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地理
- 共1128题
1.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25~26题。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知识点
26. 图13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14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读图回答25-26题。
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
B.加快发展新能源
C.加强科技创新
D.缩减生产规模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第1、2题。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 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2.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5.图13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14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读图回答25-26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
B.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
C.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
D.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罐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正确答案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2)问题:泥沙淤积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区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户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8.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3)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面和有机棉。
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7.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徒弟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1.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数罟(细而密的鱼网)不入洿(池塘)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据此,回答第21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孟子时代即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主体表现为对抗性增强,“鱼鳖不可胜食”强调的是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完全等同;森林资源只有保护利用得好才可能“不可胜用”所以B、C、D选项都错;“数罟不入洿池”即合理捕捞,促进渔业资源再生,所以体现了持续性原则D 选项对。
考查方向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细条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等
解题思路
系统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联系实际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易错点
C选项错误. 忽略了可再生资源实现可再生的条件。
知识点
8.冬虫夏草核心产区为我国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地区,其海拔多在4400-4600米之间,而20年前该高度是在3900-4400米之间。大量采挖冬虫夏草,对产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草地退化 ②水土流失
③物种减少 ④冻土消失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0.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
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5.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新村缺乏等问题突出来自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3)针对果业发展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正确答案
(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2)条件:塬面宽阔,上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3)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方案二(示意图表达):
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7.人类影响大气中C0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读图可知,①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②为人类燃烧矿物质燃料排放二氧化碳,③为火山活动放出二氧化碳,④为有机物残体转化化石燃料。人类影响大气中C02含量的主要环节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故选B。
考查方向
碳循环
解题思路
正确读取图表中有效信息,即人口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环节为图中指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箭头。
易错点
不能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知识点
18.对地表碳循环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是由于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所致,与地表碳循环无关,A错。地表碳循环属于自然过程,如果不是人类过度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过多,整个地表碳循环是一个平衡的转化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会增多,就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也不会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故B、C错,在地表碳循环过程中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对。
考查方向
全球气候变暖
解题思路
正确抓取题干及图表中有效信息分析地表碳循环的影响
易错点
抓取题干关键信息“地表碳循环”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