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甲、乙是某种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甲细胞处于______分裂的______期,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阶段.

(2)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其中①和③是______,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阶段.

(3)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①和②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确,则最终形成的4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

(4)在图丁中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的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形成有关的细胞图).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于图丙中的bc阶段.

(2)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中的①和③是非同源染色体;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丙中的ef阶段.

(3)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①和②没有分离,则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b、aa或aaBBbb、AA;减数第二次分裂正确,则最终形成的4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Bb、ABb、a、a或aBb、aBb、A、A.

(4)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1)有丝   后   bc

(2)初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   ef

(3)ABb、ABb、a、a或aBb、aBb、A、A.

(4)如图所示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于图丙中的bc阶段.

(2)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中的①和③是非同源染色体;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丙中的ef阶段.

(3)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①和②没有分离,则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b、aa或aaBBbb、AA;减数第二次分裂正确,则最终形成的4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Bb、ABb、a、a或aBb、aBb、A、A.

(4)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1)有丝   后   bc

(2)初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   ef

(3)ABb、ABb、a、a或aBb、aBb、A、A.

(4)如图所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甲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图象,图乙表示分裂过程中a、b、c三    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关系图,请回答:

(1)要观察甲图所示图象需制作临时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____________→制片,其中解离的作用是______.第三步所用的试剂是______

(2)图甲中B表示有丝分裂______期,主要完成______

(3)图甲中D含有染色体______条.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在C时期的不同点是______

(4)图甲各时期中a、b、c的数量与图乙②时期的数量关系一定相符的有______

(5)根据细胞周期对图甲中各时期图象进行排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染色所用的试剂是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料.

(2)图甲中B表示有丝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3)图甲中D含有12条染色体.C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由中心粒发生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高等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4)图乙②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即图甲中C、E.

(5)由以上分析可知,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因此根据细胞周期对图甲中各时期图象进行排序:BCEDA.

故答案为:

(1)漂洗   染色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

(2)间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2)12    由中心粒发生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4)C、E

(5)BCEDA

解析

解:(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染色所用的试剂是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料.

(2)图甲中B表示有丝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3)图甲中D含有12条染色体.C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由中心粒发生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高等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4)图乙②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即图甲中C、E.

(5)由以上分析可知,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因此根据细胞周期对图甲中各时期图象进行排序:BCEDA.

故答案为:

(1)漂洗   染色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

(2)间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2)12    由中心粒发生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4)C、E

(5)BCED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不一定出现的结构是(  )

A中心体

B四分体

C染色体

D纺锤体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A、中心体只分布在动物核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故A正确;

B、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故B正确;

C、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但在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故C正确;

D、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但在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故D正确.

故选AB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图甲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代表的细胞相当于乙图的cd区间

B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de区间

C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可重建与消失的结构应为3,其重建时间为O~b或f~h,其余时间消失

D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甲图含有核膜和核仁,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相当于乙图的ab区间或fg区间,A错误;

B、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be区间和gj区间,B错误;

C、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be区间和gj区间,C错误;

D、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而甲图细胞含有核膜、核仁,所以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镇江校级月考)对非洲爪蟾(二倍体)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含部分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______分裂,图2细胞名称为______

(2)若观察到细胞中出现两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则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是______染色体;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3)发生了图3中DE段变化的是图______细胞.在BC段,细胞核内完成的主要变化是______

(4)图3曲线中E点时细胞中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若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核DNA的变化,则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______段.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试题分析,图1表示有丝分裂,图2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2)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一般大小、形状相同,若观察到细胞中出现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则可能是XY染色体;还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3)图3中DE段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对应着图1细胞,在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变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细胞核中发生DNA分子复制.

(4)图3曲线中D→E形成的原因着丝点的分裂;E点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是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3的CD段.

故答案为:

(1)有丝    初级精母细胞      

(2)XY(或性)    染色体结构变异

(3)1        DNA复制          

(4)4或2        CD

解析

解:(1)根据试题分析,图1表示有丝分裂,图2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2)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一般大小、形状相同,若观察到细胞中出现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则可能是XY染色体;还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3)图3中DE段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对应着图1细胞,在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变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细胞核中发生DNA分子复制.

(4)图3曲线中D→E形成的原因着丝点的分裂;E点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是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3的CD段.

故答案为:

(1)有丝    初级精母细胞      

(2)XY(或性)    染色体结构变异

(3)1        DNA复制          

(4)4或2        CD

下一知识点 : 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有丝分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