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绝缘细直管竖直放置.在管子的底部固定一电荷量为Q(Q>0)的带电体.在距离底部点电荷为h2的管口A处,有一电荷量为q(q>0)、质量为m的小球自静止释放,在距离底部点电荷为h1的B处速度恰好为零.现让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2m的小球仍在A处自静止释放,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小球(  )

A运动到B处的速度为零

B在下落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先变小后变大

C向下运动了位移x=h2-时速度最大

D小球向下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为

正确答案

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辆公共汽车刚起步一小段时间后,发现一乘客未上车,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若此过程中汽车的运动在一条直线上,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对于0-2t和2t-3t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D两段的速度方向相反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武广高铁线上运行的动车,是一种新型高速列车,其正常运行速度为360km/h,每节车厢长为L=25m,现为探究动车进站时的运动情况,如果在每两节车厢交接处各安装一个激光灯,在站台边的某位置安装一个光电计时器,若动车进站时是做匀减速运动,第5次激光灯到达计时器时速度刚好为零,且连续5次灯光通过计时器记录总时间为4s,则(  )

A动车上的第一个激光灯通过光电计时器时的速度为50m/s

B动车停止运动前两灯计时的时间间隔为s

C动车匀减速进站的加速度大小为10.0m/s2

D动车从正常运行速度减速到静止所需的时间为16s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图中的四幅图片描述了四个变速运动,其中平均加速度最大的是(  )

A

万吨货轮起航,10s内速度增到10m/s

B

火箭发射时,10s内速度增到100m/s

C

以8m/s的速度飞行的蜻蜓,0.7s内能停下来

D

以8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2.5s内能停下来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面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四个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中反映物体受力不可能平衡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A,一端靠着处于自然状态的弹簧.现对物体作用一水平恒力,在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的情况是(  )

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需要的时间为t.现在物体由A点静止出发,先做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运动到某一最大速度vm后立即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运动至B点停下,历时仍为t,则物体的(  )

A最大速度vm只能为2v,无论a1、a2为何值

B最大速度vm可为许多值,与a1、a2的大小有关

Ca1、a2值必须是一定的,且a1、a2的值与最大速度vm有关

Da1、a2必须满足

正确答案

A,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物体在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物体在4s末返回出发点

D物体在2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距离为1m

正确答案

B,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交通规则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对校车、大中型客货车、危险品运输车等重点车型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了记分分值.如图是张明在2013年元旦假期试驾中某次小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0-25s内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

A小轿车在0-15s内的位移为350m

B小轿车在10~15s内的加速度最大

C小轿车在9~10s内的加速度大于16-24s内的加速度

D小轿车在15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物体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这种阻力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速度等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因此从空中下落的陨石、雨点或降落伞,只要高度足够,最终都将做匀速运动,这个速度叫收尾速度.下图(速度向下为正)能正确反映这种运动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甲所示,在两距离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板中央有一个静止的电子(不计重力),当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后,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电子速度v、位移x、加速度a和动能Ek四个物理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辆质量为2.0×103kg的汽车以额定功率为60kw在水平公路上行驶,汽车受到的阻力为一定值,在某时刻汽车的速度为20m/s,加速度为0.50m/s2,求(g取10m/s2):

(1)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大?

(2)当汽车的速度为10m/s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3)若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1.0m/s2,则这一过程能保持多长时间?

正确答案

(1)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当速度为20m/s,加速度为0.50m/s2

则有:-f=ma

解之得:f=2×103N

当阻力等于牵引力时,汽车达到最大速度为v===m/s=30m/s.

(2)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当速度为10m/s,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a′

解之得:a′=2m/s2

(3)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牵引力不变,速度增加,导致功率增大.

当达到额定功率,速度继续增加,导致牵引力减小.因此汽车达到额定功率时,结束匀加速过程.

则有:-f=ma 

当P达到额定功率时,则有v=15m/s

由速度与时间关系,得t==s=15s

即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15s

答:(1)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30m/s

(2)当汽车的速度为10m/s时的加速度是2m/s2

(3)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15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个小球做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上相邻的像是间隔相同的时间拍摄的,该时间间隔为T=0.1s,小球相邻位置间距(由照片中的刻度尺量得)分别为(OA=6.51cm,AB=5.59cm,BC=4.70cm,CD=3.80cm,DE=2.89cm,EF=2.00cm.则(以下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小球从位置O运动到位置C的过程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 m/s;

(2)小球在位置A时速度大小vA=______m/s;

(3)小球从位置O运动到位置F的过程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

正确答案

(1)设OA=x1,AB=x2,BC=x3,CD=x4,DE=x5,EF=x6

小球从位置O运动到位置C的过程平均速度:==m/s=0.56m/s.

(2)则小球在A位置的速度:vA==m/s=0.61m/s.

(3)由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得到:a===-0.90m/s2.则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0.90m/s2故答案为:(1)0.56;(2)0.61;(3)0.9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法国人劳伦特•菲舍尔在澳大利亚伯斯的冒险世界进行了超高空特技跳水表演,他从30m高的塔上由静止开始下跳准确地落入水池中,已知水对它的阻力(包括浮力)是他重力的3.5倍,他在空中时空气对它的阻力是他的重力的0.2倍.g取10m/s2.求:

(1)他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及刚好到达水面上的速度?

(2)需要为他准备一个至少多深的水池?

正确答案

(1)设运动员的质量为m,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运动的加速度为a1,落到水面上的速度为v,则有

mg-0.2mg=ma1…①

H=a1t…②

v=a1t…③…

解之得t=s≈2.7s

v=4m/s≈21.6m/s

(2)设运动员在水中的加速度为a2,水池深至少为h,则有

mg-3.5mg=ma2…④

0-v2=2a2h …⑤

解之得h=9.6m 

答:(1)他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2.7s.到达水面的速度为21.6m/s.

(2)需要为他准备一个9.6m深的水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1kg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B点时立即撤去拉力F,此后,物体到达C点时速度为零。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得这一过程中物体每隔0.2s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数据()。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恒力F的大小;

(3)AC间的距离。

正确答案

解:(1)匀加速过程1==6m/s2 

撤去力后匀减速2== -10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sin37°+μmgcos37°)= 2

解得:μ= 0.5

(2)匀加速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sin37°-μmgcos37° = 1解得:=16N

(3)设加速时间为1,减速时间为2最大速度:m= 11在2.2s时的速度为2.0m/s:有2.0 = m-2(2.2 - 1)

又:-m = 22=  

联立解出:= 10.8m  

下一知识点 : 相互作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