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丝分裂
- 共4176题
根据每个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图l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l中的乙组细胞处于S期,对应于图2中的AB段,A正确;
B、图1中甲组细胞处于G1期和有丝分裂末期,而图2中的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B错误;
C、图l中的丙组细胞处于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G2期、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BC段,而后期对应于DE段,C正确;
D、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进而导致细胞不能分裂,因此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加倍,所以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导致丙组细胞数增多,D正确.
故选:B.
下表为三种生物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四分体的数目,据表回答第72-75小题: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黑麦体细胞中含有14条染色体,则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14条染色体,28条染色单体.
故选:C.
如图所示,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2)图2的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_.
(3)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______.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1中表示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可判断DE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染色体:DNA=1:1.
(2)图2中甲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含4对8条染色体,所以有4个染色体组;图2的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乙、丙.
(3)图2中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如果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则说明在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对应图2中的丙.
故答案为:
(1)着丝点分裂
(2)乙、丙
(3)次级精母细胞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4)丙
解析
解:(1)由图1中表示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可判断DE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染色体:DNA=1:1.
(2)图2中甲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含4对8条染色体,所以有4个染色体组;图2的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乙、丙.
(3)图2中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如果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则说明在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对应图2中的丙.
故答案为:
(1)着丝点分裂
(2)乙、丙
(3)次级精母细胞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4)丙
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让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子细胞至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让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但只有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单链含有标记;继续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子细胞至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但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标记,另一条不含标记.
故选:A.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数为c,其数量关系可用图表示,则此时细胞内发生(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中心体移向两极形成纺锤体属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故A正确;
B、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数目为0,每条染色体上1个DNA,故B错误;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子细胞,故C错误;
D、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故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