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共2253题
(2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部分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单位:百帕)
材料二 美国阿拉斯加州捕鱼产量占全美一半以上,拥有三文鱼、鳕鱼和超大型的“国王蟹”等优质特色海产品。阿拉斯加州政府与我国政府达成了协议,共同签发鱼类出口质量证书,近年来出口到我国的海产品连年递增。
(1)简述图中气压中心形成的过程。(9分)
(2)分析7月甲城气温比乙城高的自然原因。(9分)
(3)简析近年来阿拉斯加州海产品加工工业转移到我国的原因。(9分)
正确答案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分),亚欧和北美大陆气温低,近地面形成高压(3分);陆地高压将副极地低压带切断(3分),并使其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图中气压中心。
(2)甲城地处谷地,热量相对不易散发(3分);乙城沿岸有寒流流经,有降温作用(3分);甲城位于内陆地区,夏季升温快(3分)。
(3)我国对海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加工成本相对较低,如劳动力廉价等;海产品加工技术不断成熟;政府政策支持(四点取三个方面,得9分)。
试题分析:
(1)图示气压中心为阿留申低压,联系海陆分布对三圈环流的影响去分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上气温低,形成高压,因亚欧大陆面积最大,所以形成的高压势力最强,它把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保留在太平洋上就是图示的低压中心。
(2)因两城的纬度相差不大,所以影响两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下垫面,从地形分析,甲城地处谷地,热量相对不易散发;从洋流分析,乙城沿岸有寒流流经,有降温作用,而甲城位于内陆地区,夏季升温快。
(3)对比我国和该区,联系影响海产品加工工业的因素分析,从市场分析,我国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从加工成本分析,我国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低;从生产技术分析,我国海产品加工技术不断成熟;并且有政府优惠政策支持。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区成为凉爽郊区包围中的温暖“岛屿”。如果右图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存在热力环流,读图回答(10分):
1.图中aa′、bb′表示城郊高空的等压面,其中气压值较低的等压面是 。
2.如果有A、B两处分别位于同高度城郊高空,那么气压较高的是 ,请画出大气在高空AB处水平方向的运动。
3.郊区近地面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作 运动。
4.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有很多,试列举其中两点 ;
5.上海近几年城市环境建设中的 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除上述措施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6.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会议的主题是应对 (全球环境问题),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正确答案
1. aa′ 2. A 作图(A指向B ) 3.下沉
4.城市缺少绿地、人为大量排放热量、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增温强、城市高层建筑多,导致局部风速小,通风不良、城市中生产和生活集中。
5.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 减少热量的排放,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
6.全球变暖
试题分析:
(1)离地面越近,压强越大;离地面越远,压强越小。
(2)根据等压面的分布可以判断,A、B两处气压较高的是A;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3)郊区近地面温度相对中心较低,气流下沉。
(4)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有很多,如城市缺少绿地、人为大量排放热量、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增温强、城市高层建筑多,导致局部风速小,通风不良、城市中生产和生活集中。
(5)上海近几年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减少热量的排放,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6)世界气候大会主要应对的是全球变暖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等压面的分布及形成原因、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全球气候大会。
下图中甲图、乙图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5)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察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
气象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2.5(11.5到13.5均可) 16(15到17均可)(2)低 小(3)高 小 低 小 (4)减小(降低) 减缓(降低) (5)湿度(降水、气压等)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应包含:绿洲和戈壁、某一气象要素、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示例:“绿洲和戈壁湿度(或降水)特征的对比分析”
此题考察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对天气的影响,绿洲的热容量大于沙漠,因此温差小。绿洲植被还可以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等。此题属于信息提取题,答案基本在材料中。
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箭头指向为空气流向),完成下列各题。
(1)A地气温比B、C两地__________________,气压比B、C两地____________________。D、E、F中,属高压区的是____________。
(2)用“→”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以正确表示热力环流。
(3)图中M、N两地实际风向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4)热力环流是指由于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________一种形式。
(5)从以上可看出,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高 低 E
(2)略(高空:E到D、F,近地面:B、C到A)
(3)西南风 东北风
(4)地表冷热不均 最简单
(5)地表冷热不均 水平气压梯度力
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平面上的气压产生差异,形成了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水平运动。由图中A处气流上升,B、C两处气流下沉可判断A处受热形成低压,B、C相对受冷形成高压,高空气压与近地面相反。判断M、N两地风向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作用过程: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________性。
(3)图中字母_____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4)多云的夜间气温较晴朗的夜晚要高,是因为图中字母_____表示的作用强。
正确答案
(1)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选择
(3)D
(4)C
