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工程
- 共1119题
(2015春•盐城校级月考)地衣中的真菌和蓝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地衣中的真菌和蓝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说明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故选:C.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与此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这是利用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的原理,即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故选:C.
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进行生态工程设计时,要考虑社会-自然-经济的整体影响,即生态工程设计时要遵循整体性原理;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的农民生活问题,否则容易造成“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
故选:D.
在城市环境治理中,下列哪项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进行城市生态分区主要应用了整体性原理,A正确;
B、推广“环境有好技术”主要应用了协调与平衡原理,B错误;
C、进行污水净化处理主要应用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错误;
D、实行垃圾分类处理主要应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错误.
故选:A.
(2015秋•钦州期末)生态工程建设要达到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目的,应遵循(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故选:C.
回答下列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______等特点.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原理、______原理、______原理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人畜粪便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主要符合______原理;在同一块农田中连年种植单一品种造成病虫害增加主要违反了______原理.
(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______,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4)“猪一沼一果”是我国一种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该生态农业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该生态农业模式能实现能量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特点.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原理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人畜粪便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主要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同一块农田中连年种植单一品种造成病虫害增加主要违反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4)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群落;“猪一沼一果”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该生态农业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多途径利用).
故答案为:
(1)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环境可持续
(2)整体性 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
(3)人类的干扰
(4)群落 多级利用(多途径利用)
下列实例与其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西部绿化林的建设时要考虑生物是否适应环境,其遵循的是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
B、“1+1>2”--系统整体性原理,B错误;
C、农作物间作套种--物种多样性原理,C错误;
D、天然混合林--物种多样性原理,D错误.
故选:A.
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A正确;
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B正确;
C、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所以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
D、该生态系统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就不能正常运转,D正确.
故选:C.
失去了共生藻类的珊瑚虫会因为死亡而导致珊瑚礁逐渐“白化”,失去其鲜艳的色彩,那里的生物多样性锐减,从而造成系统崩溃,这体现了什么生态工程原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置于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例如,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通常情况下,失去了共生藻类的珊瑚虫会因为死亡而导致珊瑚礁逐渐“白化”,失去其鲜艳的色彩,那里生物多样性也锐减,这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中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故选:D.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协调与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要适应环境,且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A正确;
B、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最密切,B正确;
C、人工建设的“三北防护林”与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其物种丰富度程度较低,抵抗力稳定性较低,C错误;
D、整体性原理的核心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相统一原理,D正确.
故选:C.
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单一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低,物种数目少,营养级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体现物种多样性原理.
故选:C.
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这说明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因此,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故选:D.
下列实例与其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农作物合理密植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
B、农作物间作套种,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B错误;
C、无废弃物农业体现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错误;
D、天然混合林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D错误.
故选:A.
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应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水平上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A错误;
B、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这样属于生物防治,既可以防治害虫,也可以保护环境,B正确;
C、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不能盲目引入其天敌,引种不当会造成新的生态灾难,C错误;
D、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甚至引起环境的恶化,D错误.
故选:B.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北方农区的一种“四位一体”的生态家园示意图,其中沼气池、猪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保持了合理的结构和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A、利用沼气处理种殖和养殖产生的秸杆和粪便,产生沼气和沼液沼渣然后进行循环利用.这是一种很好的沼气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在农村发展沼气有利于保护林草植被,有利于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故A对.
B、沼气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有利于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故B对.
C、保持生物比例合理遵循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故C错.
D、沼气中的能量被人作为热能等形式利用,并没有随着有机物流入人体内.故D错.
本题选正确的,故选A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