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共56题
22.硝烟散尽,反思长存。在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50年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这次大会(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7.“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上述内容出自(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5.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得3分,B得1分,D得1分
知识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中东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下半叶,经历了多次中东战争冲突,仍然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1977年11月,时任埃及总统萨迭特主动访问耶路撒冷,与时任以色列总理贝京开始和平谈判,但未取得进展。美国为扩大在中东的影响、避免阿以再次爆发战争而危及对西方的石油供应,于1978年8月派国务卿C万斯出面斡旋。1978年9月9日,应当时美国总统吉米卡特邀请,美国、埃及、以色列三方领导人在美国总统休养地戴维营举行最高级会议,并在9月17日埃以双方签署了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买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文件,这就是著名的“戴维营协议”。
材料二戴维营协议包括了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一个和平框架,以及更广泛的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框架。各方决心通过在联合国安理会缔结和平条约来达成一项公正、全面和持久的解决中东冲突的办法;以色列和埃及之间官方战争状态就此结束,双方恢复了外交关系,以色列同意归还其于1967年占领的西奈半岛。尽管未能实现中东和平,但《戴雏营协议》确买为埃及和以色列带来了一种新途径,由对抗向对话方向发展,有助于该地区的和平。但是,由于协议未提出解决巴勒斯坦民族自决权和归还其他阿拉伯被占领土等问题,引起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不满和反对,使阿拉伯联盟发生严重分裂。
4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戴维营协议”签署的历史背景。(6分)
44.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戴维营协议”进行简要评价。(9分)
正确答案
①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战争不断埃及、以色列双方领导人的努力;③美国为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影响④为避免中东局势动荡而引起的石油危机。(任意3点,6分)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从材料中“经历了多次中东战争冲突,仍然未能得到妥善解决“、“1977年II月,时任埃及总统萨迭特主动访问耶路撒冷,与时任以色列总理贝京开始和平谈判,但未取得进展。美国为扩大在中东的影响、避免阿以再次爆发战争而危及对西方的石油供应,于1978年8月派国务卿C万斯出面斡旋”,结合所学有关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石油提价)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查方向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局部战争、中东战争、石油危机
解题思路
先从材料获取具体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回答。
易错点
不能准确全面迁移所学知识。
教师点评
先从材料中提取核心信息,再进行归纳。
正确答案
(2)积极:促进中东地区和平事业的推进;为缓和埃及与以色列的矛盾提供新的途径,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6分,任意2点)
局限:未能解决阿以双方间的实质性问题,造成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不满和分裂对,未能从报本上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3分,任答1点即可)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归纳概括能力。对下面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尽管未能实现中东和平,但《戴雏营协议》确买为埃及和以色列带来了一种新途径,由对抗向对话方向发展,有助于该地区的和平。但是,由于协议未提出解决巴勒斯坦民族自决权和归还其他阿拉伯被占领土等问题,引起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不满和反对,使阿拉伯联盟发生严重分裂。”
考查方向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局部战争、中东战争
解题思路
先提取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回答。
易错点
不能全面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
——《商君书》
材料二 商鞅是历史上提出和实践“法无等级”的第一人。商鞅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他为了让民众都懂法、信法,出奇招,“南门徙木”,重金买“信”。
——摘编自《鲁力谈商鞅变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的强国理念及实践效果。
(2)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原因。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年1月26日尼克松演讲稿)越南战争不是为了越南,而是为了东南亚。我知道这项政策会冒把红色中国卷进来的危险,但如果观望等候,风险就会更大。只要我们展望未来并认识到,如果南越失陷了,东南亚失陷了,太平洋变成红色的海洋,那我们就会面临一场大大不利于我们的世界大战。