读“相同纬度的拉萨和宁波海拔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辐射较强的是___________,理由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地中白天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地中夜晚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2)宁波拉萨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近地面空气得到的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都比较少(3)宁波海拔低,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同纬度地区在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比较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看两地的大气密度。大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越强。比较两地气温的高低,主要看近地面空气吸收的能量的多少。拉萨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少,所以白天温度比宁波低。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侧气候资料分别表示A、B两地中的某一地。读图完成(1)-(3)题。(32分)
(1)比较A、B两地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8分)
(2)多瑙河a河段春末常出现洪水,试分析原因。(12分)
(3)多瑙河已成为沟通北海与黑海的重要航线,但多瑙河三角洲却没有形成重要的港口城市,试分析原因。(12分)
正确答案
(1)(8分)年降水量A地多于B地;(2分)A地夏季降水较少。B地夏季降水较多;(2分)各月均温A地高于B地;(2分)气温年较差A地小于B地。(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2)(12分)①春季气温回升。(2分)山区积雪融水量大;(2分)②上游支流多,(2分)来水量大;(2分)③该河段流经地区地势低平,(2分)排水不畅。(2分)④上游河水湍急不结冰,中游仍然封冻(2分),冰碛阻塞河道。(2分)(任答三条正确给满分)
(3)(12分)入海口泥沙沉积严重,(2分)筑港条件差;(2分)湿地广布,(2分)人口少(经济活动少);(2分)多瑙河-黑海运河的修建,(2分)改变了多瑙河入海口航线。(2分)
试题分析:
(1)读图,A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所以右图中上面图是A地的资料,下面图是B地资料,根据右图分析,年降水量A地多于B地,但是A地夏季降水较少,B地夏季降水较多。根据气温曲线数值,各月均温A地高于B地,但是气温年较差A地小于B地。
(2)读图,a河段流经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然而该河段上游支流多,春季气温回升,山区积雪融水量大,来水量大。上游河水湍急不结冰,中游a河段仍然封冻,冰碛阻塞河道,导致洪水泛滥。
(3)多瑙河入海口泥沙沉积严重,筑港条件差。该地湿地广布,人口少,经济活动少。在入海口南面修建的多瑙河-黑海运河,改变了多瑙河入海口航线,入海口的航运价值降低。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a、b两个等压面,数值较大的是 (2分)
(2)近地面,陆地与海洋比较,气压较高的是 ,吹 (海、陆)风。(2分)
(3)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用“→”画出海陆间热力环流。(2分)
(4)此季节,北太平洋上的_________ _____(气压中心)强盛。亚洲大陆出现了
(气压中心)(4分)
(5)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在__ ___季出现。此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盛行 风,气候特点 。(4分)
正确答案
(1) b (2)海洋 海
(3)夏威夷高压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5)夏 东南风 高温多雨
略
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11分)
小题1:图中 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
小题2:图中代表热层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表平流层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小题3:E层和C层的共同特点是气温都随高度增加
而 、大气都具有 现象。
小题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 层(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部分主要在 (填字母)层顶部被臭氧所吸收。
小题6:适于高空飞行的是 层(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A (1分)
小题2:F D (2分)
小题3:降低 对流 (2分)
小题4:C 水汽尘埃多;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2分)
小题5:D (1分)
小题6:D 水汽尘埃少,能见度高,天气晴朗;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1:大气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图中A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
小题2:热层位于高层大气,其温度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所以F层为热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所以D层为平流层。
小题3:E层被称之为高空对流层,从图中可以看出E层和C层的共同特点是气温都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气都具有对流现象。
小题4:对流层空气下部温度高,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对流层集中了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小题5:平流层中含有臭氧层,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D层为平流层。
小题6:D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平流层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少,大气透明度高,适合高空飞行。
点评:整个地球大气层象是一座高大的而又独特的“楼房”,按其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世界气象组织把这座“楼”分为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下面是一次探究实践活动
1、活动材料:
大玻璃缸1个、隔板1块、冰1盒、热炭1盒、塑料薄膜1卷、香烟1根。
2、实验过程:
①把隔板放在玻璃缸内,把玻璃缸分成两部分。一边放入冰块,一边放入热炭。
②覆盖上塑料薄膜,把点燃的香烟从顶部放入玻璃缸内。
③抽掉中间隔板,观察烟雾的运动。
(1)请你在下图中绘出观察结果(烟的流动)。
(2)归纳分析: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面实验原理
①在下图中绘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②绘制绿洲“冷岛”效应的大气运动图:(在图中所示横线处标上气流运动箭头)
正确答案
1、(2分)
2、(4分)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升降)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
3、(4)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1)图示烟的流动即反映热力环流的过程。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环流运动。
(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即空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引起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由于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而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完成热力环流。
(3)城市形成“热岛效应”,则城市盛行上升气流,郊区形成下沉气流,近地面的风由郊区吹向城市,高空则由城市吹向郊区。(4)植被能调节局部小气候,故白天荒漠地区较绿洲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绿洲气温较低,冷空气下沉,形成环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