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丝分裂
- 共4176题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关系如图所示,此时细胞所处时期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后期没有染色单体,A错误;
B、根据图中的柱状图,表明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说明细胞处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B正确;
C、后期和末期都没有染色单体,C错误;
D、末期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B.
通过实验研究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其中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信使RNA含量的变化,图乙是有丝分裂显微照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结果表明细胞核中染色单体的形成是在______阶段完成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______阶段.(填字母代号)
(2)图甲表示d、e阶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使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欲把乙图中的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操作是______.
(4)图中c时期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______,这种比例将维持到细胞分裂的______期才可能开始变化.
(5)在实验中通过什么处理,在乙图中会观察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较正常多一倍?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甲结果表明,b阶段完成DNA的复制,形成染色单体;c阶段细胞质中mRNA含量最多,说明核糖体活动最活跃,合成大量蛋白质.
(2)图甲中d、e阶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原因是细胞进入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特别在中期,染色体更加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转录形成信使RNA.
(3)乙图中的A细胞处于视野的上方,由于显微镜下成立的是倒像,则把装片向上移动,可将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4)图甲中c时期表示分裂间期的G2期,染色体已经完成复制,1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单体,2个DNA,即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2:1:2;直到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
(5)用秋水仙素处理实验材料,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答案为:
(1)b c
(2)分裂期细胞核中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中,不能解旋、转录形成信使RNA(或分裂期不转录)
(3)把装片向上移动
(4)2:1:2 后
(5)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实验材料(或把实验装置放在低温环境下培养)
解析
解:(1)图甲结果表明,b阶段完成DNA的复制,形成染色单体;c阶段细胞质中mRNA含量最多,说明核糖体活动最活跃,合成大量蛋白质.
(2)图甲中d、e阶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原因是细胞进入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特别在中期,染色体更加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转录形成信使RNA.
(3)乙图中的A细胞处于视野的上方,由于显微镜下成立的是倒像,则把装片向上移动,可将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4)图甲中c时期表示分裂间期的G2期,染色体已经完成复制,1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单体,2个DNA,即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2:1:2;直到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
(5)用秋水仙素处理实验材料,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答案为:
(1)b c
(2)分裂期细胞核中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中,不能解旋、转录形成信使RNA(或分裂期不转录)
(3)把装片向上移动
(4)2:1:2 后
(5)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实验材料(或把实验装置放在低温环境下培养)
雌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目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该时期染色体数目为16;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染色单体数目为0;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该时期DNA分子数目与染色体数相等,即16个.C正确.
故选:C.
如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其中纵坐标表示距离(μm),横坐标表示时间(分).图A中的曲线a表示染色体着丝点与纺锤丝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图B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分析回答:
(1)进行分裂的该细胞的长度约是______μm,图A中曲线b表示______,曲线a距离减少的原因是______.
(2)从______分钟起,细胞分裂刚进入后期,相当于B图曲线标号为______,此时期的典型特点是______.
(3)用图B中字母和箭号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
(4)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通常称为______细胞,如果子细胞不再继续分裂,它们一般将直接进入______过程,该过程会使细胞种类增多.
正确答案
解:(1)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0μm,所以进行分裂的该细胞的长度约是20×2=40μm.在10时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逐渐缩小,表明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染色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因此曲线b表示分裂后期分别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着丝点之间的距离,图A中a曲线距离减小的原因是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纺锤丝逐渐缩短,着丝点到细胞某一段的距离缩短.
(2)第10分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开始逐渐缩小,说明此时细胞分裂进入后期,相当于B图曲线的标号c与h,此期的典型特点是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两个子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加倍,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3)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所以,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e→j.
(4)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通常称为体细胞,如果子细胞不再继续分裂,它们一般将直接进入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会使细胞种类增多.
故答案为:
(1)40 分别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着丝点之间的距离 纺锤丝逐渐缩短,着丝点到细胞某一段的距离缩短
(2)10 c与h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自成为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加倍
(3)e→j
(4)体 细胞分化
解析
解:(1)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0μm,所以进行分裂的该细胞的长度约是20×2=40μm.在10时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逐渐缩小,表明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染色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因此曲线b表示分裂后期分别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着丝点之间的距离,图A中a曲线距离减小的原因是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纺锤丝逐渐缩短,着丝点到细胞某一段的距离缩短.
(2)第10分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开始逐渐缩小,说明此时细胞分裂进入后期,相当于B图曲线的标号c与h,此期的典型特点是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两个子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加倍,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3)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所以,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e→j.
(4)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通常称为体细胞,如果子细胞不再继续分裂,它们一般将直接进入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会使细胞种类增多.
故答案为:
(1)40 分别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着丝点之间的距离 纺锤丝逐渐缩短,着丝点到细胞某一段的距离缩短
(2)10 c与h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自成为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加倍
(3)e→j
(4)体 细胞分化
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象(顺序已打乱),请回答:
(1)图甲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____段,分别指出图乙中1~5的名称:[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
(2)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______.
(3)图乙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______,引起不同的原因是______,此时有染色体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条.
(4)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是图甲中的______段,图乙中的______时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之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因此图甲中gn段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1为细胞板,2为细胞核,3为纺锤体,4为染色体,5为细胞壁.
(2)图乙中,A处于后期,B处于后末期,C处于间期,D处于中期,E处于前期,F处于末期,因此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CEDABF.
(3)有丝分裂过程中,后期(A)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此时期染色体数目为12条,姐妹染色单体消失.
(4)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清晰可数,因此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甲中的de和kl,对应图乙中D所示时期,该时期细胞内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之比为1:2:2.
故答案为:
(1)gn 细胞板 细胞核 纺锤体 染色体 细胞壁
(2)CEDABF
(3)A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4)de和kl D 1:2:2
解析
解:(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因此图甲中gn段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1为细胞板,2为细胞核,3为纺锤体,4为染色体,5为细胞壁.
(2)图乙中,A处于后期,B处于后末期,C处于间期,D处于中期,E处于前期,F处于末期,因此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CEDABF.
(3)有丝分裂过程中,后期(A)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此时期染色体数目为12条,姐妹染色单体消失.
(4)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清晰可数,因此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甲中的de和kl,对应图乙中D所示时期,该时期细胞内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之比为1:2:2.
故答案为:
(1)gn 细胞板 细胞核 纺锤体 染色体 细胞壁
(2)CEDABF
(3)A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4)de和kl D 1:2: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