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 共526题
自然灾害 ( 10分)
材料一
2013年11月7日10时台风海燕加强为超强台风,中心风力17级以上,风速最高可达310千米/小时。菲律宾政府11月23日确认,超级台风“海燕”已造成该国5235人遇难,1613人失踪
材料二 台风“海燕”路径图
(1)据图上信息描述11月5日--7日台风海燕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 4分)
(2)菲律宾遭海燕台风重创的原因有哪些? ( 6分)
正确答案
(1)风力逐渐变大,原因是海上气压梯度力给台风加速,海上摩擦力很小不能消耗能量
(2)台风海燕为超强台风,风速过大,强降雨,风暴潮等,人为原因建筑质量不高,破坏严重,政府救助不力
试题分析:
(1)图中反映出从5日至7日台风风力从10及变大至14及,风力逐渐变大,风形成的直接动力为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是台风加速的原因,海水摩擦力较小。
(2)可从两个方面回答:一、台风强度大,毁坏行强,台风危害主要是通过其强风、暴雨、风暴潮等造成的;二、社会经济基础:主要从建筑物的质量,社会救灾能力等方面分析。
(10分)自然灾害防治
2014年1月,暴风雪席卷美国中西部到东北部大部地区,并带来强风、暴雪和剧烈降温天气,影响范围波及22个州l亿居民,当地媒体将其称为60年以来最为强烈的风暴。
说明形成本次美国暴风雪的主要原因及交通部门收到预警后相应做的准备工作。
正确答案
高纬冷空气迅速南下,与来自北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较多锋面、气旋,产生降雪降温(5分)
准备:①做好道路融雪融冰准备;②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5分)
试题分析:
美国暴风雪的原因与所处维度和地形条件有关;美国地形东西高,中部为平原,冬季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与来自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面气旋,产生暴风雪。
应做的准备:从工农业、交通、户外工作人员安全的方面分析即可。
考点:自然灾害成因及应对措施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B国是全球泥石流多发且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B国泥石流集中于某一区域频发、
判断B国泥石流频发且危害严重的区域所处方位,并说明判断依据。
正确答案
东南部((2分)地势起伏较大,多沟壑(2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集中且
多暴雨(2分);人类活动频繁,松散碎屑物质多(2分);人口、产业密集(2分)
试题分析: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一般来说,形成泥石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较集中的不稳定的松散土石物质;二是有突发而急骤的水流;三是有宜于汇水和较陡的地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矿、开辟梯田不仅破坏山体提供大量的松散物质,还对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使其保持水土的能力降低,从而诱发泥石流。
结合上面分析,多发泥石流地区应该是地形陡峻、多暴雨、人类活动密集之处。通过夜晚灯光可判断出人类活动密集之处,再结合地形图即可得出该国多发泥石流之处。在总结原因时,需要根据轮廓判断出该国为巴西,运用区域地理知识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进行作答。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947~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
(1)写出孕育表中各灾害的地球表层环境。
火山爆发、地震:__________;水灾:__________;热带风暴:__________。
(2)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明显不同,影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3)分析热带风暴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原因。
(4)下面为某一地区灾后景观图,说明是哪一种自然灾害并判断理由。
正确答案
(1)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2)致灾因子强度
(3)热带风暴影响的地区多为人口稠密、经济密度较大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热带风暴发生频率高。
(4)地震引发的海啸或台风(热带风暴)。从受灾环境看属于沿海,从灾情看可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
第(1)题,主要看发生异变的因子属于哪个圈层的要素,热带风暴是大气的异常变化,它属于孕育在大气圈中的气象灾害,其他依次类推。第(2)题,影响灾情的因素包括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特性,从表中的内容可知,造成灾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致灾因子强度。第(3)题,要从热带风暴本身的强度、频度和风暴影响地区的受灾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从灾后的景观看,房屋被摧毁,但不是地震中的倒塌,也不是洪水过后的浸泡坍塌,更不是滑坡、泥石流的掩埋,而是被风力摧毁的迹象。
正确答案
(1)东北 西南 华南
(2)春季 夏季(或7、8月)
(3)缓解长江中下游伏旱威胁,同时带来大量水资源
(4)群发 季节 地域
只要对图示信息加以分析,不难看出全国受低温冷害的地区有华北、西南、华南,这也是我国的季风气候所决定的;注意仔细看图,通过比较鉴别,很容易得出其他各题的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