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

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

C若d1、d2、d3浓度下蓝藻种群的K值分别为K1、K2、K3,则K1>K2>K3

D图中净光合速率曲线表示随CO2浓度的增加,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O2的速率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图中,d1浓度和d3浓度相比,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是d1浓度的呼吸速率大于d3浓度,因此d1浓度下实际光合作用强,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合作用生成的[H]多,A正确;

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呼吸作用弱,因此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少,B错误;

C、蓝藻的种群数量与呼吸速率呈正相关,图中可以看出,d2浓度下呼吸速率最大,d1浓度的呼吸速率大于d3浓度,因此蓝藻种群对应的K值大小关系为k2>k1>k3,C错误;

D、图中净光合速率曲线表示随CO2浓度的增加,蓝藻释放的氧气量,而通过的光合作用制造O2=净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量,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室温25℃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对实验过程中装置条件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X溶液为CO2缓冲液并给予光照,液滴移动距离可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大小

B若要测真光合强度,需另加设一装置遮光处理,X溶液为NaOH溶液

C若X溶液为清水并给予光照,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时,液滴右移

D若X溶液为清水并遮光处理,消耗的底物为脂肪时,液滴左移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若X溶液为CO2缓冲液并给予光照,光合作用将吸收CO2释放O2导致液滴向右移动,液滴移动的距离是释放O2的原因,可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大小,A正确;

B、若要测真光合强度,即光合作用的总量,就要明白真正的光合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释放的O2量)+呼吸消耗强度(吸收的O2量),X溶液为CO2缓冲液并给予光照,可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大小,那X溶液为NaOH溶液并遮光处理,在有氧呼吸中吸收的O2量等于产生的CO2量并被NaOH吸收,导致密闭小室中气体体积减小,液滴向左移动,可表示的是呼吸消耗强度,B正确;

C、清水既不吸收和释放O2,也不吸收和释放CO2.X溶液为清水并给予光照,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全部被光合作用所用,光合作用产生的O2除满足呼吸作用所用外,又释放到细胞外,同时从细胞外吸收CO2,但是密闭小室中的CO2量有限,限制释放的O2量和吸收的CO2量相等,液滴不移动,C错误;

D、若X溶液为清水并遮光处理,消耗的底物为脂肪时,由于脂肪中[H]含量比糖中高,有氧呼吸时消耗的O2量多,产生的CO2量相对减少,导致密闭小室中气体体积减小,液滴左移,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比较干旱的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分析曲线图并回答:

(1)上午7~10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是因为______

(2)为什么12时左右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______

(3)下午14~17时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是因为______

(4)假如在B点时,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______物质.若停止光照,则______积累增加.

正确答案

解:(1)上午7~10时,光照逐渐增强,温度逐渐升高,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

(2)中午12时左右,光照过强,温度过高,使得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3)下午14~17时,光照逐渐下降,温度逐渐降低,因此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

(4)假如在B点时,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立即导致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减弱,因此导致固定的三碳化合物减少,而五碳化合物增多.若停止光照,则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从而导致三碳化合物增多,五碳化合物减少.

故答案为:

(1)此时光照逐渐增强,温度逐渐升高  

(2)此时光照过强,温度过高,使得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3)光照逐渐下降,温度逐渐降低  

(4)C5、C3

解析

解:(1)上午7~10时,光照逐渐增强,温度逐渐升高,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

(2)中午12时左右,光照过强,温度过高,使得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3)下午14~17时,光照逐渐下降,温度逐渐降低,因此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

(4)假如在B点时,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立即导致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减弱,因此导致固定的三碳化合物减少,而五碳化合物增多.若停止光照,则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从而导致三碳化合物增多,五碳化合物减少.

故答案为:

(1)此时光照逐渐增强,温度逐渐升高  

(2)此时光照过强,温度过高,使得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3)光照逐渐下降,温度逐渐降低  

(4)C5、C3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之增强,主要的限制因子是(  )

A呼吸作用和暗反应

B光反应

C暗反应

D呼吸作用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正常情况下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强度应该增强,但是本题中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没有增强,而且题干的信息“在较弱的光照下”,说明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不多,没有办法再提供更多的[H]和ATP,无法加快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这个反应,所以主要限制因子是光反应.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冬季大棚种植番茄时,若控制棚内昼温稳定在25℃,夜温稳定在15℃,植株的长势良好.某课题小组为研究大棚夜间6℃低温对番茄植株生长是否更有利,设计并完成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为提高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实验组棚内白天温度应控制在______,夜间低温处理的______也应与对照组相同.

(2)由图l~3可知,与实验开始时相比,实验组第5天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______,主要原因是夜间6℃低温导致______

(3)实验开始后5~10天,对照组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不再提高,据图推测可能是因为______含量不再增加,导致对光的______达到最大限度.

(4)图4为实验第10天测得干物质在三种营养器官的分配比率,分析此图可知,夜间6℃低温对干物质分配比率影响的结果是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夜间6℃低温使番茄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本试验的自变量为大棚夜间处理的温度,其他都为无关变量,所以为提高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实验组棚内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夜间低温处理的时间也应与对照组相同.

(2)由图l可知,与实验开始时相比,实验组第5天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夜间6℃低温导致气孔导度降低,二氧化碳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净光合速率.

(3)实验开始后5~10天,对照组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不再提高,据图2推测可能是因为叶绿素含量不再增加,导致对光的吸收和转化达到最大限度.

(4)图4为实验第10天测得干物质在三种营养器官的分配比率,分析此图可知,夜间6℃低温对干物质分配比率影响的结果是叶的干物质分配比相对高、茎和根的干物质分配比相对低,由此推测夜间6℃低温使番茄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的原因是夜间6℃低温阻碍叶中有机物的输出,不利于果实的发育.

故答案为:

(1)25℃时间

(2)下降    气孔导度降低,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3)叶绿素     吸收和转化

(4)叶的干物质分配比相对高     茎和根的干物质分配比相对低     夜间6℃低温阻碍叶中有机物的输出,不利于果实的发育

解析

解:(1)本试验的自变量为大棚夜间处理的温度,其他都为无关变量,所以为提高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实验组棚内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夜间低温处理的时间也应与对照组相同.

(2)由图l可知,与实验开始时相比,实验组第5天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夜间6℃低温导致气孔导度降低,二氧化碳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净光合速率.

(3)实验开始后5~10天,对照组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不再提高,据图2推测可能是因为叶绿素含量不再增加,导致对光的吸收和转化达到最大限度.

(4)图4为实验第10天测得干物质在三种营养器官的分配比率,分析此图可知,夜间6℃低温对干物质分配比率影响的结果是叶的干物质分配比相对高、茎和根的干物质分配比相对低,由此推测夜间6℃低温使番茄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的原因是夜间6℃低温阻碍叶中有机物的输出,不利于果实的发育.

故答案为:

(1)25℃时间

(2)下降    气孔导度降低,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3)叶绿素     吸收和转化

(4)叶的干物质分配比相对高     茎和根的干物质分配比相对低     夜间6℃低温阻碍叶中有机物的输出,不利于果实的发育

下一知识点 : 化能合成作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