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轻质长绳水平地跨在相距为2L的两个小定滑轮A、B上,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绳上O点,O与A、B两滑轮的距离相等。在轻绳两端C、D分别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mg。先托住物块,使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物块,在物块下落过程中,保持C、D两端的拉力F不变。

(1)当物块下落距离h为多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为零?

(2)在物块下落上述距离的过程中,克服C端恒力F做功W为多少?

(3)求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

正确答案

解:(1)当物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此时物块下降距离为h。因为F恒等于mg,所以绳对物块拉力大小恒为mg,由平衡条件知:2θ=120°,所以θ=60°,由图可知:

h=L×tg30°=L ①

(2)当物块下落h时,绳的C、D端均上升h',由几何关系可得:h'=-L ②

克服C端恒力F做的功为:W=F×h' ③

由①②③式联立解得:W=(-1)mgL

(3)物块下落过程中,共有三个力对物块做功。重力做正功,两端绳子对物块的拉力做负功。两端绳子拉力做的功就等于作用在C、D端的恒力F所做的功。因为物块下降距离h时动能最大。由动能定理得:mgh-2W=

将①②③式代入④式解得:Vm=

当物块速度减小为零时,物块下落距离达到最大值H,绳C、D上升的距离为H'。由动能定理得:mgH-2mgH'=0

又H'=-L

联立解得:H=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一质量m=1kg的物体,在沿水平向右方向的拉力F=6N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 0.2.(取g=10m/s2)求:

(1)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3s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2)在第二个3s内,该物体的动量变化大小.

正确答案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   

 式中f=μmg=0.2×1×10=2(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的加速度a===4(m/s2)

物体在3s内的位移为:S=at2=×4×32=18(m)

3s内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W=FS=6×18=108(J)

(2)由动量定理得:(F-f)△t=△P …④

则物理在第二个3s内的动量变化为:△P=(6-2)×3=12(kg•m/s)

答:(1)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3s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108J;

(2)在第二个3s内,该物体的动量变化大小为12(kg•m/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质量为M的拖拉机拉着耙来耙地,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前进的距离为s,耙地时,拖拉机受到的牵引力恒为F,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自重的k倍,耙所受阻力恒定,连接杆质量不计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保持不变.求:

(1)拖拉机的加速度大小。

(2)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

(3)时间t内拖拉机对耙做的功。

正确答案

解:(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2)设连接杆对拖拉机的拉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kMg-fcosθ=Ma ③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联立②③式,

解得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为:

(3)拖拉机对耙做的功:W=fscosθ ⑤

联立④⑤式,解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个质量m=1.0×10-11千克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地面上,从t=0开始,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不变、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力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已知F0=7.2牛,T=1×10-6秒.则:

(1)该物体在t=0至t=T期间,通过多少距离时速度第一次达到最大,最大速度为多少?

(2)请在如图的坐标系中绘出该物体在t=0至t=4T/3期间的v-t图象.

(3)该物体运动位移大小等于15厘米,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4)该物体在运动位移大小等于15厘米过程中,水平力F对物体做功多少?

正确答案

(1)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a===7.2×1011 m/s2

由图象可以知,物体在末开始做减速运动,至T时速度减至0,故物体第一次速度最大时发生在末,即:

当物体通过距离S=at2=×7.2×1011×(2m=0.04m时,

物体速度第一次达到最大,vmax=at=7.2×1011×()m/s=2.4×105m/s

(2)F-t图象可知,物体在T末速度为0,在接着内沿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据速度时间关系知,反方向可以达到的最大速度v-max=at=7.2×1011×m/s=1.2×105m/s

所以在一个周期内的v-t图象如下图所示.                            

(3)物体在t=0至t=2T/3期间运动的正方向位移为

S1=×2.4×105×=0.08 m

物体在t=2T/3至t=T期间运动的负方向位移大小为

S2=×1.2×105×=0.02 m

物体在t=0至t=T期间运动的位移S3=S1-S2=0.06 m

根据物体运动的周期性(见图)

物体在t=0至t=2T期间运动的位移S4=2S3=0.12m

物体还有0.03m的距离,根据S=at2

0.03=×7.2×1011×(△t)2

△t=×10-7s≈0.29×10-6s

所以物体运动位移15厘米的时间为t=2T+△t=2.29×10-6s

(4)物体运动15厘米位移大小时的速度

v=a△t=7.2×1011××10-7m/s=12×104m/s

根据动能定理,力F在15厘米位移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WF=mv2=×1.0×10-11×(12×104)2J=0.216J

答:(1)通过0.04m时速度达到最大2.4×105m/s

(2)v-t图象如图所示

(3)物体运动位移15厘米所需时间为2.29×10-6s

(4)物体运动位移15厘米力F做功为0.216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起重机通过钢绳从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匀加速提升一质量m=3×103kg的物件,在t=10s时间内被提升h=5m,g=10m/s2.求该过程中

(1)钢绳的拉力做的功W1

(2)物件的重力做的功W2

(3)力对物件做的总功W.

