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 共1687题
下面图甲表示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之间的关系图;图乙表示水稻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状态.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光照强度为P时,水稻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至少两项).
(2)图甲中RS段和NR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______.
(3)在CO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若将水稻由R点条件改变到Q点条件下,则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把水稻由Q点条件改变到S点条件时,短时间内C3、C5含量的变化是______.
(4)图甲中光照强度为N时,图乙中能发生的过程有______(用数字表示);若图乙中只进行①②过程,则对应的图甲中的点是______;⑥过程吸收的是______气体.
(5)在图乙细胞器A中,O2的利用发生在CO2产生______(填前或后);细胞器B利用CO2的场所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甲中光照强度为P时,水稻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只是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因此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图甲中RS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曲线上升幅度不大,因此其主要限制因子为CO2浓度;而NR段是三种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的曲线重合的区段,因此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
(3)在CO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若将水稻由R点条件改变到Q点条件下,光照强度增强,因此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加快;把水稻由Q点条件改变到S点条件时,光照不变,但是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二氧化碳固定受阻,因此短时间内C5含量上升、C3含量下降.
(4)图甲中光照强度为N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叶肉细胞没有气体的释放和吸收.若图乙中只进行①②过程,即线粒体只能从细胞外吸收氧气,并且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细胞外,表明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对应的图甲中的点是M;⑥过程吸收的是CO2气体.
(5)在图乙中细胞器A为线粒体,O2的利用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CO2产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细胞器B即叶绿体,其利用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
故答案为:
(1)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CO2浓度 光照强度
(3)加快 C5含量上升C3含量下降
(4)③④M CO2
(5)后 叶绿体基质
解析
解:(1)图甲中光照强度为P时,水稻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只是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因此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图甲中RS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曲线上升幅度不大,因此其主要限制因子为CO2浓度;而NR段是三种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的曲线重合的区段,因此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
(3)在CO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若将水稻由R点条件改变到Q点条件下,光照强度增强,因此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加快;把水稻由Q点条件改变到S点条件时,光照不变,但是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二氧化碳固定受阻,因此短时间内C5含量上升、C3含量下降.
(4)图甲中光照强度为N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叶肉细胞没有气体的释放和吸收.若图乙中只进行①②过程,即线粒体只能从细胞外吸收氧气,并且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细胞外,表明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对应的图甲中的点是M;⑥过程吸收的是CO2气体.
(5)在图乙中细胞器A为线粒体,O2的利用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CO2产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细胞器B即叶绿体,其利用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
故答案为:
(1)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CO2浓度 光照强度
(3)加快 C5含量上升C3含量下降
(4)③④M CO2
(5)后 叶绿体基质
2010年8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叛国一项耗资数亿美元的环保新能源研究项目“人工光合作用”今年启动.“人工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氢气、甲醇或乙醇等化学燃料,直接用在汽车等燃烧液态的机械中,有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能源危机.以下是某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将8株各有20个叶片、大小和长势相似的盆栽天竺葵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表所示,据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序号1、3、5、7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则该实验组合研究的课题是______,其自变量是______,该实验课题下实验前后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值的含义是______.
(2)2、4、6、8实验中,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
(3)若突然将第3组中的光照强度改为3000单位(其他条件不变),则该植物叶绿体中ATP的含量变化是______,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是______.
(4)该植物在30℃、1000LX情况下,光合作用每小时消耗的CO2量为______单位.
(5)若以新鲜绿叶为材料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需要使用的化学药品有二氧化硅、无水乙醇和碳酸钙等,其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I(1)表中1、3、5、7对应的数据表明:最初这几个实验组的所提供光照强度和CO2量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温度,故自变量是温度,探究的是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的影响.在实验中测得的二氧化碳减少量是净光合作用量,等于植物实际光合作用消耗量-细胞呼吸产生量.
(2)2、4、6、8对应的数据表明:这几个实验组都在无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只有细胞呼吸,所以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光照强度改为3000单位(其他条件不变),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加快,则该植物叶绿体中ATP的含量增加,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加快,同时二氧化碳的固定原速度不变,故三碳化合物的浓度减少.五碳化合物由于暗反应的还原加快和二氧化碳的固定原速度不变,而浓度增加.
