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右面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系统的能量总和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140μmol•m-2•s-1为马尾松植株的光补偿点,当光强大于140μmol•m-2•s-1时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除进入线粒体外,还扩散至细胞外,A错误;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B错误;

C、森林中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

D、由表格信息可知,青冈的光补偿点较低,因而更适应弱光环境,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研究水杨酸 (SA)对水稻幼苗抗寒能力的影响,研究者用 0.5mmo1/L的SA喷洒水稻幼苗叶片,同时设置对照实验,低温处理 1天后测定有关数据 (下表). 请回答:

(1)本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 在测定各项生理指标时,每个处理均需设______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信度.

(2)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分布有______,SA在低温条件下能保护光合器官,提高光合速率.据表中数据分析:①______,有利于光反应进行;②实验组CO2的吸收量比对照组______,有利于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SA在低温条件增强水稻幼苗光合性能的最适浓度,请简述实验设计思路.

正确答案

解:(1)本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使用SA处理水稻幼苗,实验组用0.5mmo1/L的SA喷洒水稻幼苗叶片,对照组应用等量的清水喷洒叶片. 在测定各项生理指标时,每个处理均需设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信度.

(2)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SA在低温条件下能保护光合器官,提高光合速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因此表中数据中实验组的总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高,有利于光反应进行;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表中数据显示,实验组胞间C02含量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CO2的吸收量比对照组多,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3)为进一步研究SA在低温条件增强水稻幼苗光合性能的最适浓度,应用有一定浓度梯度的SA分别处理水稻幼苗,低温处理相同时间后,测定并比较光合性能指标,以确定最适浓度.

故答案为:

(1)用等量的清水喷洒叶片     重复

(2)吸收光能的色素    总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高    多     暗反应进行

(3)用有一定浓度梯度的 SA分别处理水稻幼苗,低温处理相同时间后,测定并比较光合性能指标,以确定最适浓度

解析

解:(1)本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使用SA处理水稻幼苗,实验组用0.5mmo1/L的SA喷洒水稻幼苗叶片,对照组应用等量的清水喷洒叶片. 在测定各项生理指标时,每个处理均需设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信度.

(2)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SA在低温条件下能保护光合器官,提高光合速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因此表中数据中实验组的总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高,有利于光反应进行;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表中数据显示,实验组胞间C02含量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CO2的吸收量比对照组多,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3)为进一步研究SA在低温条件增强水稻幼苗光合性能的最适浓度,应用有一定浓度梯度的SA分别处理水稻幼苗,低温处理相同时间后,测定并比较光合性能指标,以确定最适浓度.

故答案为:

(1)用等量的清水喷洒叶片     重复

(2)吸收光能的色素    总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高    多     暗反应进行

(3)用有一定浓度梯度的 SA分别处理水稻幼苗,低温处理相同时间后,测定并比较光合性能指标,以确定最适浓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图中曲线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光合作用效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曲线所给出的正确信息是(  )

A当温度一定时,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当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效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C当光照强度大于Q时,温度是限制光合效率的非生物因素

D当光照强度小于P时,温度是限制光合效率的非生物因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当温度一定时,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超过一定强度后,光合速率不再变化,A错误;

B、图中看出,P点之前三线重合,说明在一定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速率相同,B错误;

C、据图示可知,当光照强度大于Q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C正确;

D、当光照强度小于P时,温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幼苗易发生黄叶病,表现为叶片发黄,无光泽.科研人员对黄叶病玉米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如图中的甲图表示光照强度对普通型玉米(A)、黄叶病玉米(B)光合作用的影响;乙图表示栽种普通型玉米的大棚一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可知黄叶病玉米光合作用力较弱,光照强度为y时,黄叶病玉米叶绿体内C3的含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普通型玉米;此种光强下每天光照时间必须大于______h,黄叶病玉米才能生长.

(2)如果大棚内作物由普通型玉米改为黄叶病玉米,乙图中b点将向______方(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移动.

(3)为了了解黄叶病的发病原因,可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出的叶绿体色素,并用______法鉴定黄叶病幼苗叶绿体色素的缺陷,结果发现滤纸条上的第三、四条色素带明显变窄,说明______

(4)玉米黄叶病在幼苗期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随着幼苗的生长黄叶现象也会逐渐消失,且无病虫害现象,由此可推测黄叶病可能是因______的缺陷而引起的.

正确答案

解:(1)光照强度为y时,与普通型玉米相比,黄叶病玉米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C3的还原量减少,故叶绿体内C3的含量增加.黄叶病玉米能生长必须是净光合作用量大于0.设每天光照时间必须大于Xh,黄叶病玉米才能生长,则4X-2(24-X)>0,解得X>8.因此此种光强下每天光照时间必须大于8h,黄叶病玉米才能生长.

(2)由图甲可知,黄叶病玉米的呼吸作用较强.如果大棚内作物由普通型玉米改为黄叶病玉米,要使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必须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且呼吸作用产生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故乙图中b点将向右上方移动.

