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试剂的选择、使用或使用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

B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加入SiO2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

C用苏丹III染液鉴定含油多的植物组织,显微镜下可见染成橘红色的颗粒

D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可选择班氏试剂,也可选择碘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蛋白质鉴定中使用双缩脲试剂,需要先加入NaOH溶液,造成碱性环境,然后再加入CuSO4溶液,使Cu2+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发生紫色反应,故A错误;

B、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加入SiO2的目的是研磨充分,碳酸钙的目的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故B错误;

C、苏丹III染液鉴定脂肪,显微镜下可见橘红色的脂肪颗粒,故C正确;

D、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以用来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1)A组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______

(2)B组实验观察到RNA、DNA依次被染成色______

(3)C组实验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除存在中央液泡外,其结构上的原因还有______

(4)如图是某同学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若要在高倍镜下看清视野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______移动.此视野中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过少,可能的原因有______

①视野选择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5)E组实验中,如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除了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外,最可能的原因还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脂肪鉴定实验中,用染色剂染色后,需要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2)甲基绿-派洛宁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派洛宁能将RNA染成红色.

(3)观察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除存在中央液泡外,其结构上的原因还有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4)分析题图可知,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在视野中偏左,若要在高倍镜下看清视野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此视野中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过少,可能的原因有视野选择不合适,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集中的区域,或取材时间不合适,此时细胞分裂少,故选①②.

(5)色素的提取,色素带颜色较浅,可能是因为滤液细线画的次数较少,色素较少,或者是因为在层析分离的时候滤液细线没入了层析液,色素溶解到了层析液中.

故答案为:

(1)洗去浮色

(2)红色、绿色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4)左   ①②

(5)画色素滤液细线次数太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验证植物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该实验原理:______

(2)实验材料:新鲜洋葱根尖,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10%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载玻片,盖玻片,______,刀片,培养皿,镊子,滴管.

(3)主要实验步骤:略

(4)实验结果:显微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细胞,并移到视野中央,换高倍镜观察,并调节______使物像清晰.

(5)鉴定成熟梨果内存在还原性糖,已知的可溶性糖中的还原性糖有______(写两种).

(6)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先向试管内注入2mL黄豆组织样液;然后向试管内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试管内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为什么只加3~4滴双缩脲试剂B而不能过量?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脂肪颗粒的观察需要使用显微镜的协助.

(4)使用显微镜时,找到观察的物象以后,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5)常见的可溶性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6)实验过程中试剂的量需要适宜,过量B试剂会遮挡显色效果.

故答案为:

(1)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2)显微镜

(4)细准焦螺旋

(5)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6)过量B试剂会遮挡显色效果(合理即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糖类参与细胞结构的构成

B脂类物质都可以用苏丹Ⅲ进行检测

C蛋白质参与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

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糖类中的纤维素参与植物细胞壁的构成,A正确;

B、脂肪可以用苏丹Ⅲ进行检测,B错误;

C、蛋白质参与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如血浆蛋白构成缓冲对,可以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C正确;

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探究洋葱的根尖细胞是否含有脂肪问题

植物体没有专门的脂肪组织,但在花生、大豆、蓖麻等植物的种子中富含脂肪.有人提出植物体除种子外,其他部位如根尖细胞是否也含有脂肪?有同学对此开展课题研究,假设你是其中一员,请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假设:______

实验材料用具:新鲜洋葱根尖;实验供选试剂:①苏丹Ⅲ染液;②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蒸馏水、______、载玻片、盖玻片、刀片、培养皿、镊子、滴管等.

实验步骤:

(1)选新鲜洋葱根尖并做徒手切片,取2~3片最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中央;

(2)滴加2~3滴______进行染色,2~3分钟后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______

(3)在切片上滴1~2滴蒸馏水,加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4)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在低倍镜下找到相应细胞后,换成高倍镜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序是______

①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转动转换器   ④移动标本

A.④③①②B.③④①②C.③②④①D.③①②④

(5)预期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

(6)由此可以得出的相应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于实验要探究根尖细胞中是否也含有脂肪,故做出假设,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或者根尖细胞中不含有脂肪.由于要制作切片并观察脂肪微粒,故要用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故可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染色完毕后用酒精洗去浮色;

(4)解:观察时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即根尖组织细胞,并把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镜,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象清晰,故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序是④③①②.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由于根尖细胞含有脂肪,故最可能的结果洋葱根尖细胞中出现橘黄色颗粒.

(6)由此可以得出的相应结论是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

故答案为:

(1)洋葱的根尖细胞含有(不含有)脂肪   显微镜

(2)苏丹Ⅲ染液   浮色

(4)A

(5)在装片上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6)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实验及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甲基绿为染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中生活状态的蓝绿色线粒体

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上清液中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均用到盐酸,两者盐酸的作用不一样

D用花生子叶做脂肪的鉴定实验,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粒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用健那绿为染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中生活状态的蓝绿色线粒体,A错误;

B、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离心后,随细菌进入沉淀物,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可能是由于培养时间过长导致细菌裂解造成的,B错误;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均用到盐酸,两者的作用相同,都是对组织进行解离,使细胞分散开来,C错误;

D、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关细胞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元素C、H、0、N的物质是核酸、酶、果糖、脂肪