(4)该植物在30℃、1000LX情况下,光合作用12小时消耗的CO2量=净光合作用消耗量+细胞呼吸产生量=(5.0-1.9)+(5.9-5)=4单位,则光合作用每小时消耗的CO2量为4÷12=单位.
(5)若以新鲜绿叶为材料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需要使用的化学药品有二氧化硅、无水乙醇和碳酸钙等,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叶绿体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故答案为:
(1)探究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的影响 温度 净光合作用所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增多 增多
(4)
(5)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解析
解:I(1)表中1、3、5、7对应的数据表明:最初这几个实验组的所提供光照强度和CO2量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温度,故自变量是温度,探究的是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的影响.在实验中测得的二氧化碳减少量是净光合作用量,等于植物实际光合作用消耗量-细胞呼吸产生量.
(2)2、4、6、8对应的数据表明:这几个实验组都在无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只有细胞呼吸,所以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光照强度改为3000单位(其他条件不变),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加快,则该植物叶绿体中ATP的含量增加,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加快,同时二氧化碳的固定原速度不变,故三碳化合物的浓度减少.五碳化合物由于暗反应的还原加快和二氧化碳的固定原速度不变,而浓度增加.
(4)该植物在30℃、1000LX情况下,光合作用12小时消耗的CO2量=净光合作用消耗量+细胞呼吸产生量=(5.0-1.9)+(5.9-5)=4单位,则光合作用每小时消耗的CO2量为4÷12=单位.
(5)若以新鲜绿叶为材料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需要使用的化学药品有二氧化硅、无水乙醇和碳酸钙等,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叶绿体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故答案为:
(1)探究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的影响 温度 净光合作用所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增多 增多
(4)
(5)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1)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_.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固定CO2的场所是叶肉细胞的______.
(2)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____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3)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__光合作用.
(4)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___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1可以看出,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提高,二氧化碳固定的速率下降;对照组没有去除棉铃即去除棉铃的百分率为0,此时植物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为28.
(2)由图2可知,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逐渐提高,叶片干重百分比逐渐升高.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含量虽然降低,但最终净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量提高,说明叶片和棉铃的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减少.
(3)根据图1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图2则说明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所以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4)去除掉棉铃以后并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这是唯一的变量,如果检测到未遮光的叶片有机物不再积累,则未遮光的叶片的有机物运输到遮光的叶片中去了,说明了遮光叶片是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
故答案为:
(1)逐渐下降 28 叶绿体基质
(2)淀粉和蔗糖含量 输出量
(3)抑制
(4)未遮光的 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
解析
解:(1)根据图1可以看出,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提高,二氧化碳固定的速率下降;对照组没有去除棉铃即去除棉铃的百分率为0,此时植物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为28.
(2)由图2可知,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逐渐提高,叶片干重百分比逐渐升高.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含量虽然降低,但最终净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量提高,说明叶片和棉铃的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减少.
(3)根据图1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图2则说明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所以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4)去除掉棉铃以后并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这是唯一的变量,如果检测到未遮光的叶片有机物不再积累,则未遮光的叶片的有机物运输到遮光的叶片中去了,说明了遮光叶片是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
故答案为:
(1)逐渐下降 28 叶绿体基质
(2)淀粉和蔗糖含量 输出量
(3)抑制
(4)未遮光的 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
(2015秋•吉林校级月考)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的一些生理特征,研究人员做了一系列的相关实验.如图是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的其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a~b段可以看出,限制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对类胡萝卜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______.
(2)图中i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______.
(3)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为0.6μmol•m-2•s-1,则g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速率为______μmol•m-2•s-1.
(4)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置换.在用该植物的绿叶做“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______的颜色相似,呈黄褐色.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5)该植物收获后的果实可以采用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进行催熟.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例为1:3.1:11,研究者用生长素处理该植物细胞后,细胞内这些物质含量比例变为1:3.1:21.7.据此分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阴天条件下,光照较弱,温度较低,光照强度和温度成为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i点时有光照,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即为呼吸速率,等于氧气吸收速率,则g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为1+0.6=1.6(μmol/m2•s).