正确答案

(1)据题意,以物件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

运动规律:h=at2

拉力做功:W1=F•h

代入数据可解得W1=1.515×105J

(2)重力做功:W2=-mg•h

代入数据可解得W2=-1.5×105J

(3)总功:W=W1+W2代入数据得W=1.5×103J

答:(1)钢绳的拉力做的功W1=1.515×105J;

(2)物件的重力做的功W2=-1.5×105J;

(3)力对物件做的总功W=1.5×103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桌面的纸带上有一质量为0.1kg的小铁块,它离纸带的右端距离为0.5m,铁块与纸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1.现用力向左以2m/s2的加速度将纸带从铁块下抽出,求:(不计铁块大小,铁块不滚动.取10m/s2

(1)将纸带从铁块下抽出需要多长时间?

(2)纸带对铁块做的功是多少?

正确答案

(1)设纸带的加速度为a1,铁块的加速度为a2,则

a2==μg=1m/s2

L=a1t2-a2t2

①②式联立,代入数据得t=1s③

(2)铁块运动的位移s=a2t2

W=μmgs=0.5J  ⑤

③④⑤式联立,代入数据得

W=0.05J

答:(1)将纸带从铁块下抽出需要1s;(2)纸带对铁块做的功是0.05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8N,当长木板向右运动速率达到v1=10m/s时,在其右端有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向左的速率v2=2m/s滑上木板,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物块始终没离开长木板,g取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小物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

(2)长木板至少要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始终不滑离长木板;

(3)上述过程中长木板对小物块摩擦力做的功.

正确答案

(1)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μg=2m/s2,水平向右

长木板的加速度为:a1==0.5 m/s2   水平向右

令刚相对静止时他们的共同速度为v,以木板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对小物块有:v=-v2+a2t

对木板有:v=v1+a1t

联立解得:t=8s;v=14m/s

故经过8s小物块与长木板保持相对静止.

(2)此过程中小物块的位移为:

x2=t=48m

长木板的位移为:x1=t=96m

所以长木板的长度至少为:L=x1-x2=48m.

故长木板至少的长度为48m.

(3)由功的公式有:Wf=f•L=umgL=0.2×2×10×48J=192J.

答:(1)经过0.8s小物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

(2)长木板至少要48m才能保证小物块始终不滑离长木板;

(3)上述过程中长木板对小物块摩擦力做的功为192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用300N拉力F在水平面上拉车行走50m.已知拉力和水平方向夹角是37°车受到的阻力是200N,求:

(1)拉力F对车做功是多少?

(2)车克服阻力做功是多少?

(3)车受到的各力做的总功是多少?

正确答案

(1)WF=Fscos37°=300×50×0.8J=12000J

故拉力F对车做的功为12000J.

(2)Wf=-fs=-200×50J=-10000J

故车克服阻力做功为10000J.

(3)重力、支持力做功为零,各力做的总功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W=WF+Wf=2000J

故车受到的各力做的总功为2000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健身游戏过程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物理模型.在平静的水面上,有一长L=12m的木船,木船右端固定一直立桅杆,木船和桅杆的总质量m1=200kg,质量为m2=50kg的人立于木船左端,开始时木船与人均静止,若人匀加速向右奔跑(没有打滑)到右端并立即抱住桅杆,经历的时间是t=2s,船运动中受到水的阻力是船(包括人)总重的0.1倍,g取10m/s2,求:从人起跑到抱住桅杆之前的过程中.

(1)在图中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

(2)船的位移大小;

(3)人至少要做多少功.

正确答案

(1)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2)此过程人和船都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人和船之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船受到的阻力系数为k,船和人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船和人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1和s2,则有

对船分析有:f-k(m1+m2)g=m1a1

s1=a1t2     ②

对人分析有f=m2a2

s2=a2t2      ④

依题意有:s1+s2=L     ⑤

①②③④⑤联立并代入数据可得f=290N,a1=0.2m/s2,a2=5.8m/s2,s1=0.4m     ⑥

即船的位移大小为0.4m                                      

(3)根据能量守恒,此过程中人至少所做的功应包括人和船动能的增加及此过程中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人和船动能的增加△Ek=m1(a1t)2+m2(a2t)2-0      ⑦

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W1=k(m1+m2)gs1         ⑧

W=△Ek+W1

⑥⑦⑧⑨联立代入数据得W=3480J

答:(1)人的受力如图所示:

(2)船的位移大小为0.4m;

(3)人至少要做3480J的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m=10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取g=10m/s2,今用大小为F=50N的水平恒力作用于物体,使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t=2s后撤去F.求:

(1)力F所做的功;

(2)撤去F后还能滑多远.

