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新生儿黄疸重要的护理诊断是( )。

A.喂养问题
B.胆红素脑病
C.有感染的危险
D.体温升高
E.皮肤黄染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 新生儿黄疸[重点等级] ★★★★★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4 分

下图为“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示意图”。其中专线穿过的张茅隧道是目前世界上首座在湿陷性黄土上建设的超大断面特长铁路隧道。由于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工程的安全风险和施工难度世界罕见。据此回答21~22题。

21.造成张茅隧道工程艰险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处我国大的地层断裂带,地层构造不稳定

B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开挖大断面隧道时非常容易变形塌方

C需穿越的山体主要为背斜构造,岩体承压能力较差

D石质隧道,距离长,地质构造复杂多变

22.郑西客运专线的开通将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拉近西部大城市和中部大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B加强煤炭的外运能力,促进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C促进中西部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带动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抓住题干给的材料和仔细观察图

考查方向

考查地质构造的知识

解题思路

建隧道经过的地质条件很恶劣,图中的山体构造是背斜

易错点

容易忽略山体的构造

教师点评

中度题目,容易被材料干扰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考查方向

考查交通运输线带来的影响

解题思路

联系当地的经济实际情况,交通线开通后会带来当地的经济什么的变化

易错点

是选“不正确”的,容易粗心看错

教师点评

容易到宝宝不会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6 分

材料一  雅西高速公路东起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素有“天漏”之称的雅安,西到降水集中的四川凉山州冕宁县(靠近西昌)。全长240千米,总投资约206亿元。整条高速公路线展布在崇山峻岭之间,山峦重叠,地势险峻。全线桥隧比高达55%,全线有桥梁270座,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拥有“中国最美高速公路”“中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公路”“中国真正的天路”等一系列称号。

   

材料二  雅西高速公路是(北)京昆(明)高速在四川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到东南亚的南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它将物产富饶的攀(枝花)西(昌)地区同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三  在雅西高速的长下坡路段,常可以看见紧急避险车道,如下图(1),下图(2)为其平面布置图。可以给刹车失灵,车速过快的车辆提供较安全的减速、停车的作用。

图(1)

图(2)

36.简述雅西高速被称为“中国真正的天路”的原因。

37.2012年4月,雅西高速试运营,凤凰卫视、四川天府早报等媒体均以《奔向阳光》为题,从雅安到西昌作了全景报道;结合材料一试分析记者为什么说从雅安到西昌是奔向阳光。

39.结合材料二,简析雅西高速建成通车的经济意义。

40.根据材料三,说明紧急避险车道能够避险的基本原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该公路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区,很多路段都由高大的桥梁构成,穿行于空中;所以被称为“真正的天路”

解析

从材料和图示中可以得出,雅西高速公路,位于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区,桥隧占路的比例大,像在空中修路,穿行于空中,故称为天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交通线特征的成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以获取整条高速公路线展布在崇山峻岭之间,山峦重叠,地势险峻。全线桥隧比高达55%,全线有桥梁270座,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拥有“中国最美高速公路”“中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公路”“中国真正的天路”等一系列称号。故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材料中的雅西高速公路位于海拔高,架桥多,故被称为天路。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交通线特征的成因,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低,常与地形,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处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多阴雨天气,日照缺乏;西昌雨季集中,晴天较多,且地处(川西/青藏)高原,大气洁净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丰富所以从雅安到西昌是“奔向阳光”。

解析

根据题意和材料,说明雅安光照弱的原因,西昌光照强的原因即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中国地理,气候、光照等自然地理特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材料中一中即可得出,雅安被称为“天漏”之地,说明其降水多,多阴天,缺乏光照,西昌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干净,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光照强,亮度大,故从雅安到西昌被称作“奔向阳光”

易错点

根据材料和题意,从雅安到西昌被称为“奔向阳光”,说明雅安光照少,西昌光照强即可。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特征的光照,气候,天气等知识。

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农业,新能源的利用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雅西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利于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动西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完善国家和四川省高速公路网,畅通四川省南北进出川高速通道;改善沿线区域交通条件,推进攀西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旅游人文资源带开发;进一步改善四川省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沿线工业化和城市化。

