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强,类囊体膜上合成NADPH加快

Bt2→t3,光合速率基本不变,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反应速率也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碳反应增强的结果

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C5化合物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t1→t2,光反应增强,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强,类囊体膜上合成NADPH加快,A正确;

B、t2→t3,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CO2浓度,此时光照充足且恒定,若增加光照,光合速率不会提高,B错误;

C、t3→t4,暗反应增强,一定程度上加快ATP和ADP的转化,[H]和ATP不再积累,导致光反应速率加快,C错误;

D、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减弱甚至停止,类囊体薄膜上ATP合成受阻,ATP含量减少,ADP和Pi含量升高,被还原的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的来路减少,去路不变,导致其含量下降,所以直接产物有机物含量降低,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表是关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各因素直接影响的阶段和结果.下列各项中,其他因素保持适宜,归纳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在光饱和点之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因此光照强度降低光反应减弱,光合速率降低,A错误;

B、在CO2浓度饱和点之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因此CO2浓度降低,将抑制暗反应,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B正确;

C、温度既能影响光反应,也能影响暗反应,C错误;

D、水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因此土壤含水量(低于最适宜)减少,直接影响光反应,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分析图示可知,这一天的6:00(甲曲线的a点)和18:00时左右,甲乙两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相等;在6:00之前,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经开始,但光合作用比细胞呼吸弱;A错误.

B、在18时后,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开始小于细胞呼吸,有机物的积累最多的时刻应为18:00时,e点时有机物的积累量已经减少;错误.

C、图示曲线的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部分关闭导致叶内CO2浓度降低,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H]和ATP的速率减慢,这两段下降的原因不相同;错误.

D、b~d段,乙曲线的变化为植物的“午休现象“,是气孔关闭导致叶内CO2浓度降低之故;甲植物可能不存在“午休现象“或气孔关闭程度很小或气孔无法关闭;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乙为利用图甲实验装置测得植物B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种气体体积变化曲线图.

(1)本实验所测量的气体是______,当给予新鲜绿叶4klx的光照时,红色液滴应该向______移动.影响图乙曲线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光照强度为8klx时,叶片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______毫升(假设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温度不变).

(2)某研究小组测定某地区植物B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结果见下表.(叶绿素通常和蛋白质结合成为结合型叶绿素.在某些环境因素影响下,部分结合型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成为游离型叶绿素.)

从表中数据分析,导致植物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为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外,还应加入______.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含量______.(填“升高”“下降”“不变”)

正确答案

解:(1)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装置中设置的CO2缓冲液能够为叶片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气体量的变化是氧气量的变化.乙图中可以看出,4klx的光照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甲装置中的氧气增多,因此红色液滴应该向右移动.P点时光照强度为0,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光照强度为8klx时,叶片达到光饱和点,对应的净光合作用强度为8ml/h,图中呼吸作用强度为4ml/h,因此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12毫升.

(2)表格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游离型的叶绿素含量升高,结合型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因此导致植物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结合型叶绿素含量降低.在提取色素的过程中,为了研磨充分需加石英砂,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需加入碳酸钙,再利用酒精提取色素.色素只有在和类囊体相似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氧气,因此提取出来的色素在试管中不能产生氧气.

故答案为:

(1)氧气  右  温度   12

(2)结合型叶绿素含量降低   石英砂、碳酸钙、酒精     不变

解析

解:(1)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装置中设置的CO2缓冲液能够为叶片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气体量的变化是氧气量的变化.乙图中可以看出,4klx的光照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甲装置中的氧气增多,因此红色液滴应该向右移动.P点时光照强度为0,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光照强度为8klx时,叶片达到光饱和点,对应的净光合作用强度为8ml/h,图中呼吸作用强度为4ml/h,因此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12毫升.

(2)表格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游离型的叶绿素含量升高,结合型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因此导致植物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结合型叶绿素含量降低.在提取色素的过程中,为了研磨充分需加石英砂,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需加入碳酸钙,再利用酒精提取色素.色素只有在和类囊体相似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氧气,因此提取出来的色素在试管中不能产生氧气.

故答案为:

(1)氧气  右  温度   12

(2)结合型叶绿素含量降低   石英砂、碳酸钙、酒精     不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后,某山区原马尾松林的部分区域已形成栲树占优势的栲树林,仅在树林边缘还有马尾松分布.调查马尾松林还发现,低于0.3m的马尾松苗很多,高于0.3m的马尾松幼树很少.为了揭示这种变化的机理,在最适温度和湿度下,生态学家测量了马尾松和栲树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左下图曲线所示,同时对马尾松林一天内不同高度的光照强度(单位Lx)进行测定,结果如右下表.请据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1)当光照强度超过1200Lx时,限制栲树和马尾松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400Lx时,马尾松叶肉细胞中形成ATP的部位有______

(2)依据上述信息推测,在树林中低于0.3m的马尾松苗______ (能/不能)长成幼树,原因是______

(3)不同高度的马尾松植株的组成反映了该种群的______特征.

(4)马尾松林逐渐被栲树林取代的过程称为______.栲树能够取代马尾松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当光照强度超过1200Lx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强,栲树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这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栲树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此时由于是在最适温度和湿度下,所以限制制栲树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当光照强度超过1200Lx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强,马尾松光合作用速率增加,这说明限制马尾松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分析曲线可知,当光照强度为400Lx时,马尾松叶肉细胞即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树林中低于0.3m,光照强度小于1000lx,幼苗一昼夜中,马尾松苗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所以马尾松幼苗不能在正常生长.

(3)不同高度的马尾松植株的组成反映了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4)在生态系统中,一个优势种群被另一个优势种群取代的现象叫群落演替,马尾松林逐渐被栲树林取代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分析曲线可知,和马尾松相比栲树更能适应在弱光下生存.

故答案应为:

(1)二氧化碳浓度    光照强度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2)在低于0.3m处,光照强度小于1000lx,幼苗白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无法正常生长

(3)年龄结构

(4)群落演替     栲树在弱光条件下有生长优势

解析

解:(1)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当光照强度超过1200Lx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强,栲树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这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栲树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此时由于是在最适温度和湿度下,所以限制制栲树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当光照强度超过1200Lx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强,马尾松光合作用速率增加,这说明限制马尾松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分析曲线可知,当光照强度为400Lx时,马尾松叶肉细胞即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树林中低于0.3m,光照强度小于1000lx,幼苗一昼夜中,马尾松苗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所以马尾松幼苗不能在正常生长.

(3)不同高度的马尾松植株的组成反映了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4)在生态系统中,一个优势种群被另一个优势种群取代的现象叫群落演替,马尾松林逐渐被栲树林取代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分析曲线可知,和马尾松相比栲树更能适应在弱光下生存.

故答案应为:

(1)二氧化碳浓度    光照强度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2)在低于0.3m处,光照强度小于1000lx,幼苗白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无法正常生长

(3)年龄结构

(4)群落演替     栲树在弱光条件下有生长优势

下一知识点 : 化能合成作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