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  2012年1月31日环球网报道,日本全国各地区近期普降大到暴雪,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超过2米,甚至导致雪灾。据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东部和北部地区在今后一周内仍将有冷空气南下,日本海沿岸地区暴雪天气将继续,部分地区积雪甚至会超过5米。日本气象厅已经发出暴雪警报。

材料二 下图为日本暴雪

根据图文资料描述此次日本暴雪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暴雪的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

分布特征:分布在中高纬度的西海岸(2分)

成因:强冷空气南下,(2分)经日本海洋面,携带大量水汽(2分),同时沿岸暖流增大了湿度(2分)遇日本海沿岸山地的阻挡,抬升作用明显,(2分)形成暴雪。

试题分析:

读图结合图例可以看到,暴雪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的西海岸。

成因:读材料可知,有强冷空气南下。冬季强冷空气来自西北方向,经日本海洋面,携带大量水汽登陆,同时沿岸暖流增大了湿度。登陆后水汽遇日本海沿岸山地的阻挡,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明显,形成暴雪。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一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表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形区不同地点某种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加权情况。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越多,表示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加权数值越大

(1)该灾害五个地点共同的致灾自然因子M是指什么?并指出五地中最需实施生态移民的地点和最适于接纳移民的地点。(4分)

(2)说明④地防灾减灾的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暴雨(持续性降水)   ④   ②

(2)建护坡工程;封山育林,严禁破坏植被,广泛植树种草;加强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试题分析: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对“★越多,表示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加权数值越大”的理解。

(1)由于该灾害五个地点是位于我国南方某地形区的不同地点,南方降水量大、多暴雨,五个地点共同的致灾自然因子M是最可能是暴雨或持续性降水,根据表中信息,④地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加权数值最大,最需实施生态移民,而②则是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加权数值最小地点,则说明②地生态条件最好,是最适宜接纳移民的地点。

(2)根据表中信息和上题结论可知,④地坡度大,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造成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所以④地防灾减灾措施需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监测预报和应急机制等方面进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纯淡水在0℃时结冰,但海水则不同,冰点温度T(指海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与盐度有关,图中大连港的航道吃水限制最深。读渤海2月等盐度线示意图和2月渤海海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和材料,简要分析大连港海冰轻微的主要原因。(6分)

(2)如何减轻海冰灾害的损失?(4分)

正确答案

(1)①有北太平洋(日本)暖流流经这里,盐度高,不容易结冰。 ②大连港不在河流入海口,同样温度下,它的含盐量比较高,海水不容易结冰。③ 大连港港阔水深,离公海较近,容易吸收公海的热量。水越深,流动性越大就越不容易结冰。(6分)

(2)①建立海冰预警预报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和相关课题的研究。② 渔民提前准备、企业及早储备相关物资、运输业调整方案。(4分)

试题分析:从题目中已知海水结冰的温度与盐度有关,从图中看到大连附近有暖流经过,温度较高,故不容易结冰,从渤海2月份等盐度线图可知,大连盐度较高,不容易结冰;从题中大连港的航道吃水限制最深,说明大连港港区最深,水越深,流动性越大,越不容易结冰,由此得到大连港海冰轻微的主要原因。

再从建立海冰预警预报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和相关课题的研究,做好有关防范措施两个方面说明减轻海冰灾害的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进入2010年以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当地时间2010年2月27日凌晨3时34分,一场里氏8.8级强震撼动了智利中南部以及若干周边国家,震源深度33千米。地震在智利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800人。

(1)分析海地和智利大地震的共同成因。(4分)

(2)海地地震比智利地震震级小,但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大很多,试分析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两地均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4分)

(2)海地地震的震源深度浅;震中接近人口稠密地区;海地经济落后,建筑物抗震能力差;海地长期内乱不断、经济不振,政府几乎没有自救能力,只能苦等外国救援。(任答3点即可,计6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板块交界地带易发生火山、地震。海地和智利均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2)地震的烈度受震级、震源深浅、地质条件、建筑物的坚固程度、人口分布及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等因素的影响。海地震级虽小,但由于震源较浅,震中人口密集,经济落后,自救能力差,所以导致损失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此次地震产生的原因。

(2)结合震区自然环境状况,指出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

(3)请说出政府为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应采取的对策。

正确答案

(10分)

(1)3分,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推动青藏高原向东滑动,导致此处岩石圈长期积累的(地应力)能量急剧释放,引发四川西部断裂带震动。

(2)4分,地形崎岖(以山地、河谷为主),岩石破碎,降水丰富(答对2项得2分);易形成滑坡、泥石流、(因堰塞湖溃堤导致的)洪涝(答对2项得2分)

(3)3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要点包括:现代信息技术与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减灾生物与工程设施建设、灾害管理与救援系统完善、区域减灾管理与区域发展规划、法制建设与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国际合作等方面;也可从灾前的灾害预防、灾中的有效避灾、灾后的有效救援等环节展开)

试题分析:

第(1)题,由图可知:此次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推动青藏高原向东滑动,导致此处岩石圈长期积累的(地应力)能量急剧释放,引发四川西部断裂带震动而引发的。

第(2)题,由于本地区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降水丰富,震后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第(3)题,政府为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应采取的对策可以从现代信息技术与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减灾生物与工程设施建设、灾害管理与救援系统完善、区域减灾管理与区域发展规划、法制建设与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也可从灾前的灾害预防、灾中的有效避灾、灾后的有效救援等环节展开,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需要注意:(1)注意板块移动方向和速度。(2)震区自然环境状况可从地形特征、气候降水等方面分析。(3)防灾减灾的措施可联系课本知识作答,本题也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