解析

交通线修建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结合材料中的实际情况分析回答即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交通线的地理意义,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交通线修建地理意义,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国家战略等意义。雅西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利于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动西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完善国家和四川省高速公路网,畅通四川省南北进出川高速通道;改善沿线区域交通条件,推进攀西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旅游人文资源带开发;进一步改善四川省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沿线工业化和城市化。

易错点

交通线修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交通线修建的意义,

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低,常与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大坡度且呈上坡的避险车道和制动坡床让车速迅速下降;颗粒粗大的碎石阻力(摩擦力)较大,利于车辆停下;厚厚的碎石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可以对急剧停止的车辆和乘客起保护作用。

解析

根据避险车道的坡向和避险车道铺设粗石的作用即可得出答案。

考查方向

考查交通线修建的地理原理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布置紧急避险车道,可以给刹车失灵,车速过快的车辆提供较安全的减速、停车的作用。避险车道为上坡车道,同时避险自动坡床是由粗大的碎石铺设,可以增加路面与车轮的摩擦,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保护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易错点

避险车道的坡向和避险坡床的铺设物质的作用。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交通线修建,所利用的原理,

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低,常与地形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1
题型:简答题
|
材料选择 · 8 分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同时开通运营。图4为贵广高铁、南广高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南广高铁

A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B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C连接沿海各省区,经济发展互补性强

D连接云贵高原与珠江三角洲

11.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

B加剧沿线地区的土壤盐渍化

C施工期间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D导致沿线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南广高铁建设的不利因素是该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降水多河流多,施工难度大,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铁路建设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南广高铁建设的不利因素是该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降水多河流多,施工难度大。

易错点

本题易错选B,南广高铁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故B错误;广西不是沿海省份,故C错误;广西与广东都不属于云贵高原,故D错误;南广高铁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不属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该地位于湿润地区,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不会导致沿线地区的土壤盐渍化;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会破坏植被或山体,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会破坏植被或山体,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易错点

本题要分清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的区别,即可正确解答。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依据公路工程的专业特点,安全管理分为( )等。

A.电气作业管理
B.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
C.陆地工程的安全管理
D.交通工程的安全管理
E.高空工程的安全管理

正确答案

A,B,C,E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2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藏民族多食用牛羊肉、奶制品,油脂多,不易消化,而茶具有化油去腻的作用,同时兼有保健功效,因而茶在藏区很受欢迎,可谓“不可一日无茶”。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现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茶马古道已经逐渐消失。图5为茶马古道示意图。

12.分析藏区与西南其他地区茶马交易的原因。(10分)

13.分析茶马古道的意义。(8分)

14.简析茶马古道消失的原因。(4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藏区属高寒地区,蔬菜缺乏,奶肉是藏民的主食。(2分) 但藏区不产茶。(2分)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且储存时间长,故藏民喜喝酥油茶(2分),而在内地产茶(2分),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2分)

解析

首先是藏民喜欢喝酥油茶。藏区属高寒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奶、肉是藏民的主食。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饮茶能够帮助分解脂肪,故藏民喜喝酥油茶。但藏区不产茶而产良马。在内地需要大量的骡马。川、滇等南方各地具有暖湿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盛产茶叶,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考查方向

区域贸易发展原因,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

解题思路

根据区域资源的差异性和需求性,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资源分布的差异性和供需关系,贸易之间的互补性。

教师点评

考查材料信息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和经济交流,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每点2分,共8分,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给分)。

解析

茶马古道连接了两区域,成为一大交通线,带动了沿线和两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文化的交流和民族间的交流,区域协作,祖国统一。

考查方向

交通线的意义。

解题思路

交通线存在的意义,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易错点

茶马古道两大民族之间的交通贸易之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多方面的影响

教师点评

考查材料分析和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公路、铁路的修建,使茶马古道的交通地位下降(2分);茶源地增多,使雅安茶产区地位下降(2分);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和茶马古道的作用,图示交通线的增加,降低了茶马古道的地位,且增加了藏族地区茶叶的来源渠道,导致茶马古道的衰落。

考查方向

交通线衰落的原因。

解题思路

根据图示材料,和茶马古道的作用,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根据材料信息显示,获取交通线路的增加,增加了藏民获取茶叶的渠道,而且更加便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3 分

43.(十六)读关于西雅图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3分)

