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公司计划投资一项目,原始投资额为200万元,全部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并于当年完工投产。投产后每年增加销售收入90万元,付现成本 21万元。该项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10年,直线法折旧,预计残值10万元。该公司拟发行面值为 1000元,票面利率为15%,期限为10年的债券 1600张,债券筹资费率为1%;剩余资金以发行优先股方式筹集,固定股息率为19.4%,筹资费率为 3%。假设市场年利率为15%,所得税税率为 34%。
要求:(1)计算债券发行价格;
(2)计算债券成本、优先股成本和综合成本率;
(3)计算项目净现值和现值指数。

正确答案

(1)债券发行价格=1000×15%×(P/A,15%,10)+1000×(P/F,15%,10)=1000 (元)
(2)资金成本率:
债券成本率=15%×(1-34%)÷(1-1%) =10%
优先股成本率=19.4%÷(1-3%)=20%
综合资金成本率=10%×(1600×1000)÷ 2000000+20%×(2000000-1600×1000)÷2000000 =12%
(3)每年债券利息=160×15%=24(万元)
每年折旧=(200-10)/10=19(万元)
项目年经营现金净流量=90-21-19-24× (1-34%)+19+24=60.16(万元)
净现值=-200+60.16×5.65+10×0.322 =172.1(万元)
现值指数=(60.16×5.65+10×0.322)/200 =1.86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资金成本的计算,它为项目投资计算净现值、现值指数等贴现指标提供折现率;计算债券发行价格是计算债券资金成本的基础。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下列各项目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有 ( )。

A.坏账损失的核算由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
B.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C.所得税的核算由应付税款法改为债务法
D.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年限总和法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上述选项均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惠达公司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并采取全月一次汇总的方法编制科目汇总表。2010年7月,惠达公司根据所有记账凭证编制的科目汇总表如下:(单位:元)
科目汇总表 2010年7月                         科汇07号
会计科目 本期发生额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251000 249200
应收账款 100000
原材料 50000 90000
生产成本 170000 210000
制造费用 60000 60000
库存商品 210000 220000
固定资产 21000
累计折旧 4600
固定资产清理 56300
应付职工薪酬 40000 40000
应交税费 66500 76000
本年利润 E F
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 300000
主营业务成本 220000 220000
销售赞用 20000 20000
财务费用 700 700
管理费用 4600 4600
营业外收入 56300 56300
营业外支出 11000 11000
所得税费用 25000 25000
合计 G H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本月营业利润为54700元
B.本月营业利润为45300元
C.本月利润总额为100000元
D.本月净利润为75000元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析]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税率)。所以营业利润=300000-220000-20000-700-4600=54700(元),利润总额=54700+56300-11000=1000009(元),净利润=100000-25000=75000(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资料:
(1)某工业企业大量生产A、B两种产品。生产分为两个步骤,分别由第一第二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是机加工(包括设缶调整作业、加工作业、检验作业、车间管理作业),第一车间为第二车间提供半成品,第二车间将半成品组装成为产成品。。该厂为了加强成本管理,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生产步骤(车间)计算产品成本,各步骤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为本步骤的50%,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该企业不设半成品库,一车间完工半成品直接交由二车间组装。各车间7月份有关产品产量的资料如下表所示:
单位:件
产品 月初在产品 本月完工 月末在产品
一车间-A 300 600 200
一车间-B 200 400 200
二车间-A 100 600 100
二车间-B 150 350 200
(2)该企业目前只在第一车间即机加工试行作业成本法,该车间只生产A和B两种产品。机加工车间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公司管理会计师划分了下列作业及成本动因:
作业 作业动因
设备调整作业 调整次数
加工作业 机器工时
检验作业 检验次数
车间管理工作 分摊的办法,按照承受能力原则,以各种产品生产所占用面积为分配基础
根据一车间材料分配表,2009年7月一车间A产品领用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72000元,B产品领用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38000元;由于一车间实行的是计时工资,人工成本属于间接成本,并已将人工成本全部分配到各有关作业中,所以没有直接人工成本发生。 根据一车间工薪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燃料和动力分配表、材料分配表及其他间接费用的原始凭证等将当期发生的费用登记到“作业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户,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项目 根据有关凭证记录的费用发生额
职工薪酬 折旧 动力费 水电费 机物料消耗 合计
设备调整作业 5000 20000 4500 6400 8000 43900
加工作业 25720 68000 96000 48000 32000 269720
检验作业 6000 24000 5400 7650 9600 52650
车间管理作业 7174 30000 6750 9600 12652 66176
合计 43894 142000 112650 71650 62252 432446
一车间生产A和B两种产品的实际耗用作业量如下:
作业动因 A B 合计
调整次数 6 10 16
机器工时 16000 6000 22000
检验次数 56 34 90
经营占用面积 16000 12160 28160
(3)2009年7月份有关成本计算账户的期初余额如下表:

单位:元
直接材料成本 作业成本 合计
一车间-A 28000 32017.5 60017.5
一车间-B 102000 25536.5 127536.5

单位:元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月初余额 A产品 14000 9200 7500
B产品 24500 12590 22410
本月发生额 A产品 35000 64000
B产品 64360 56340
要求:回答以下几问:
1.按预算作业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并采用调整法分配作业成本差异,计算一车间A、B产品应分配的调整后作业成本,并编制调整差异的会计分录,要求写明二级明细科目。预算作业分配率的有关资料如下:
作业 设备调整作业分配率 加工作业分配率 检验作业分配率 车间管理作业分配率
数额 2700 13 600 2


正确答案


单位:元
A分配成本 B分配成本 合计
设备调整作业 2700×6=16200 2700×10=27000 43200
加工作业 13×16000=208000 13×6000=78000 286000
检验作业 600×56=33600 600×34=20400 54000
车间管理作业 2×16000=32000 2×12160=24320 56320
合计 289800 149720 439520
设备调整作业差异分配率=(43900-43200)/43200=700/43200
A分配差异=16200×7/432=262.5(元)
B分配差异=27000×7/432=437.5(元)
加工作业差异分配率=(269720-286000)/286000=-16280/286000
A分配差异=208000×(-16280/286000)=-11840(元)
B分配差异=78000×(-16280/286000)=-4440(元)
检验作业差异分配率=(52650-54000)/54000=-1350/54000
A分配差异=33600×(-1350/54000)=-840(元)
B分配差异=20400×(-1350/54000)=-510(元)
车间管理作业差异分配率=(66176-56320)/56320=9856/56320
A分配差异=32000×(9856/56320)=5600(元)
B分配差异=24320×(9856/56320)=4256(元)
A产品作业成本调整额=262.5-11840-840+5600=-6817.5(元)
B产品作业成本调整额=437.5-4440-510+4256=-256.5(元)
A产品调整后的作业成本=289800-6817.5=282982.5(元)
B产品调整后的作业成本=149720-256.5=149463.5(元)
借:生产成本―A 6817.5
―B 256.5
贷:作业成本―设备调整作业 700
―加工作业 -16280
―检验作业 -1350
―车间管理作业 9856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企业会计制度对各种情况下汇兑差额的处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

A.项目筹建期内发生的汇兑差额,属于开办费的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B.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外币专门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按照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C.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D.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计入该项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
E.因银行结售汇而产生的银行买入价、卖出价与企业折算汇率(即期汇率)之间的差额,应计入当期“汇兑损益”

正确答案

A,B,E

解析

[解析] 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该项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其他的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应当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下一知识点 : 固定资产的账户设置
百度题库 > 会计从业资格 > 会计基础 > 固定资产的成本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