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其中L0、d、n、t分别表示实验时已测得的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算出:

(1)单摆的摆长L=______

(2)单摆的周期T=______

(3)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单摆的摆长l=L0+

(2)单摆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为一个周期,则单摆的周期为T=

(3)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

   g==

故答案为:(1)L0+;(2);(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学生利用一个摆长可调节的单摆做实验,实验过程是:将单摆的悬线调节为某一长度,用米尺量出悬线长度l(l不包括摆球半径).让摆球摆动(摆角小于5°),用秒表测出单摆的周期T,再算出周期T的平方值;然后将单摆的悬线调节为其它长度,重复前面的实验步骤.得到五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将得到的五组数据画在以l为横坐标,以T2为纵坐标的坐标图上,根据这些数据点作出T2与l的关系图线.

②利用T2与l的关系图线,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g=______.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

③测得的g=______ (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以T2为纵坐标的坐标图上,根据这些数据点作出T2与l的关系图线:

(2)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

T1=2π,T2=2π

解得:

式中(l1)、(l2)分别表示图线上的两个点的坐标值.

(3)代入数据解得:g=9.70m/s2

故答案为:①如图

.(l1)、(l2)分别表示图线上的两个点的坐标值.

③9.70m/s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悬挂,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2)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摆球密度不均匀,无法确定重心位置,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不计摆球的半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次量得悬线长L1,测得振动周期为T1;第二次量得悬线长L2,测得振动周期为T2,由此可推得重力加速度为g=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使得摆长的测量值偏大,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故A错误;

B、摆动后出现松动,知摆长的测量值偏小,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故B正确;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则记录的时间偏小,测得周期偏小,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故C错误;

D、实验中将49次全振动数成50次全振动,测得周期偏小,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故D错误.

故选:B.

(2)(3)设摆球的重心到线与球结点的距离为r,根据单摆周期的公式:  

 有:

联立两式解得:g=

故答案为:(1)B;(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一个同学使用停表来测量单摆完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单摆振动50次的总时间为______s,若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794m/s2,则此单摆的摆长为______m.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图示秒表分针示数是1min=60s,秒针示数是38.4s,秒表所示是60s+38.4s=98.4s;

根据T=2π和t=nT,摆长为:L===0.962m;

故答案为:98.4,0.96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单摆的摆角较小,完成b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

(1)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重力加速度表达式 g=______

(2)从图可知,摆球直径d的读数为______mm.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单摆周期T=,单摆摆长l=L+,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

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重力加速度表达式 g=

(2)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固定刻度示数为5.5mm,

可动刻度示数为32.5×0.01mm=0.325mm,

则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5.5mm+0.325mm=5.825mm;

故答案为:(1)

(2)5.825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