西雅图濒临普吉特湾,始建于1852年,是美国西北部重要工商业城市与港口,是美国本土通向亚太国家的门户。

西雅图是个多民族的城市,亚裔占13.1%。目前,西雅图仍是美国最适合移民定居的城市之一。

西雅图地区拥有多个领先的经济体,如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供应商微软、航空航天巨头波音、美国最大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等公司总部都在西雅图。

试根据图文资料从西雅图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方面,简析西雅图港口发展的有利条件、当地不同历史时期主导产业发展的促进因素。(13分)

正确答案

西雅图建设海港的自然与人文条件:西雅图濒临联通太平洋的普吉特湾,港阔水深,不冻不淤(2分);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实现海陆联运(2分);港口腹地经济发达(1分),面向亚太国家,市场广大,海运需求大(1分)

西雅图气候、地形特征对19世纪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西雅图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1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合森林生长(1分),为木材工业提供大量原材料(1分)

西雅图人文条件对20世纪下半叶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西雅图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移民中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当地科技发达、经济实力雄厚;交通运输、通信业发达,促进高科技产业如飞机制造、信息产业等的发展(任答4点,4分)

解析

西雅图建设海港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从地理位置、陆域条件、水域条件、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情况、腹地大小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19世纪西雅图产业以木材工业为主,木材工业属于原料加工业,所以分析影响主导产业发展的因素就是分析森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根据西雅图周边环境简图可以分析出西雅图森林广布的地形和气候条件。20世纪西雅图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下半叶以飞机制造业、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产业为主,影响这些产业发展的因素可以从科技、交通、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西雅图港口发展的有利条件、当地不同历史时期主导产业发展的促进因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西雅图建设海港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从地理位置、陆域条件、水域条件、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情况、腹地大小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19世纪西雅图产业以木材工业为主,木材工业属于原料加工业,所以分析影响主导产业发展的因素就是分析森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根据西雅图周边环境简图可以分析出西雅图森林广布的地形和气候条件。20世纪西雅图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下半叶以飞机制造业、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产业为主,影响这些产业发展的因素可以从科技、交通、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

易错点

回答时注意结合图中信息分析,注意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知识点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材料选择 · 12 分

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6-8题。

6.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7.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D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8. 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

A方便游人观景

B方便旅客休息

C抵御地震台风

D利于桥隧转换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并没有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A、C都与事实相反;隧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沉管,不透明,不能欣赏水下风景;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的主航道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的原因,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并没有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隧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沉管,不透明,不能欣赏水下风景;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的主航道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

易错点

本题答题时应掌握隧道建设的特点,成本高难度大,隧道不透明,无法欣赏水下风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大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促进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澳门的物流业并非区域主导地位;大桥建设对珠江口生态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不会太大,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大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促进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澳门的物流业并非区域主导地位;大桥建设对珠江口生态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不会太大。

易错点

本题易错选B,大桥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太大,故B错误,大桥的建设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方便游人观景,专门建有观景台,不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A错。隧道两侧的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为桥梁和隧道转换提供场所,D对。该大桥建设为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50多公里长,通过时间短,旅客不需休息,B错。整个大桥建设均需考虑抵御地震和台风,并非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方便游人观景,专门建有观景台,不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隧道两侧的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为桥梁和隧道转换提供场所;该大桥建设为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50多公里长,通过时间短,旅客不需休息;整个大桥建设均需考虑抵御地震和台风,并非人工岛的主要功能。

易错点

本题容易误选B,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通过需要的时间短,中途不需要休息,故B错误;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利于桥隧转换。

1
题型:简答题
|
材料选择 · 12 分

2014年12月26日,中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兰新高铁全线开通,乌鲁木齐到兰州的时间将由目前的16小时缩短至8小时左右。下图为兰新高铁及兰新铁路局部路段景观图,读图完成9~11题。

9.兰新高铁沿线防护设施P的主要作用是

A防噪音

B防滑坡

C防强风

D防洪水

10.兰新高铁的建设在西宁段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A冻土

B冻雨

C干旱

D泥石流

11.兰新高铁运营后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①促进兰州产业向外转移

②缓解兰新铁路的货运压力

③推动该区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④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兰新高铁沿线经过地区多为干旱区,建风力发电场,说明沿线多大风,修建高大的防护设施主要是为了防强风对列车行车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兰新高铁沿线防护设施P的主要作用,考查学生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兰西高铁沿线经过的地区多为干旱区,建风力发电场,说明沿线多大风,修建高大的防护设施主要是为了防强风对列车行车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

