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共920题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共920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B.改革是动力,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C.稳定是前提,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D.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ABC三项是一般教材多年来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主要提法,D是十五大的新增观点,本题全选。本题可以作为有关分析题的答案要点。

1
题型:简答题
|
不定项选择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129―131题。 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 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 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同以上列举的三件大事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概括,是对于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三大发展成就的概括,也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大发展成就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面貌的科学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的新阐释、新拓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尖锐地指出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和“一个更为紧迫的任 务”。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于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三大发展成就的概括,其中,()这一崭新的理论概括,首次出现于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正确答案

C

解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概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七一”讲话增加了一项非常重 要的内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且还首次对这一制度的内涵作了科学、权威的表述。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 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 具体制度。”这一崭新的理论概括,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请阐述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1)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把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样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既广泛吸收了工人阶级以外的阶级、阶层中的革命分子入党,又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中国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2)主要内容包括:①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②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③注重党的作风建设,概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把这三大作风作为中共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①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创造了整风这种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形式,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⑤新中国成立前后,又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成躁、艰占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官僚主义等。
(3)毛泽东建党学说从实践和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党的建设是我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最主要法宝,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工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

A.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B.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C.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D.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九力就在于它是

A.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B.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C.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D.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是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创造性地回答了在K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
D.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因为它是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D.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因为

A.三个文明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
B.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
C.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证和政治动力
D.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考查对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共同推动社会主义
事业的发展。所以,A、B、C、D、是正确选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中国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的伟大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拼搏才能胜利。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胡锦涛《在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活动时的讲话》
请回答:
1.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容。

正确答案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______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D.坚持党的领导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故C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论述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正确答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更为重要和紧迫。
这是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这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我们要不断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这是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的要求。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加强新形势下的党的建设,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必须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试述毛泽东在领导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1)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在党内率先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率先示范,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作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
(2)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主要有:①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学说,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针、新政策;②提出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即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和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中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③提出了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种关系的思想,提出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是正确处理农、轻、重三者的比例关系;④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重要思想;⑤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经验;⑥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等等。
(3)这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①它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邓小平理论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思想源泉,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②它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③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邓小平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它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当然,这些成果还是初步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根据新时期、新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伟大的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创举
B.创造
C.创立
D.构建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创举”指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立”指初次建立;“构建”指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然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业,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因为它是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D.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代表邓小平曾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法律思想。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
B.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
C.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四次重大创新、邓小平理论
[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产生了四次重大创新。这四次重大创新分别是:第一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第二次,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第三次,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第四次,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命题。由此可知A项正确,D项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故D项当选。
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法制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意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论形成的标志。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两手抓”的方针。1986年1月邓小平在《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地提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两手抓,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又提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辩证关系。由此可知,B、C两项表述为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正确,不当选。

下一知识点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百度题库 > 考研 > 考研政治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