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轮藻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的温度下先暗处理1h,再光照lh(光照强度相同),前后共两小时.得到如下的数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轮藻呼吸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29℃

B第三组轮藻释放的氧气量最多

C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2mg

D四个组中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都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A、暗处理后重量变化代表1h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由表中数据可知催化轮藻呼吸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29℃,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第三组轮藻合成有机物总量最多,因此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也最大,B正确;

C、第四组轮藻2h合成有机物总量为1+1×2=3mg,C错误;

D、四个组中的轮藻的呼吸作用强度依次是1、2、3、1,而光合作用强度依次是5、7、9、3,所以四个组中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都大于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AB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凤眼莲原产南美州,作为入侵生物对我国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科研人员利用密闭容器培养凤眼莲,并通过传感器定时检测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以测定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凤眼莲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

(l)据图1,当光照强度从2458(lx)(饱和点)到2800(lx)时,叶片光合速率没有明显变化,此时限制凤眼莲光合速率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据图2,凤眼莲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范围为______,当温度由40℃升至45℃时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若密闭容器内充人14CO2,当图l中光照强度为2000(lx)时,则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用“→”表示),此时叶绿体中ATP的转移途径是从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对该地生长的凤眼莲、玉米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测量,获得如下数据:

与玉米相比较,能说明凤眼莲生长较快的原因有:①______;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从2458(lx)(饱和点)到2800(lx)时,叶片光合速率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其影响因素,此时限制凤眼莲光合速率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和CO2浓度.据图2,凤眼莲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范围30-35℃(或30-40℃),这段温度范围内净光合速率相对较大,当温度由40℃升至45℃时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温度升高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

(2)在有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1 4CO2 14C3 →有机物,ATP是由光合作用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阶段产生,运送到叶绿体基质进行C3还原,生成有机物.

(3)从图表中可知,凤眼莲净光合速率高,强光下积累大量有机物;另光补偿点低,弱光下也能积累较多的有机物.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等(至少答2点)     30-35℃(或30-40℃)    

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温度升高气孔关闭,CO2 供应不足)

(2)1 4CO2 14C3 →有机物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3)①最大净光合速率高,强光条件下能大量积累有机物

②光补偿点低,弱光条件下也能积累有机物

解析

解:(1)从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从2458(lx)(饱和点)到2800(lx)时,叶片光合速率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其影响因素,此时限制凤眼莲光合速率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和CO2浓度.据图2,凤眼莲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范围30-35℃(或30-40℃),这段温度范围内净光合速率相对较大,当温度由40℃升至45℃时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温度升高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

(2)在有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1 4CO2 14C3 →有机物,ATP是由光合作用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阶段产生,运送到叶绿体基质进行C3还原,生成有机物.

(3)从图表中可知,凤眼莲净光合速率高,强光下积累大量有机物;另光补偿点低,弱光下也能积累较多的有机物.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等(至少答2点)     30-35℃(或30-40℃)    

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温度升高气孔关闭,CO2 供应不足)

(2)1 4CO2 14C3 →有机物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3)①最大净光合速率高,强光条件下能大量积累有机物

②光补偿点低,弱光条件下也能积累有机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绣线菊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栽培灌木,花色绚丽,品种繁多.为研究金山绣线菊和金焰绣线菊对弱光照的耐受能力,研究者完成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1)研究者利用遮荫网控制不同组别的透光程度,对照组应采取的处理是______

(2)处理条件为透光20%-25%时,两种绣线菊光合速率在全天只出现一次高峰,此条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阶段.

(3)恢复处理是指撤掉遮荫网,常规条件培养15天后测定的指标.从图示两种绣线菊恢复处理的透光______曲线以及时间为______的光合速率可知,对弱光耐受能力更强的是______绣线菊.

正确答案

解:(1)研究者利用遮荫网控制不同组别的透光程度,对照组应采取的处理是自然光照(完全不遮荫或透光100%).

(2)光反应需要光,暗反应不需要光.处理条件为透光20%-25%时,两种绣线菊光合速率在全天只出现一次高峰,此条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3)从图示两种绣线菊恢复处理的透光20%~25%曲线以及时间为8:00的光合速率可知,对弱光耐受能力更强的是金焰绣线菊.

故答案为:

(1)自然光照(完全不遮荫或透光100%)

(2)光反应              

(3)20%~25%          8:00          金焰

解析

解:(1)研究者利用遮荫网控制不同组别的透光程度,对照组应采取的处理是自然光照(完全不遮荫或透光100%).

(2)光反应需要光,暗反应不需要光.处理条件为透光20%-25%时,两种绣线菊光合速率在全天只出现一次高峰,此条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3)从图示两种绣线菊恢复处理的透光20%~25%曲线以及时间为8:00的光合速率可知,对弱光耐受能力更强的是金焰绣线菊.

故答案为:

(1)自然光照(完全不遮荫或透光100%)

(2)光反应              

(3)20%~25%          8:00          金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将用全素营养液培养的两株植物(同种)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一昼夜的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乙图中的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图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______ 等.

(2)根据图乙中曲线所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A.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是D点和G点

B.光合速率最大的是G点,最小的是D点

C.D点的光合速率为零,G点光合速率最大

D.光合速率最低的是G点,呼吸速率最高是D点

(3)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和ATP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填“减少”、“增加”、“基本不变”).

(4)G点时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光合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该叶肉细胞中的呼吸速率.

(5)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图甲可以看出容器是密闭的,因此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

(2)根据图乙中曲线分析,D点和G点刚好达到平衡点,表明此时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正确;

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快,说明光合作用强,因此图中光合速率最大的是DE段,最小的是AC段(没有光合作用),B错误;

D点、G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D错误.

(3)EF段与DE段相比,EF段由于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二氧化碳固定受到抑制,而光反应仍在进行,因此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减少,ATP的含量增加.

(4)由图可见24点时二氧化碳浓度比0点时高,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分解大于有机物合成,即有机物总量减少.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CO2浓度    

(2)A      

(3)减少、增加    

(4)大于

(5)减少

解析

解:(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图甲可以看出容器是密闭的,因此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

(2)根据图乙中曲线分析,D点和G点刚好达到平衡点,表明此时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正确;

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快,说明光合作用强,因此图中光合速率最大的是DE段,最小的是AC段(没有光合作用),B错误;

D点、G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D错误.

(3)EF段与DE段相比,EF段由于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二氧化碳固定受到抑制,而光反应仍在进行,因此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减少,ATP的含量增加.

(4)由图可见24点时二氧化碳浓度比0点时高,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分解大于有机物合成,即有机物总量减少.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CO2浓度    

(2)A      

(3)减少、增加    

(4)大于

(5)减少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现在园艺师们往往将李子、杏 等果树修整成主干突出,侧枝层次分明、呈螺旋状均匀着生在主干上的树形.“有空就有枝,有枝就有果”,是对该树形的最佳描述.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该树形丰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提高了对光的利用效率

B提高了对CO2的利用效率

C增强了果树的抗病能力

D增强了果树的呼吸作用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若将果树修整成主干突出,侧枝层次分明、呈螺旋状均匀着生在主干上的树形时,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面积,进而提高果树对光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丰产效果,故A正确;

B、果树修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了对CO2的利用效率,但不是丰产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果树修剪不能改变果树的抗病能力,故C错误;

D、如果增强果树的呼吸作用,果树反而会减产,故D错误.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化能合成作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