易错点

本题答题时如果能够量小当地气候干旱,多风沙的特点,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兰西高铁西宁段地处海拔很高的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地下有永久冻土层,不利于兰西高铁西宁段的施工建设。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兰新高铁的建设在西宁段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兰西高铁西宁段地处海拔很高的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地下有永久冻土层,不利于铁路建设的施工。

易错点

联系西宁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高,气温地,分布有永久冻土层,不利于交通道路的建设。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兰西高铁的建设可以促进该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兰新铁路的货运压力,该地的产业基础落后,应引进外地产业,该地的技术水平较低,主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兰新高铁运营后产生的有利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兰西高铁的建设,可以促进该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兰新铁路的货运压力,该地的产业基础落后,应引进外地产业,该地的技术水平较低,主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易错点

本题解题时抓住兰西高铁的建设对当地的积极影响来解题,该地应该引进外来产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  与青海比较,四川交通运输耗能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

B平均海拔高度大

C水运比重小

D综合运输网密度小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与青海比较,四川处四川盆地,周围群山环绕,盆地内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青海处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小,故选A。

考查方向

主要考查我国区域间的差异。

解题思路

1、与青海比较,四川处四川盆地,周围群山环绕,盆地内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海拔低;青海处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小,海拔高。 

2、交通运输耗能在山区比平原、高原地区更大,因为山区地形起伏大,道路曲折所致。

易错点

学生对交通运输耗能大小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理解不清容易导致对选项A淘汰。

知识点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材料选择 · 12 分

M国拟建一条连接南北水域的人工运河(如图所示),运河建成后将有北部水域淡化后的5万亿立方水资源进入运河区。读图完成9-11题。

9. 有关该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河长度约为800Km

B经过板块生长边界

C沿线最大高差约为2100m

D运河水结冰期长

10. 运河建成后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方便俄罗斯进出印度洋

B缓解M国中部干旱问题

C苏伊士运河地位明显下降

D运河沿线地下水位升高

11. M国降水最多的地区和季节是

A南部 夏秋季

B南部 冬春季

C北部 夏秋季

D北部 冬春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经线上两条纬线间隔,纬度1°,距离约110千米,大致估算运河长度超过1000Km,A错。该运河所经区域为板块消亡边界,B错。区域纬度较低,河水多不结冰,D错。拟建运河沿线等高线数值最大是2000m,最高处应超过2000米,最低处为波斯湾海平面,可估算出运河沿线最大高差约为2100m,C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伊朗修建的运河的特点,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经线上两条纬线间隔,纬度1°,距离约110千米,大致估算运河长度超过1000Km,;该运河所经区域为板块消亡边界;区域纬度较低,河水多不结冰;拟建运河沿线等高线数值最大是2000m,最高处应超过2000米,最低处为波斯湾海平面,可估算出运河沿线最大高差约为2100m。

易错点

本题容易错选B,该地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故B错误,沿线的等高线的最大值为2000m,最高处应该超过2000米,最低处的波斯湾海平面为0米,故高差约为2100m.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运河建成后,俄罗斯进出印度洋不必再经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绕道,进出印度洋方便,A正确。每年5万亿方水资源进入运河区,可大大缓解伊朗中部的干旱问题,B正确。运河沿线地下水位可能会升高,D正确。该运河建成会对苏伊士运河的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苏伊士运河的地位并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伊朗的运河建成后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运河建成后,俄罗斯进出印度洋不必再经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绕道,进出印度洋方便;每年5万亿方水资源进入运河区,可大大缓解伊朗中部的干旱问题;运河沿线地下水位可能会升高;该运河建成会对苏伊士运河的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苏伊士运河的地位并不会明显下降。

易错点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只要看清要求,结合题设即可解决。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M国是伊朗,伊朗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南部多在副高控制下,降水少,A、B错误;北部山区,尤其是里海沿岸地区,冬春季节受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经过海面时携带水汽较多,所以北部冬春季降水最多,D正确;北部夏秋季受副高影响,降水少,C错误,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伊朗降水最多的地区和季节,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M国是伊朗,伊朗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南部多在副高控制下,降水少,北部山区,尤其是里海沿岸地区,冬春季节受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经过海面时携带水汽较多,所以北部冬春季降水最多,北部夏秋季受副高影响,降水少。

