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 共14248题
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MN间距离为
,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 ,经过MN所需时间为 。
正确答案
,
,
利用闪光照相机的方法可以用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让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同时,在一张底片上每三十分之一秒曝光一次,在底片上就得到小球在下落过程中的连续像,测得若干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7.70cm、8.78cm、9.86cm、10.94cm、12.04cm、13.14cm,则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为______.
某同学做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的时候,拉动纸带经过0.4s,那么,纸带上应打下的计时点数目为______个.如果前0.1s内运动太慢,计时点过于密集,该同学选取了后一段纸带,并且选取了六个计数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应该还有______个计时点.
正确答案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
x4-x1=3aT2,x5-x2=3aT2,x6-x3=3aT2得,
g=a==9.78m/s2.
(2)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经过0.4s打点的个数n==20.
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s=0.06s,知两个计数点间还有2个计时点.
故答案为:(1)9.78m/s2.(2)20,0.06,2.
如图所示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装置包括:固定在水平底板上带有刻度的直杆;三个可通过螺丝固定在直杆上的支架A、B、C(这些支架上可以固定相应的器材);小钢珠一个;小型电磁铁一个(用于吸住或释放小钢珠);光电门两个(用于测量小钢珠通过两个光电门之间距离所需的时间,一个光电门触发后开始计时,另一个光电门触发后停止计时).由直杆上的刻度读出C与B两个光电门的间距△h,利用电磁铁将钢珠吸住,并使其由静止释放,记录钢珠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t,计算出两个光电门之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保持A、B间距离不变,调节C的高度并重复上述步,骤测得多组数据△hi、△ti和
i.
(1)用图象法求重力加速度g时,取△t为横坐标,______ 为纵坐标
(2)若图象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为______.
正确答案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vB+g•(
△t),故以
为从坐标即可;
(2)根据瞬时速度表达式=vB+g•(
△t)=vB+
•△t,故
-△t图象的斜率k=
g,故g=2k;
故答案为:(1)钢珠在两个光电门之间运动的平均速度;(2)2k.
一个物体从45米高处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g="10" m/s2
求:(1)、物体的下落时间; (2)、物体着地时的速度。
正确答案
(1)由
变形得:
(2)由
物体的下落时间3S , 物体着地时的速度30m/s
略
一个从静止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下落2s砸坏并穿过一水平放置在空中的玻璃板,因而小球失去3/4的速度,如果小球又用了2s到达地面,求玻璃板离地面的高度?(g取10m/s2)
正确答案
30m
略
从离地面500m的空中自由下落一个小球,求小球:(g取10 m/s2)
(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第一秒内的位移、最后一秒内的位移是多大?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
正确答案
(1) 10s (2)5 m 95m 125 m
试题分析: (1)由,得落地时间
t===10 s
(2)第1 s内的位移:
=5 m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 s内的位移为
=405 m
所以最后1 s内的位移为
h10=h-h9=500-405=95 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5 s,其位移为
=125 m
点评:自由落体求位移的问题,1)先根据直接求出总时间;2)根据公式
第一秒内的位移,根据第一问总时间10s,用同样的公式
再求出9s下落的位移,就可知道最后一秒下落的位移。3)还是利用总时间除以二根据公式
求5s内的位移。
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为30m/s,则它下落的高度是______m.它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______m.(g取10m/s2)
正确答案
根据v2=2gh,则下落的高度h==
m=45m.
物体在前2s内的位移x=gt2=
×10×4m=20m,
所以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
=
m/s=10m/s.
根据v=v0+gt,最后1s内的初速度v0=v-gt=30-10×1m/s=20m/s.所以最后1s内的位移=×1m=25m.
故本题答案为:45,10,25.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是否在自由下落过程的任意阶段都可使用?
正确答案
不是。因为自由落体运动v0=0,所以才有v=gt,h=,
,这些公式必须从“头”开始用。
一物体从离地某高处自由下落,空气阻力不计,经3s时间落到地面,则落地时速度大小为______m/s,下落前离地高为______m.
正确答案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s末速度为:v=gt=10×3=30m/s;
3s末内下落高度为:h=gt2=
×10×9=45m;
故答案为:30,45.
(16分) 质量为1 kg的物体从离地面5 m高处自由下落,与地面碰撞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2 m,设球与地面作用时间为0.2 s,求小球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g =" 10" m/s2,不计空气阻力)
正确答案
100N。
试题分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得,设物体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为v1,向下为正方向,
则v1==10m/s;
再设反弹的速度为v2,则v2=-=8m/s;
由动量定理可得:(mg+F)t= mv2-mv1
故小球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F==-100N,
说明作用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大小为100N。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地面125 m时打开降落伞,开伞后运动员以大小为14.3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5 m/s,求:(g取10 m/s2)
(1)运动员离开飞机瞬间距地面的高度; (2)离开飞机后,经多长时间到达地面.
正确答案
(1)305.0 m (2)9.85 s
试题分析:(1)由v12-v02=2ah2解出v0=60.0 m/s.
又因为v02=2gh1解出h1=180.0m.
所以h=h1+h2=305.0m.
(2)又因为t1==6.0 s, t2=
=3.85 s 所以t=t1+t2=9.85 s,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过程,把总过程分为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
自由下落的物体经A点的速度是9.8m/s,再经其下面另一点B的速度为39.2m/s,则物体经过A、B两点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s; A、B两点的距离______m.
正确答案
根据v=v0+gt得:
t==
s=3s
根据v2-v02=2gx得
x==
=73.5m
故答案为:3;73.5
A球由塔顶自由落下,当落下a米时,B球自距塔顶b米处开始自由落下,两球恰好同时落地,则A球下落的时间比B球下落的时间长 ,塔高 。
正确答案
分析:A球下落高度a的时间即为A球下落的时间比B球下落的时间长的时间,分别对AB两球运用自有落体位移时间公式即可解题.
解答:解:根据h=gt2得:t=
设塔高h,则b球下落的时间为:tb=
对a球有:h=g(t+tb)2
由①②解得:h=
故答案为:,
,
人民网军事在线郑州11月8日电: 7日,代号为"铁骑-2009"的济南军区某装甲师合成战斗群实兵演习在中原腹地某训练基地落下帷幕。在这次军演中为了能够快速地打击敌方,某一空降兵在敌方的上空实施空降, 在飞机悬停空中后,空降兵从机舱中一跃而下,把空降兵空降假定为如下过程:空降兵出舱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了2s后,打开伞包匀速运动了4s,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6s到达了敌方的地面,此时空降兵的速度恰好为零,g取10m/s2。 求:
(1)空降兵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距离是多少?
(2)空降兵实施空降发生的总位移是多少?
正确答案
⑴ 依据题意,空降兵在前2s内在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
…………① (3分)
(2) 空降兵做自由落体运动2s末的速度为:
(2分)
空降兵在第二阶段是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则有:
…………② (2分)
空降兵在第三阶段是以20m/s的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
…………③ (3分)
由①②③得: 总位移H=h1 + h2 +h3 =" 160m " (2分)
略
从井口每隔1秒钟有一个石子自由落下,当第7个石子开始下落时,第1个石子恰好到达井底,此井的深度是______米,此时第3和第4两石子间的距离是______米.
正确答案
当第7个石子开始下落时,第1个石子恰好到达井底,知石子下落的时间t=6×1s=6s.
则h=gt2=
×10×36m=180m.
第三个石子下落的时间为4s,第四个石子下落的时间为3s.
则两者的距离△x=g(t22-t12)=
×10×(42-32)m=35m.
故答案为:180,35.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