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 共1687题
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积累的糖类,主要是依靠穗下第一张叶片(旗叶)的光合作用供给的.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图甲),将旗叶包在一透明的袋中,袋中始终保持25℃及充足的CO2,在旗叶基部安装一个可调节温度的套环.实验开始时,套环温度调节到20℃,测定30分钟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最.然后将基部套环温度调节到5℃时,发现葡萄糖从旗叶向穗运输的过程被抑制,继续测定30 分钟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测得的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1)叶片基都温度变化对袋内叶片蒸腾作用有无影响?______.
(2)叶片基部处于低温(5℃)状态时,后30分钟,CO2的吸收速率下降与叶片气孔开闭状态是否有关?______.理由是______;CO2的吸收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无
无关
气孔关闭与叶片水分散失有关,在前后30分钟内的水分散失量不变,说明气孔开闭状况也不变
葡萄糖向穗的输送被抑制,叶片中葡萄糖量增加,使光合作用过程受到抑制,所以CO2吸收量下降
解析
解:(1)旗叶包在一透明的袋中,袋中始终保持25℃及充足的CO2,并一直接受光照,气孔的开关没有任何变化,而气孔的开关与叶片水分的散失有关,所以叶片基部温度变化对袋内叶片蒸腾作用无影响.
(2)气孔关闭与叶片水分散失有关,在前后30分钟内的水分散失量不变,说明气孔开闭状况也不变,所以叶片基部处于低温(5℃)状态时,后30分钟,CO2的吸收速率下降与叶片气孔开闭状态无关.CO2的吸收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向穗的输送被抑制,叶片中葡萄糖量增加,使光合作用过程受到抑制,所以CO2吸收量下降.
故答案为:
(1)无
(2)无关 气孔关闭与叶片水分散失有关,在前后30分钟内的水分散失量不变,说明气孔开闭状况也不变
葡萄糖向穗的输送被抑制,叶片中葡萄糖量增加,使光合作用过程受到抑制,所以CO2吸收量下降
冬季利用温室生产蔬菜时,不利于提高蔬菜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调控昼夜温差,白天气温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到了夜间气温降得比较低,可有效地抑制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使有机物得到更多地积累,提高产量,A正确;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而大棚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非常大,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大棚内二氧化碳内的过低,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空气流通既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还能调节温度,可以使蔬菜和水果增产.故阻止空气流通不利于提高蔬菜作物产量,B错误;
C、湿度大既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还影响光照强度,因此调控温室湿度,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还能增加光照强度,制造的有机物就多,可以使蔬菜和水果增产,C正确;
D、补充人工光照,可以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高、时间长制造的有机物就多,可以使蔬菜和水果增产,D正确.
故选:B.
为提高塑料大棚内蔬菜的产量,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可采取哪些措施(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白天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加快,因此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强度能加快有机物的合成;
(2)夜间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化有机物,由于温度能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呼吸速率,因此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所以为提高塑料大棚内蔬菜的产量,可以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间适当降低温度.
故选:D.
若测定A、B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结果如图所示.对照实验是在30℃时进行的.请回答:
(1)当温度超过______℃后,植物B的呼吸作用就会受抑制;这两种植物中,最可能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是______.
(2)写出在高温时导致光合作用受抑制的两个原因:①______; ②______.
(3)由图中曲线分析,植物A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57℃,其原因是这时______.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由40℃升至45℃的过程中,植物B的叶绿体中ATP的合成速率______(选填“加快”、“不变”或“降低”).
(5)水果在生长季节如果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环境中,甜度会较低.参考本研究的结果,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生理基础.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分析可知,B植物光合作用40℃开始下降,47℃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50℃开始下降,52℃呼吸作用停止,临界死亡.图中A植物光合作用50℃开始下降,55℃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55℃开始下降,57℃呼吸作用停止,临界死亡.所以这两种植物中,最可能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是 植物A.
(2)气孔在高温时关闭,CO2吸收不足,暗反应受到抑制,从而使光合作用下降;高温使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及呼吸作用中的酶活性受抑制甚至变性失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抑制.
(3)由题意分析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50℃开始下降,55℃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55℃开始下降,57℃呼吸作用停止,临界死亡.所以植物A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57℃.
(4)由题意分析已知B植物光合作用40℃开始下降,47℃光合作用停止,所以当气温由40℃升至45℃的过程中,植物B细胞内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活性下降,叶绿体中ATP的合成速率降低.
(5)由图形分析可知,在不致死的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而呼吸速率仍然很高,所以糖的净产量(积累量)减少,水果贮存的糖分较少,甜度会较低.
故答案是:
(1)50℃植物A
(2)气孔在高温时关闭,光合作用所需CO2供应不足 酶在高温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
(3)呼吸作用速率降到0,显示细胞死亡
(4)降低
(5)在不致死的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而呼吸速率仍然很高,所以糖的净产量(积累量)减少,水果贮存的糖分较少
解析
解:(1)由图分析可知,B植物光合作用40℃开始下降,47℃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50℃开始下降,52℃呼吸作用停止,临界死亡.图中A植物光合作用50℃开始下降,55℃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55℃开始下降,57℃呼吸作用停止,临界死亡.所以这两种植物中,最可能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是 植物A.
(2)气孔在高温时关闭,CO2吸收不足,暗反应受到抑制,从而使光合作用下降;高温使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及呼吸作用中的酶活性受抑制甚至变性失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抑制.
(3)由题意分析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50℃开始下降,55℃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55℃开始下降,57℃呼吸作用停止,临界死亡.所以植物A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57℃.
(4)由题意分析已知B植物光合作用40℃开始下降,47℃光合作用停止,所以当气温由40℃升至45℃的过程中,植物B细胞内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活性下降,叶绿体中ATP的合成速率降低.
(5)由图形分析可知,在不致死的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而呼吸速率仍然很高,所以糖的净产量(积累量)减少,水果贮存的糖分较少,甜度会较低.
故答案是:
(1)50℃植物A
(2)气孔在高温时关闭,光合作用所需CO2供应不足 酶在高温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
(3)呼吸作用速率降到0,显示细胞死亡
(4)降低
(5)在不致死的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而呼吸速率仍然很高,所以糖的净产量(积累量)减少,水果贮存的糖分较少
如图表示研究NaHCO3溶液浓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将装置放在光下烧杯B中产生氧气,使气压升高,液滴向左.A正确;
B、将整个装置置于暗室,红色液滴不会移动,没有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无法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错误;
C、选项影响不明显的原因是蛔虫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气压不变,对红色液滴移动不产生明显影响.C正确;
D、对照实验,因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只有NaHCO3溶液浓度唯一变量,烧杯A中也应放置等量相同的伊尔藻,D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