易错点

本题要求学生对伊朗国家的气候和降水有正确的掌握,理解该国北部降水较多的原因即可正确解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主席表示将和秘鲁、巴西一起开展修建横跨南美洲大陆、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合作,这也是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的又一重大工程。“两洋铁路”东起巴西东海岸,西至秘鲁西海岸,全长约5000千米,一旦建成,将是拉美历史上第一条横穿南美大陆的铁路线。下图为两洋铁路示意图。

15.指出两洋铁路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8分)【答案】①铁路沿途穿越的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②铁路穿越安第斯山区,地质条件复杂;③跨越多条河流,桥隧工程量大;④热带及高原山地气候区,天气条件恶劣多变;⑤部分区域位于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物资运送不便。

16.分析两洋铁路的修建将对巴西、秘鲁两国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答案】促进两国铁、铜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外运;②促进两国天然橡胶、咖啡、甘蔗等农产品的出口;③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国土开发;④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

17.有人认为:由于两洋铁路大大缩短了南美东西岸的路程,巴拿马运河的地位从此将大幅度下降。你是否赞成此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铁路沿途穿越的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②铁路穿越安第斯山区,地质条件复杂;③跨越多条河流,桥隧工程量大;④热带及高原山地气候区,天气条件恶劣多变;⑤部分区域位于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物资运送不便。

解析

铁路沿途穿越的地形复杂多样,地质条件复杂;跨越多条河流,桥隧工程量大,热带及高原山地气候区,天气条件恶劣多变,部分区域位于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物资运送不便。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铁路施工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考查学生对交通线路建设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铁路建设的地质地形条件、穿越的河流、山脉多、气候条件恶劣、交通运输不便等方面分析。

易错点

答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要漏掉重要的知识点,注意使用科学语言。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促进两国铁、铜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外运;②促进两国天然橡胶、咖啡、甘蔗等农产品的出口;③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国土开发;④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

解析

两洋铁路的建设可以促进两国铁、铜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外运,促进两国天然橡胶、咖啡、甘蔗等农产品的出口,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国土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两洋铁路的修建对巴西、秘鲁两国产生的积极影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题时可以从促进两国的资源开发、促进两国的农产品出口、加强区域的经济联想、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易错点

注意意使用科学的语言,不要漏掉重要的知识点。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赞同:(2分)理由:①铁路具有速度快的特点,将分流巴拿马运河的运输量;(2分)②铁路缩短了南美东西的距离,可以节约时间成本。(2分)

不赞同:(2分)理由:①与海运相比,铁路运量小,对巴拿马运河的影响不大;(2分)②进出口货物通过铁路运输需要在港口装卸,成本高。(2分)

解析

如果答赞同,要从铁路运输的速度快,分流巴拿马运河的运输量,缩短了南美洲东西的距离,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等方面回答;如果不赞成,则从铁路运输的运量小,进出口货物在港口装卸的成本较高来回答。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两洋铁路的建设对巴拿马运河的影响,属于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考查学生的思路转化能力。

解题思路

如果答赞同,要从铁路运输的速度快,分流巴拿马运河的运输量,缩短了南美洲东西的距离,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等方面回答;如果不赞成,则从铁路运输的运量小,进出口货物在港口装卸的成本较高来回答。

易错点

答题时只可选取一个方面来回答,不看两个方面都答出,否则观点不鲜明应扣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2 分

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雅加达到万隆的铁路车程为3个多小时。2015年IO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雅加速(首都)至万隆(第四大城市)的高铁项目。雅万高铁(图8所示)全长150千米,计划沿逢设置8个站点,设计时速300千米,将全部采用中国的高铁技术与装备.计划3年建成通车。

12.说明雅万高铁在图示I、II两条线路中选定I线路建设的理由。(4分)

13.推测雅万高铁修建中需要应对的自然挑战。(8分)

14.指出雅万高铁通车后的车程用时,并阐述该高铁的建设将对印度尼西亚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该线路连接更多的城市(聚落),且线路经过地区地势相对平缓。(4分)

