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 共1159题
某实验小组拟用甲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滑块的运动.实验器材有:滑块、钩码、纸带、毫米刻度尺、带滑轮的木板、漏斗和细线组成的单摆(细线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装满有色液体后,漏斗和液体质量相差不大)等.实验前,在控制液体不漏的情况下,从漏斗某次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测得之后漏斗第100次经过最低点共用时100秒;实验中,让滑块在钩码作用下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单摆垂直于纸带运动方向做微小振幅摆动,漏斗漏出的液体在纸带上留下的痕迹记录了漏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①该单摆的周期是______s;
②图乙是实验得到的有液体痕迹并进行了数据测量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滑块的加速度为______m/s2;(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③用该实验装置测量滑块加速度,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从漏斗某次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测得之后漏斗第100次经过最低点共用时100秒,知50次全振动的时间为100s,则单摆的周期为:
T=.
(2)根据△x=at2,t=,运用逐差法得:
a==0.10m/s2.
(3)液体漏出后,漏斗重心变化导致单摆有效摆长变化,从而改变单摆的周期,影响加速度的测量值.
故答案为:(1)2 (2)0.10,(3)漏斗重心变化导致单摆有效摆长变化,从而改变单摆的周期,影响加速度的测量值.
某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外形不规则的长条状的大理石块代替了摆球,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A.将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N,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B.用刻度尺测量ON间尼龙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α=50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得出周期;
E.改变ON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和T;
F.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使用的数据,带入公式g=()2l求出重力加速度g.请填空:
(1)你认为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或不当的步骤是______.(只填写相应的步骤代号即可)
(2)该同学用ON的长作l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系统误差”).
正确答案
BDF
偏小
解析
解:(1)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重大错误的是BDF:
B、摆长应是悬点到大理石块质心的距离.
D、测量时间应从单摆摆到最低点开始.
F、必须先分别求和各组L和T值对应的g,再取所求得的各个g的平均值.
(2)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得:g=
,用ON的长作l为摆长,摆长偏短,所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
故答案为:(1)BDF;(2)偏小.
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测量摆长的方法:用刻度尺量出从悬点到摆球间的细线的长度
B.测量周期时,选取最大位移处作为计时起点与终止点
C.要保证单摆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
D.单摆摆动时,对摆角的大小没有要求
(2)某同学测得以下数据:摆线长为L,摆球的直径为d,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则
①用L、d、N、t表示重力加速度g=______.
②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原因是:______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51次全振动计为49次.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1)A.测量摆长的方法:用刻度尺量出从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故A错误.
B.测量周期时,选取平衡位置作为计时起点与终止点,因为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相等的距离误差时,引起的时间误差较小,测量的周期精确.故B错误.
C.要保证单摆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不能形成圆锥摆.故C正确.
D.单摆摆动时,对摆角的大小有要求,摆角的大小不超过5°.
故选C
(2)①单摆的周期T=,摆长l=L+
,由单摆的周期T=2
得,g=
;
②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摆长测量偏大,则根据g=,g偏大.故A错误.
B、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测量的时间t偏大,由g的表达式可知,测得的g值偏小.故B正确.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测量的时间t偏小,测得的g值偏小.故C正确.
D、实验中误将51次全振动计为49次,N偏小,测得的g值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1)C(2)1、;2、BCD.
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101.00cm,摆球直径为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101.5s.则
(1)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m/s2.
(2)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5次全振动数为50次.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单摆的摆长L=l线+=102.00cm.
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101.5s,所以T=2.03s
根据周期公式T=2π,根据此公式变形得到g=
=9.76m/s2.
(2)本实验测量g的原理是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根据此公式变形得到g=
,
A、测摆线时摆线拉得过紧,则摆长的测量量偏大,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故A错误.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振动周期变大,而测得的摆长偏小,则测得重力加速度偏小.故B正确.
C、开始计时,秒表过迟按下,测得单摆的周期偏小,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故C错误.
D、实验中误将49.5次全振动数为50次.测得周期偏小,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故D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1)9.76
(2)B
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然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用停表记录了单摆全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
(1)小球直径为______cm,该摆摆长为______cm,停表读数为______s.
(2)如果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测摆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
D.实验时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正确答案
1.52
98.26
99.7
B
解析
解:(1)由图示游标卡尺可知,主尺示数为1.5cm,游标尺示数为2×0.1mm=0.2mm=0.02cm,小球直接d=1.5cm+0.02cm=1.52cm;
单摆摆长L=l+=97.50cm+
=98.26cm;由图示秒表可知,分针示数为1.5min=90s,秒针示数为9.7s,秒表示数为90s+9.7s=99.7s;
(2)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知,重力加速度:g=
;
A、测摆线时摆线拉得过紧,所测摆长L偏大,g偏大,故A错误;
B、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使所测周期T偏大,g偏小,故B正确;
C、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所测周期T偏小,g偏大,故C错误;
D、实验时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测量的周期T偏小,g偏大,故D错误;故选B.
故答案为:(1)1.52;98.26;99.7.(2)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