材料二 从本届政府的最初几天起,基辛格和我就谈到外交政策中的“三大问题”——中国、苏联和越南——以及我们的目标同他们都有关系。到目前为止(1972年),其中的两个目标都已经达到,只有第三个目标“解决越南战争”仍旧没有实现。在基辛格开始汇报巴黎和谈时,他眉飞色舞,露出我从未见过的笑容。“嗯,总统先生,”他说,“看来我们是连中三元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发表演讲的相关国际背景。在他看来,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基于怎样的现实因素考虑,从而转变对越南战争的态度?指出他在结束越南战争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
C.【探索历史的奥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时期的图像、殖民时期的文献以及一个多世纪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使我们了解到玉米神在玛雅神话中的重要地位。民族志资料不断提及这位神祗及其在其他中美洲社会群体中的对应体,……那些看起来平常世俗的玉米播种、耕作和制作食物的准备工作亦是玉米神话的重要方面。
——MiChAelD.CArrAsCo《玛雅农业神话:玉米和人的生命轮回》
材料二 宗教信仰在玛雅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透过铭文释读与雕刻装饰的综合解读,研究者发现山丘是玛雅人的重要崇拜之一。山丘一词广泛的出现在地名、文献、雕刻装饰之中。同时,玛雅人将金字塔神庙看作是山丘。这些建筑物被设计成山丘,并且复制了神圣性地理景观到城市之中。藉由山丘崇拜,统治者增强了统治权威,塑造自己作为人间世界与超自然世界中介者的形象。
——蔡佾霖《地理景观与宗教:古典玛雅人的山丘崇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玛雅人的哪些方面可以成为研究其社会生活的着手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方面在玛雅文明中产生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山丘”在玛雅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玛雅城邦的统治者采用哪种统治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为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玛雅文明的成就,并探索玛雅文明的未解之谜,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前782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平遥有“小北京”之称,明清时期,这里的商家汇萃,人民生活颇为富庶,住宅建筑也就颇为讲究。走在临街的店铺前,看着过去的票号、钱庄,真有时光倒溯之感。
——《平遥旅游攻略》
(1)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平遥有“小北京”之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平遥古城的文化遗产价值。
正确答案
A.
(1)理念:农战兴国;轻罪重罚(严刑峻法)。效果:秦国国力增强,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原因:取信于民;法无等级(法不阿贵)。
B .
(1)背景:美苏冷战对峙;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发展。
目的:发动越南战争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
(2)因素:美国深陷越战泥潭;遭遇经济危机;国内反战运动;欧洲、日本崛起及其竞争。
作用:支持通过多边谈判与合作结束越南战争;逐步削减驻越军力并在1973年签订了停战协定。
C .
(1)着手点:玉米、宗教。
影响:玉米是玛雅文明的物质基石;宗教是玛雅文明的精神基石(宗教的极端发展一定程度上扼杀了玛雅文明的创造力)。
(2)角色:宗教信仰、建筑模仿、城市规划的对象。方式:政教合一
(3)方法:多学科、多领域综合研究。
D .
(1)原因:拥有实力雄厚的商家坐镇、经济汇通四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和文化遗存。
(2)价值:平遥古城完整地体现了17~19世纪的历史面貌,是中国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解析
A .
(1)第一小问理念,根据材料中“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刑去刑,国治”的信息可知其理念为农战兴国和严刑峻法;第二小问效果,结合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史实分析作答即可。
(2)根据材料二中商鞅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信息可知其原因为法无等级,根据材料二中“南门徙木”,重金买“信”的信息可知其原因为取信于民。
B.
(1)第一小问国际背景,材料一中“太平洋变成红色的海洋”,反映出美苏两极格局下民族独立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小问目的,材料一中尼克松认为“越南战争不是为了越南,而是为了东南亚”,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发展势头。
(2)第一小问因素,从国外欧洲、日本崛起带来的冲击,深陷越战泥潭;国内经济危机导致经济滞涨,反战运动的高涨,归纳当时美国面临的困境。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尼克松是和平谈判的推动者、停战协定的签订者。
C.
(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使我们了解到玉米神在玛雅神话中的重要地位”和“民族志资料不断提及这位神祗及其在其他中美洲社会群体中的对应体”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玉米神在玛雅神话中的重要地位”和“那些看起来平常世俗的玉米播种、耕作和制作食物的准备工作亦是玉米神话的重要方面”可以得出玉米是玛雅文明的物质基石;宗教是玛雅文明的精神基石。
(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山丘一词广泛的出现在地名、文献、雕刻装饰之中。同时,玛雅人将金字塔神庙看作是山丘。这些建筑物被设计成山丘,并且复制了神圣性地理景观到城市之中”可以得出角色为宗教信仰、建筑模仿、城市规划的对象;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宗教信仰在玛雅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及教材,得出方式为政教合一。
(3)结合两则材料所述,可以得出研究方法应该多元化,跨区域、跨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D.