解析

图中铁路线路的选择,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图中选取I线路建设,既能连接更多的城市,且线路经过的地区的地势相对平缓,有利于道路的施工建设并节省建设投资。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铁路选线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铁路运输线路的建设,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图中选取I线路建设,既能连接更多的城市,且线路经过的地区的地势相对平缓,有利于道路的施工建设并节省建设投资。

易错点

道路建设既要考虑地形的影响,又要考虑尽量多的经过城市和居民点,以方便人们的出行,答题时回答问题要全面,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要应对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火山、地震多发等挑战;(4分)要克服气候湿热,天气多变,跨越河流,野生动物侵袭等困难。(4分)

解析

雅万高铁修建中需要应对的自然挑战: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火山地震多发、气候复杂多变、湿热、跨越河流以及野生动物的侵袭等困难。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雅万高铁修建中需要应对的自然挑战,考查学生对道路建设中的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归纳综合答案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该区域修建铁路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火山地震多发、气候复杂多变、湿热、跨越河流以及野生动物的侵袭等困难。

易错点

答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5分钟左右(30-40分钟,2分)。缓解雅加达至万隆的交通压力,(方便沿线居民出行)节省通勤时间;(4分)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了地域间的联系(获得建设与管理、运营的相关技术和经验等)。(4分)

解析

雅万高铁通车后的车程用时为35分钟左右,缓解雅加达至万隆的交通压力,节省通勤时间,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了地域间的联系。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雅万高铁通车后的车程用时,并阐述该高铁的建设将对印度尼西亚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雅万高铁通车后的车程用时为35分钟左右,缓解雅加达至万隆的交通压力,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了地域间的联系。

易错点

车程用时容易回答,有利影响会到可能不全,容易漏掉重要的知识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2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柴达木盆地原为古海洋的一部分,位于柴达木盆地东缘低洼地带的茶卡盐湖,面积105 km2,天然结晶的湖盐储量丰富,形成深厚且坚硬的盐壳,盐壳以上平均水深约0.2 m。历史上湖区运输湖盐主要采用铁路运输(下图),1989年开掘运盐航道后,水运取代了铁路运输。近几十年来,茶卡盐湖的旅游业和周边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迅速。

16.推断茶卡盐湖湖盐的形成过程。(6分)

17.盐湖边缘的湖盐杂质含量较高,给湖盐加工带来一定困难。说明湖盐中杂质的主要来源。(6分)

18.分析茶卡盐湖的盐壳对修建运盐铁路的影响。(6分)

19.1989年后铁路不再运盐,当时有人提出拆除湖区铁路。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茶卡盐湖原为古海洋;(2分)经地壳运动隆起抬升成高盐度的内陆湖;(2分)随后,气候变干,蒸发旺盛,周边径流汇人少,水量减少,湖水盐度不断上升,盐类物质结晶析出。(2分)

解析

茶卡盐湖原来是古海洋,经过地壳运动的上升运动,形成陆地咸水湖泊;由于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河流补给少;周边人类活动用水过多,流入湖泊水减少;地势高,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湖水盐度不断上升,逐渐析出盐晶。

考查方向

地貌的形形成,盐湖泊的形成过程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所说茶卡盐湖原为古海洋,现为内陆湖,经过地壳运动的海陆变迁,形成内陆湖,湖泊受气候影响,逐渐形成盐湖。

易错点

地壳运动之后海陆变迁成内陆湖;内陆湖受气候影响形成盐湖。

教师点评

考察地理过程知识,地貌的形成过程。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深居内陆,大陆性强,盐湖周边多风化碎屑物;(2分)过度放牧,草地退化,多裸露的沙土;(2分)周边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2分)

解析

 题文信息中有提到“盐湖边缘的杂质较高”,因此围绕此处展开,抓住“边缘”一词      图中信息有牧场,联系该地“畜牧业发展迅速”可以得到,.牧牛羊产生的杂草和牛羊粪便;过度放牧导致湖泊周围草地退化,沙土裸露     文中讲到旅游业,因此也有可能有生活垃圾和旅游垃圾;根据经纬网和盐湖位置,可知当地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晴天多,风化作用强;图中信息有入湖河流和铁路,可知河流和铁路也会带来污染物。

考查方向

湖盐杂质的来源,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信息和材料信息,有铁路和河流,能带来污染;有牧场,破坏草场,土地沙化,有旅游业,会带来污染;位于大陆内陆地区,降水少,风化作用强,风化物多。

