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在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发展期到成熟期群落演替的趋势较为明显。下列四项趋势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群落的演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

B随着时间的推移,弃耕的农田可能演替成森林

C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    持续高温干旱导致(   )

A水稻农田生态系统固定的能量增加

B草原蝗虫种群密度下降

C人工马尾松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D荒漠初生演替发生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种群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28.滨州市北部沿海有广阔的湿地。近几年来,工业污染使得该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此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

(3)

①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 (           )。

②若鸟的食物有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         )。(传递效率按20%计算)

③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         )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群落的演替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