(1)根据材料“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商家汇萃”、“ 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等主要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2)根据材料“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等信息,结合教材所学,从历史、建筑、文物、城市等角度综合归纳。
知识点
30.“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胡先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请考生在第29、30、31、32、33五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
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率领代表团访华,与中方洽谈合作事宜。在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中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英语词汇“joint venture”并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墨菲解释说:“简单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中方对此感到新鲜有趣和增长了知识,同时又认为,尽管对方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美方提到合资经营就好比是“结婚”、“建立共同家庭”,就更不可思议。中方代表团将谈判内容上报中央后,邓小平作了“合资经营企业可以办”的批示。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获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80年4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方代表最初认为美方“合资经营”的提议不可能实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创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
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1月,反法西斯盟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并力图维持现状,推迟媾和。1950年下半年,美国及其西欧盟友决定早日对日媾和。在美国操纵下,1951年9月,对日媾和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中国、朝鲜等国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宣布结束对日本的战争状态。苏联等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对此,中国外长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中央人民政府认为(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摘编自吴廷璆《日本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转而急于对日媾和的原因及和约签订的影响。
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法家,为宋太祖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官至一品。现代有书评家评价他的书法“平整、圆润、妍,是元朝一大家,宋以后一人而已。人说他格调不高,是因为他降元。但他的字好,学好不容易”。
傅山(1607~1684)为明末清初人,注重个性宣泄的书法,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声誉。他在《训子帖》中说,在二十岁左右时,“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临摹),而不能略肖”,偶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被后世视为忠臣)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
——摘编自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等
(1)根据材料,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法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所持标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傅山对赵孟頫评价的因素。
33.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附近,是一条连接湘江与漓江的人工运河。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将湘江水一分为二,一支由南渠引入漓江,一支沿北渠回流入湘江。南北二渠总长34千米,构成灵渠的主体。
这条于公元前214年建成的运河,分湘入漓,北水南调,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代修筑的长城,故迹已难探寻,而这条在近代被称作“兴安运河”的水道,历代修缮利用,“皆循其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灵渠被确定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灵渠的历史作用。
正确答案
29.
(1)“文革”结束不久,仍受“左”的思想禁锢;长期封闭,缺乏信任,对国际经济发展状况缺乏了解。
(2)引进了国外的资金、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带来观念改变,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
30.
(1)有追求自由、民主的传统;受启蒙思想影响;通过典型案例打破“因言获罪”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载入宪法。
(2)实施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促使政府公开和透明。
31.
(1)违背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绝不单独与敌人媾和”的规定;部分反法西斯国家没有参加会议或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排除在外。
(2)
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朝鲜战争的爆发;企图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冷战前哨阵地。
影响:将日本拉入西方阵营,加据了亚洲的冷战;中日、苏日等双边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结束对日本战争状态。
32.
(1)
前期:圆转流丽;
后期:浅俗无骨。
标准:前期就书法论书法;后期以气节评价书法。
(2)时代变化;抗清情结;个人审美观。
33.
(1)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保存相对完整;设计、修建科学合理。
(2)为开拓和管理岭南提供了交通支撑;灌溉农田;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选做题:请考生从46、47、48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46.【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
(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
47.选做题【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3为若拉·德·贝特莱的画作《革命的寓意》。画面顶部是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肖像,此外还有许多历史象征和革命符号(注:图中文字为引者标注)。此画完成于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最激进的时期。
(1)法国大革命时期,哪些重要文献体现了画中所标注符号蕴含的革命精神?
(2)结合时代背景,判断画中的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还是卢梭,并说明理由。
48.选做题【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图14、15为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14、15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2)概括指出图15所示局势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46.
(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47.
(1)《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或《1793年宪法》。
(2)卢梭。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中最激进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雅各宾派实行的是革命恐怖主义。卢梭提出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适应了雅各宾派专政的现实需要。
48.
(1)图14:二战后,为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分割战后利益,根据推尔塔会议的决定法、美、苏对林国及其首都拍林实行分区占领。
图15: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日益尖锐,美、英法合并占领区,与苏占区对峙。
(2)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加剧。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多消灭一个敌人”“大批军锹、军镐、副油箱”,工人成为工厂的主人,为了战场上的需要加紧生产,生产积极性很高。排除ABD项,选C项。
知识点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