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图各细胞来自同一个个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中具有2个基因组

B图B中的染色体形态有2种

C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图有A、B、D

D图A、C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的不同状态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图A中由于已完成DNA分子的复制,每条染色体上均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该细胞中含有4个基因组,故A错误;

B、图B中有4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具有2条染色体,这两条染色体形态不同,故B正确;

C、图A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B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C错误;

D、图A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图,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神经干细胞分裂产生神经元时,产生的四分体个数是(  )

A46

B23

C4

D0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四分体是指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的现象,联会和四分体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形成四分体.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期.

(2)该细胞此时有染色体______条,此细胞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有______条;

(3)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经过______分裂形成的.

(4)此时期继续发展,将在______位置上出现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______,最终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2)图示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8个染色体DNA分子,分裂结束后含有4条染色体.

(3)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经过着丝点分裂形成的.

(4)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 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逐渐扩展形成子细胞的细胞壁,最终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故答案为:

(1)后

(2)8   4

(3)着丝点

(4)赤道板    细胞壁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2)图示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8个染色体DNA分子,分裂结束后含有4条染色体.

(3)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经过着丝点分裂形成的.

(4)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 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逐渐扩展形成子细胞的细胞壁,最终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故答案为:

(1)后

(2)8   4

(3)着丝点

(4)赤道板    细胞壁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密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半小时后洗去激离的3H-胸苷.连续48小时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图(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

请回答:

(1)处理后开始的几小时,发现只有a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这说明什么?______

(2)处理后24小时左右,在b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48小时左右,在c处检测到放射性,为什么?______

(3)如果继续跟踪检测,小肠黏膜层上的放射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

(4)上述实上述实验假如选用含有3H-尿嘧啶核糖核苷的营养液,请推测几小时内小肠黏膜层上放射性出现的情况将会怎样?______为什么?______

正确答案

小肠黏膜层只有a处的细胞能进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

a处的细胞连续分裂把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推向b处,直至c处

小肠黏膜细胞上的放射性将会因为细胞的衰老、死亡、脱落而消失

在小肠黏膜层的各处都可以检测到放射性

因为小肠黏膜层上的细胞不断进行mRNA的合成

解析

解:(1)在a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说明小肠黏膜层只有a处的细胞能进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

(2)之后放射性依次出现在在b、c处,说明a处的细胞连续分裂把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推向b处,直至c处,而不是放射性胸腺运输的结果.

(3)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肠黏膜层上的放射性将会因为细胞的衰老、死亡、脱落而消失.

(4)3H-尿嘧啶核糖核苷是RNA合成的原料,生活细胞都需要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转录形成信使RNAR,因此所有的细胞都有RNA的合成,则小肠黏膜层上的细胞各处都有放射性.

故答案为:

(1)小肠黏膜层只有a处的细胞能进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

(2)a处的细胞连续分裂把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推向b处,直至c处.

(3)小肠黏膜细胞上的放射性将会因为细胞的衰老、死亡、脱落而消失.

(4)在小肠黏膜层的各处都可以检测到放射性,因为小肠黏膜层上的细胞不断进行mRNA的合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洋葱作为蔬菜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欧美国家、古阿拉伯国家曾誉之为“蔬菜皇后”、“圣物”等,瑞士甚至设立了“玉葱节”、“洋葱艺术节”.中学生物学中,洋葱则是一种观察细胞分裂的良好材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洋葱鳞茎和洋葱幼苗形成的根进行分裂指数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分裂指数=观察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总细胞平均数×100%.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为该研究拟定课题名称______

(2)请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该实验的记录和统计.______

(3)通过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②______

(4)将常温下培养洋葱的装置移到冰箱的低温室(4℃)内再培养一段时间,之后再移回常温下培养,观察其根尖细胞,发现某些细胞染色体加倍,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拟定该实验的研究课题时,首先应分析实验材料确定实验变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取材时间、不同的生根材料(鳞茎根尖、幼苗根尖),因变量是分裂指数,确定课题时应能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合理即可,如本实验可以拟定课题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性的研究.

(2)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时,要求注意方便使用,要有不同时期、不同组别的记录空格,还要求能体现数据的初步统计,如记录平均值、分裂指数的空格等,如下所示:

(3)分析曲线,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即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即可得出实验结论.图1、图2的共同点:上午11时,分裂指数最高.不同点:11时,幼苗根尖细胞分裂指数更高.

(4)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答案为:

(1)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性的研究  

(2)表格如下:

(3)①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是上午11时    ②在最佳时刻,洋葱幼苗根尖的分裂指数比鳞茎根尖高

(4)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析

解:(1)拟定该实验的研究课题时,首先应分析实验材料确定实验变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取材时间、不同的生根材料(鳞茎根尖、幼苗根尖),因变量是分裂指数,确定课题时应能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合理即可,如本实验可以拟定课题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性的研究.

(2)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时,要求注意方便使用,要有不同时期、不同组别的记录空格,还要求能体现数据的初步统计,如记录平均值、分裂指数的空格等,如下所示:

(3)分析曲线,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即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即可得出实验结论.图1、图2的共同点:上午11时,分裂指数最高.不同点:11时,幼苗根尖细胞分裂指数更高.

(4)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答案为:

(1)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性的研究  

(2)表格如下:

(3)①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是上午11时    ②在最佳时刻,洋葱幼苗根尖的分裂指数比鳞茎根尖高

(4)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下一知识点 : 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有丝分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