(3)为了了解黄叶病的发病原因,可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出的叶绿体色素,并用纸层析法鉴定黄叶病幼苗叶绿体色素的缺陷,结果发现滤纸条上的第三、四条色素带明显变窄,说明黄叶病玉米叶绿体中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减少.

(4)氮、镁元素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玉米黄叶病在幼苗期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随着幼苗的生长黄叶现象也会逐渐消失,且无病虫害现象,由此可推测黄叶病可能是因氮或镁元素的缺陷而引起的.

故答案为:

(1)大于              8       

(2)右上

(3)纸层析法       黄叶病玉米叶绿体中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减少

(4)氮或镁元素

解析

解:(1)光照强度为y时,与普通型玉米相比,黄叶病玉米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C3的还原量减少,故叶绿体内C3的含量增加.黄叶病玉米能生长必须是净光合作用量大于0.设每天光照时间必须大于Xh,黄叶病玉米才能生长,则4X-2(24-X)>0,解得X>8.因此此种光强下每天光照时间必须大于8h,黄叶病玉米才能生长.

(2)由图甲可知,黄叶病玉米的呼吸作用较强.如果大棚内作物由普通型玉米改为黄叶病玉米,要使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必须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且呼吸作用产生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故乙图中b点将向右上方移动.

(3)为了了解黄叶病的发病原因,可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出的叶绿体色素,并用纸层析法鉴定黄叶病幼苗叶绿体色素的缺陷,结果发现滤纸条上的第三、四条色素带明显变窄,说明黄叶病玉米叶绿体中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减少.

(4)氮、镁元素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玉米黄叶病在幼苗期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随着幼苗的生长黄叶现象也会逐渐消失,且无病虫害现象,由此可推测黄叶病可能是因氮或镁元素的缺陷而引起的.

故答案为:

(1)大于              8       

(2)右上

(3)纸层析法       黄叶病玉米叶绿体中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减少

(4)氮或镁元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探究KHCO3对水稻四叶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称取3g四叶龄水稻叶片,均分为两份,分别做如下实验.(实验中使用的氧电极可测量溶液中O2变化的速率)

实验一:采用差速离心法将一份叶片制备叶绿体,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KHCO3溶液中,在适宜光照、20℃恒温条件下,分别用氧电极测定其O2释放速率.

实验二:将另一份叶片切成约1.0mm×1.0mm小块,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KHCO3溶液中,在适宜光照、20℃恒温条件下,分别用氧电极测定其O2释放速率.

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

(1)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随着KHCO3溶液浓度的升高,叶绿体、叶切片的O2释放速率均______,原因是光合作用所需的______增加导致的.

(2)在相同KHCO3溶液浓度下,叶切片的O2释放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叶绿体的O2释放速率.原因可能是叶切片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一部分被______

(3)为探究第(2)题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设计以下实验方案,请补充.

称取______g四叶龄水稻叶片,切成约1.0mm×1.0mm小块,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0、0.01、0.05、0.1mol•L-1的KHCO3溶液中,在______条件下,分别用氧电极测定其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可以看出,随着KHCO3溶液浓度的升高,叶绿体、叶切片的O2释放速率均上升,这是由于KHCO3溶液可以提供CO2,KHCO3溶液浓度越高,提供的CO2越多,光合作用强度就越大.

(2)图中可以看出,实验一结果的曲线始终处于实验二曲线之上,即在相同KHCO3溶液浓度下,叶切片的O2释放速率小于叶绿体的O2释放速率,这可能是叶切片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原因.

(3)要探究第(2)题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只需设置实验二的对照实验即可,即其他操作均相同,但是将叶切片放在黑暗、20℃恒温条件下,来测定其氧气消耗速率即可.

故答案为:((10分),前4空每空(1分),后3空每空2分)

(1)上升     CO2浓度                  (2)小于   呼吸作用消耗

(3)1.5            黑暗、20℃恒温         O2消耗速率(或呼吸速率)

解析

解:(1)图中可以看出,随着KHCO3溶液浓度的升高,叶绿体、叶切片的O2释放速率均上升,这是由于KHCO3溶液可以提供CO2,KHCO3溶液浓度越高,提供的CO2越多,光合作用强度就越大.

(2)图中可以看出,实验一结果的曲线始终处于实验二曲线之上,即在相同KHCO3溶液浓度下,叶切片的O2释放速率小于叶绿体的O2释放速率,这可能是叶切片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原因.

(3)要探究第(2)题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只需设置实验二的对照实验即可,即其他操作均相同,但是将叶切片放在黑暗、20℃恒温条件下,来测定其氧气消耗速率即可.

故答案为:((10分),前4空每空(1分),后3空每空2分)

(1)上升     CO2浓度                  (2)小于   呼吸作用消耗

(3)1.5            黑暗、20℃恒温         O2消耗速率(或呼吸速率)

下一知识点 : 化能合成作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