易错点

位于内陆地区,风化作用强,风化物多,碎屑物多,这是自然方面。还包括人文方面的。

教师点评

考察读图和材料分析的能力,信息获取的能力。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有利:盐壳表层积水浅,利于铺设铁轨;(2分)盐壳厚且坚硬,铁轨不易塌陷;(2分)

不利:湖盐对铁路设备腐蚀性强,技术要求高。(2分)

解析

从材料中得知,盐壳坚硬且深厚,地壳稳定,利于铺设铁轨;盐壳水深浅,铺设难度小;但盐湖对铁轨的腐蚀性强,故对材质要求高;盐湖吸水性强,不便于铁路运转。

考查方向

盐湖对铁路修建的影响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说明盐壳的性质,结合知识常识,从盐壳对铁路修建的有利和不利方面说明即可

易错点

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两方面,结合材料内容分析说明即可。

教师点评

考察材料和图的分析能力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赞同。铁路的运盐功能已经丧失,(2分)铁路运输及废弃的铁路设备破坏湖区自然景观,污染环境。(2分)

或不赞同。拆除铁路,恢复原有环境的成本较高;(2分)铁路可作为客运专线方便游客进入湖区观赏,发展盐湖特色旅游。(2分)(只答“赞同”或“不赞同”不得分)

解析

答案:赞同。铁路的运盐功能已经丧失,分铁路运输及废弃的铁路设备破坏湖区自然景观,污染环境。不赞同。拆除铁路,恢复原有环境的成本较高;铁路可作为客运专线方便游客进入湖区观赏,发展盐湖特色旅游。

考查方向

可持续发展

解题思路

这类可与不可的问题,其实是讨论可行性和必要性问题       赞同——即可行性.从人类活动角度看,其功能已失,从自然环境角度看,它的存在破坏湖区环境【联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赞同——即必要性,从人类活动角度看,也可以方便游客进入即还能用,另外可以作为特色旅游方式,从自然环境角度看,拆了又是一次新的人类活动,亦是破坏。

易错点

表明的态度和说明的理由需要相符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主席表示将和秘鲁、巴西一起开展修建横跨南美洲大陆、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合作,这也是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的又一重大工程。“两洋铁路”东起巴西东海岸,西至秘鲁西海岸,全长约5000千米,一旦建成,将是拉美历史上第一条横穿南美大陆的铁路线。下图为两洋铁路示意图。

15.指出两洋铁路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8分)

16.分析两洋铁路的修建将对巴西、秘鲁两国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17.有人认为:由于两洋铁路大大缩短了南美东西岸的路程,巴拿马运河的地位从此将大幅度下降。你是否赞成此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铁路沿途穿越的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②铁路穿越安第斯山区,地质条件复杂;③跨越多条河流,桥隧工程量大;④热带及高原山地气候区,天气条件恶劣多变;⑤部分区域位于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物资运送不便。

解析

根据影响交通线路的因素,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即可得出答案。

考查方向

交通线路选址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交通线路的选址的影响因素有地形地势、地址、气候、河流、经济等方面影响,结合图示地区回答即可。

易错点

对交通线路选址的影响因素不清楚;对区域的实际情况不熟悉。

教师点评

此题依据南美区域图,考察交通线修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促进两国铁、铜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外运;②促进两国天然橡胶、咖啡、甘蔗等农产品的出口;③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国土开发;④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

解析

结合当地实际,交通线对地区社会经济和资源开发的影响。

考查方向

交通线修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题思路

交通线的修建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的影响

易错点

交通线对区域的积极影响从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说明

教师点评

通过区域图,考察区域交通线的修建对区域的积极影响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赞同:(2分)理由:①铁路具有速度快的特点,将分流巴拿马运河的运输量;(2分)②铁路缩短了南美东西的距离,可以节约时间成本。(2分)

不赞同:(2分)理由:①与海运相比,铁路运量小,对巴拿马运河的影响不大;(2分)②进出口货物通过铁路运输需要在港口装卸,成本高。(2分)

考查方向

铁路线的修建对其他交通线的影响,交通线的优劣势比较

解题思路

先表明自己赞成的观点,再说明理由即可。

易错点

观点与理由不相符合

教师点评

通过铁路线和运河的对比

下一知识点 : 区域可持续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文地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