B花生种子中没有蛋白质,只有脂肪,故用来作为检测脂肪的材料

C对蛋白质的检测可用斐林试剂,且要现配现用

D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核酸含有元素C、H、O、N、P;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含有元素C、H、O、N;果糖和脂肪含有元素C、H、O,A错误;

B、花生种子中含有蛋白质,只不过含量相对较少而不是没有蛋白质,只有脂肪,B错误;

C、对蛋白质的检测用双缩脲试剂,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先加0.1g/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硫酸铜溶液,C错误;

D、淀粉、蛋白质、脂肪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鉴定脱脂奶粉是否真正“脱脂”,需要的化学试剂是(  )

A斐林试剂

B双缩脲试剂

C碘-碘化钾试剂

D苏丹Ⅲ试剂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斐林试剂是用于鉴定还原糖的,A错误;

B、双缩脲试剂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B错误;

C、碘-碘化钾试剂是用于鉴定淀粉的,C错误;

D、苏丹Ⅲ试剂是用于鉴定脂肪的,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媒体报道的“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质,但还有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下列有关“地沟油”主要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元素一定是C、H、O、N

B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C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橘黄色

D可引起细胞糖蛋白减少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地沟油”主要成分是脂质,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 P 和 N,A错误;

B、脂质是生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B错误;

C、脂肪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橘黄色,C正确;

D、脂质不会引起细胞癌变,所以不会引起细胞糖蛋白减少,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以下有关实验的几个问题:

(1)鉴定脂肪的试剂是______,颜色反应是______

(2)制备细胞膜通常用______作为材料,原因是______

(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活性染色剂是______,线粒体被染成______色.

(4)成熟植物细胞中相当于半透膜结构的是______,它由______构成.当某细胞处在高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临时装片并观察,发现细胞无质壁分离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5)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常用的溶剂是______,分离色素的方法是______法.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鉴定脂肪的试剂是苏丹Ⅲ试剂(苏丹Ⅳ试剂),颜色反应是橘黄色(红色).

(2)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通常用作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4)成熟植物细胞中相当于半透膜结构的是原生质层,它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当某细胞处在高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临时装片并观察,发现细胞无质壁分离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有:①细胞已死,原生质层失去了选择透过性;②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失水;③细胞主动吸收了KNO3细胞液浓度增大了、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了.

(5)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无水乙醇等,分离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故答案为:

(1)苏丹Ⅲ试剂(苏丹Ⅳ试剂)   橘黄色(红色)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    

 (3)健那绿    蓝绿

(4)原生质层    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细胞已死   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     细胞主动吸收了KNO3细胞液浓度增大了,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了.

(5)丙酮(乙醇)   纸层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酒精在实验中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

A鉴定花生组织细胞中脂肪的存在50%的酒精可以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研磨时候加无水乙醇可以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与盐酸1:1混合使植物组织细胞分散开

D低温诱导植物细胞中染色体加倍可用95%酒精冲洗掉卡诺氏液,然后马上用龙胆紫对染色体染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鉴定脂肪需要使用酒精洗去浮色,A正确;

B、色素不溶于水但是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所以提取色素时常选用无水乙醇来溶解色素,B正确;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与盐酸1:1混合使植物组织细胞分散开,C正确;

D、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放在卡诺氏液中浸泡固定细胞,用酒精冲洗,接着放入解离液中解离,然后漂洗、染色、制片共4个步骤,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B只有还原糖的检测需要水浴加热到50~65℃

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试剂相同

D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A正确;

B、只有还原糖的检测需要水浴加热到50~65℃,B正确;

C、还原糖与菲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菲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各种成分的浓度不同,C错误;

D、三个实验出现的颜色反应不同,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鉴定淀粉和脂肪所用试剂分别是(  )

A碘液、苏丹Ⅲ染液

B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

C碘液、斐林试剂

D双缩脲试剂、碘液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脂肪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4种植物组织匀浆分别进行以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论,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由于叶绿体中含有色素,所以不需要进行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绿色,A正确;

B、苏丹Ⅲ染液用于鉴定脂肪,加入后出现了橘黄色,说明含有脂肪,B错误;

C、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加入后出现了紫色,说明含有蛋白质,C正确;

D、碘液用于鉴定淀粉,加入后出现了蓝色,说明含有淀粉,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肯德基所属的百胜餐饮集团宣布:在肯德基的一些调料中发现含有苏丹红成分.苏丹红对人体有害,但可制成苏丹染液,用鉴定一些物质.下列关于苏丹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苏丹Ⅲ可鉴定脂肪,呈红色

B苏丹Ⅳ可鉴定脂肪,呈红色

C苏丹Ⅰ可鉴定葡萄糖,呈砖红色

D苏丹Ⅳ可鉴定葡萄糖,呈橘黄色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苏丹Ⅲ可鉴定脂肪,呈橘黄色,A错误;

B、苏丹Ⅳ可鉴定脂肪,呈红色,B正确;

C、苏丹Ⅰ,生物染色剂,如动植物组织中类脂化合物的染色;石油着色剂,C错误;

D、苏丹Ⅳ可鉴定脂肪,呈红色,D错误.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细胞的基本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组成细胞的分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