正确答案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

加速度a=1m/s2

2s内位移:

s=at2=2m                                  

F所做功W=FS=100J                                     

(2)由动能定理 FS-Ff(S+S1)=0得

滑行距离S1=0.5m 

答:(1)力F所做的功为100J;

(2)撤去F后还能滑行0.5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某旅游景区,建有一山坡滑草运动项目.如图所示,设山坡AB可看成长度为L=50m、倾角θ=370的斜面,山坡低端与一段水平缓冲段BC圆滑连接.一名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总质量m=80kg,滑草装置与AB段及BC段间动摩擦因数均为µ=0.25.他从A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通过B点滑入水平缓冲段,再滑行一段距离后安全停下来. 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此游客滑到山坡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2)此游客从A点到B点的下滑过程中摩擦力对他做的功;

(3)此游客进入BC段后水平滑行的距离.

正确答案

(1)设游客在山坡上滑行时加速度大小为a,游客滑到山坡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B,则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a=mgsinθ-μmgcosθ

得到a=gsinθ-μgcosθ=10×0.6-0.25×10×0.8=4m/s2

=2aL得:vB==m/s=20m/s

(2)此游客从A点到B点的下滑过程中摩擦力对他做的功:Wf=-μmgcosθ•L=-8×103J

(3)设PB距离为x,游客在水平段滑行的加速度为

a/==μg=2.5m/s2

=2a/x,得x==80m

答:

(1)此游客滑到山坡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20m/s;

(2)此游客从A点到B点的下滑过程中摩擦力对他做的功-8×103J;

(3)此游客进入BC段后水平滑行的距离为80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个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则在整个过程中;

(1)恒力甲做的功为多少?

(2)恒力乙做的功为多少?

正确答案

物体从静止起受水平恒力F 作用,做匀加速运动,经一段时间t后的速度为V1=a1t=t,

以后受恒力F,做匀减速运动 a2=

经同样时间后回到原处,整个时间内在联系物体的位移为零,

于是 a1t2+V1t-a2t2=0 

解得 F=3F

设在作用下物体的位移为L,对全过程用动能定理得:

 FL+FL=△EK

即FL+3 FL=△EK

所以,恒力甲和乙做的功分别为,

 W=FL=△EK=8J 

 W=FL=△EK=24J

答:(1)恒力甲做的功为8J;

(2)恒力乙做的功为24J.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一个质量m=2.5kg的物体,由于受到一个水平力F的作用,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着x轴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16t-2t2,式中x以米为单位,t以秒为单位。从开始运动到5s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m,克服水平力F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J。

正确答案

34,300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与x轴平行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量为1.0×10-8库仑、质量为2.5×10-3千克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着x轴作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0.16t-0.02t2,式中x以米为单位,t以秒为单位.从开始运动到5秒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______米,克服电场力所作的功为______焦耳.

正确答案

根据x=0.16t-0.02t2=v0t+at2可知,故有v0=0.16m/s,a=-0.02,a=-0.04m/s2

故物体速度减小到0的时间为t===4s

故物体在前4s的位移x1=t1=0.08×4=0.32m,

第5s物体反向加速,其第5s内t通过的位移x2=×0.04×12=0.02m,

故物体在前5s通过的路程x=x1+x2=0.34m.

物体从4s末开始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04m/s2,故物体在第5s末的速度v=at=0.04×1=0.04m/s.

根据动能定理W=m v2-mv02=×2.5×10-3×0.042-×2.5×10-3×0.162=-3.0×10-5J

故克服电场力作的功为3.0×10-5J.

故答案为:0.34,3.0×10-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m,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已知它在近地点距地面高底为h1,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在远地点距地面高度为h2,速度为v2,已知地球半径为R,求该卫星

(1)由远地点到近地点万有引力所做的功.

(2)在远地点的加速度a2

正确答案

(1)根据动能定理,有W=m-m  ①

(2)设地球的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近地点:

   G=ma1 ②

远地点:

   G=ma2  ③

解得:a2=()2a1

答:

(1)由远地点到近地点万有引力所做的功为m-m

(2)在远地点的加速度a2为()2a1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机械能守恒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