(4)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叶绿素受破坏,不加碳酸钙时色素提取液为黄褐色;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所以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使叶片标本长时间保持绿色.
(5)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生长素处理该植物细胞后,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的含量增加,合成的比例也分别增加,说明生长素能够促进转录和翻译过程.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温度 蓝紫光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1.6
(4)碳酸钙 铜带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
(5)乙烯 生长素对细胞内的翻译过程有促进作用
解析
解:(1)阴天条件下,光照较弱,温度较低,光照强度和温度成为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i点时有光照,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即为呼吸速率,等于氧气吸收速率,则g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为1+0.6=1.6(μmol/m2•s).
(4)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叶绿素受破坏,不加碳酸钙时色素提取液为黄褐色;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所以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使叶片标本长时间保持绿色.
(5)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生长素处理该植物细胞后,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的含量增加,合成的比例也分别增加,说明生长素能够促进转录和翻译过程.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温度 蓝紫光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1.6
(4)碳酸钙 铜带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
(5)乙烯 生长素对细胞内的翻译过程有促进作用
实验者利用某植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
(1)图1中用高浓度NaCl处理,植物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植物通过______作用失水,引起气孔开放度下降,导致______,影响暗反应,光合速率下降.
(2)图2中在用NaCl溶液处理前后,丙组光合速率基本不变,主要是由于______限制了光合作用.在处理后一段时间,甲、乙两组的光合速率基本相同,是由于______限制了光合作用.在处理后,甲组的光饱和点将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变小”).
(3)据实验结果分析,在______(填“强”或“弱”)光照下,植物对NaCl的耐受性更强.
(4)如图甲、乙表示某植物在相关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在图甲b点条件下,升高温度,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图乙C点条件下,增加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高浓度NaCl处理后,植物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植物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引起气孔开放度下降,导致CO2吸收量下降,影响暗反应,光合速率下降.CO2吸收量下降,RuBP合成C3减少,但原有的C3还在形成RuBP,所以叶绿体基质中RuBP的含量增加.
(2)丙组由于光照弱,光反应的产物少,光合作用受光反应的限制,所以NaCl溶液处理前后,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在处理后一段时间,失水,气孔开度下降,CO2浓度下降,暗反应弱,限制了光合作用,所以甲乙两组的光合速率基本相同.在处理后,由于光合速率下降,所以甲组的光饱和点将变小.
(3)据丙组,在弱光照下,NaCl对植物影响较小,植物耐受性更强.
(4)由于图甲b点对应的温度低于最适温度,结合图乙可知升高温度净光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结合图甲可知,M光照强度已经达到了饱和光照,所以再增加光照,净光合速率也不会增加.
故答案为:
(1)渗透 CO2吸收量下降
(2)光照强度 CO2浓度 变小
(3)弱
(4)先增大、后减小 不变化
解析
解:(1)图1中高浓度NaCl处理后,植物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植物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引起气孔开放度下降,导致CO2吸收量下降,影响暗反应,光合速率下降.CO2吸收量下降,RuBP合成C3减少,但原有的C3还在形成RuBP,所以叶绿体基质中RuBP的含量增加.
(2)丙组由于光照弱,光反应的产物少,光合作用受光反应的限制,所以NaCl溶液处理前后,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在处理后一段时间,失水,气孔开度下降,CO2浓度下降,暗反应弱,限制了光合作用,所以甲乙两组的光合速率基本相同.在处理后,由于光合速率下降,所以甲组的光饱和点将变小.
(3)据丙组,在弱光照下,NaCl对植物影响较小,植物耐受性更强.
(4)由于图甲b点对应的温度低于最适温度,结合图乙可知升高温度净光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结合图甲可知,M光照强度已经达到了饱和光照,所以再增加光照,净光合速率也不会增加.
故答案为:
(1)渗透 CO2吸收量下降
(2)光照强度 CO2浓度 变小
(3)弱
(4)先增大、后减小 不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