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交通与生活
- 共170题
(11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佛山素有“南国陶都”之称,历史上,曾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1981年,中国从意大利引进的国内第一条年产30万平方米的彩釉砖自动生产线落户佛山,从而拉开了佛山陶瓷产业现代化的序幕。到2005年底,佛山的陶瓷生产企业达到380多家,形成了由建筑、卫浴、工艺和日用等多种类型陶瓷生产集群。2007年,佛山市政府投资26亿元,总规划面积1000亩,在南庄开工建设“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佛山市政府提出,2009年9月截止,节能减排不能达到指标的陶瓷企业,将实行全面关停。到2008年3月止,佛山的380多家陶瓷生产企业,绝大部分已迁往外地,仅剩几十家政府重点扶持进行清洁生产改造的大型陶瓷企业。
材料二 我国高岭土(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料)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2007年佛山陶瓷产业的能耗、排污量和成本分析表(表4)
(1)国内引进的第一条大型瓷砖自动化生产线选择在广东佛山落户,佛山相对于广东其它城市明显的陶瓷产业优势区位因素有 ( 2分)
E.发达的科技水平 F.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 G.政策优势
(2)我国高岭土分布具有 特点。(2分)
(3)简述佛山陶瓷生产企业纷纷外迁的主要原因。(4分)
(4)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的今后发展方向(3分)
正确答案
(1)AG(选一个且对者得1分,选二个且对者得满分2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南方多,北方少(1分);东部多,西部少(1分)。
(3)佛山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1分);环保、劳动力(1分)、土地和运输(1分)成本上升; 政策环境变化(1分);过度集聚导致恶性竞争(1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四点得满分4分。)
(4)陶瓷产业的营销、管理、服务中心(1分)、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出口转销中心和信息和金融中心(1分),发展艺术、科技陶瓷(1分),发展陶瓷文化、旅游(1分),发展陶瓷产业总部经济或建立陶瓷产业总部基地(1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三点得满分3分。)
略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据此完成下列要求。(5分)
表1 农业用地构成
表2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以方案A为比较的基准
(1) 以上三种方案中:侵蚀量、径流量最小的方案是 ,按环境效益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2) 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C CBA
(2)本题可在B、C方案中任选一种
若选择B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后,虽然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较少,但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有较大提高。
若现则C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虽然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较少,但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最高。
略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自然村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该自然村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该自然村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最冷月平均气温约1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8℃;人口密度约550人/平方千米。
(1)该自然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这里发展该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处中,一般情况下商店比较集中的是_____处,理由 ____________。
(3)如果以该区域的农产品为原料,可以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
正确答案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河流流经,灌溉便利
(2)甲;居民点集中;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
(3)水果加工(罐头)厂、食品加工厂、制糖厂
(13分)图A是“世界电视机生产分布图”,图B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产品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B中的甲图表示 国家产品周期模式图。(1分)
(2)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将电视机组装厂迁移到了马来西亚,其生产属于产品发展阶段中的_______ 阶段,其区位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比较甲、乙两类国家或地区在“成熟产品”阶段时生产与消费、产品进口与出口的关系。(4分)
(4)分析该产品在“新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的主要区位因素。(4分)
正确答案
(1)发达(1分)
(2)标准化产品(2分) 电视机组装厂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马来西亚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2分)
(3)甲类国家生产量大于消费量,产品出口;乙类国家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进口产品。(4分)
(4)新产品阶段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技术,标准化产品阶段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廉价劳动力。(4分)
发达国家往往将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资源或劳动力廉价的优势。
稠密的水网或水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下图是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据图回答:
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
1.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试分析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2.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新中国成立后,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超过了黄河中下游,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3.时至今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4.河流、湖泊、沼泽、海滩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上海和武汉两大城市发展经济所起相同的作用是。
正确答案
1.交通的阻隔;潮湿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2.有利于灌溉、水运
3.稠密的水网把耕地分割得很破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4.河海交汇成河流交汇,有利于河海联运,廉价的水运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稠密的水系使城市经济腹地广阔。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