和18点((2分),答B、C不给分)
(3)①温度适当升高 ②CO2的浓度适当增加(共2分)
(4)小于
(5)D; E
(6)低
如图表示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叶肉细胞中A与B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转移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器A是______,B是______.
(2)O2从B内进入到相邻细胞A内必须通过______层生物膜,通过膜的方式是______.
(3)在黑暗中,其生理作用停止的细胞器是______(填写字母).
(4)如果此叶肉细胞处于2℃的环境中,气体转移基本停止的原因是______.
(5)A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叫______,O2参与该过程的第______阶段.
正确答案
解:(1)图中看出,A细胞器能够利用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即进行有氧呼吸,为线粒体;B细胞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即进行光合作用,为叶绿体.
(2)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双层膜的细胞器,因此CO2从线粒体的基质中到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必须通过6层膜,并且二氧化碳通过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3)在黑暗中,光合作用停止,故其生理作用停止的细胞器是B叶绿体.
(4)如果此叶肉细胞处于2℃的环境中,气体转移基本停止的原因是温度过低,使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较弱.
(5)A线粒体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叫有氧呼吸,O2参与该过程的第三阶段: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
故答案为:
(1)线粒体 叶绿体
(2)6 自由扩散
(3)B
(4)温度过低,使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较弱
(5)有氧呼吸 三
解析
解:(1)图中看出,A细胞器能够利用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即进行有氧呼吸,为线粒体;B细胞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即进行光合作用,为叶绿体.
(2)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双层膜的细胞器,因此CO2从线粒体的基质中到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必须通过6层膜,并且二氧化碳通过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3)在黑暗中,光合作用停止,故其生理作用停止的细胞器是B叶绿体.
(4)如果此叶肉细胞处于2℃的环境中,气体转移基本停止的原因是温度过低,使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较弱.
(5)A线粒体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叫有氧呼吸,O2参与该过程的第三阶段: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
故答案为:
(1)线粒体 叶绿体
(2)6 自由扩散
(3)B
(4)温度过低,使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较弱
(5)有氧呼吸 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