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工程
- 共1119题
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______,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______;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______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的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 原理.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枝败叶和遗体残骸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了物质循环.人工林土壤中存在种子和繁殖体,会使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时,植物物种数量越多,促使生活在人工林中其他生物也越来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和种间个体间的竞争加剧.
(2)生态系统改善后,考虑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种子或繁殖体; 增强; 竞争;
(2)整体性(系统论);
在人为干预下,某毁损的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单位为103kJ/(m2.a)].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解:A、图中地震以后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需要补偿的能量越多,所以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越大,A错误;
B、图中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4×103kJ/(m2•a),加上补偿的能量2×103kJ/(m2•a),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16×103kJ/(m2•a),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2.5×103kJ/(m2•a),所以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5÷16=15.6%,B错误;
C、分析图形可知肉食动物输出的能量是2.1+5.1+0.05+0.25=7.5×103kJ/(m2•a),而上一营养级输入的能量只有2.5×103kJ/(m2•a),所以肉食动物必须补偿输入能量5×103 kJ/(m2•a)才能较好的生存下去,C错误;
D、各级消费者摄入量=同化量(其消化吸收后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粪便(没有被吸收同化的能量),摄入量中都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粪便流给了分解者,D正确.
故选:D.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故选:B.
下列措施不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机械法整平压实土地,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A错误;
B、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B错误;
C、排石整地,改良优化土壤,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C错误;
D、矿区废弃地的土地条件极端恶劣,甚至有严重重金属污染,植被难以恢复而农作物更难以生长,大力发展农田,收效难以保证,不符合生态工程整体性原理,D正确.
故选:D.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湖泊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______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
(2)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______,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_____的结果.
(3)如表是修复后的湖泊生态系统中草鱼的能量流动情况
由此表数据可知,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KJ/(cm2•a),草鱼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______KJ/(cm2•a)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分解者分解有机污染物,产生无机盐,利于植物的吸收,使水体由原来的浑水态变为清水态.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2)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负反馈调节的结果,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稳态的基础.故答案为:
(3)由此表数据可知,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15KJ(cm2.a).
草鱼同化的能量=摄入食物中所含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516-270=246KJ(cm2.a).
(4)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若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故答案为:
(1)无机盐 次生演替
(2)增多 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或自我调节)
(3)15 246
(4)物质循环再生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点源与非点源污染控制”主要是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措施有保土蓄水、耕作、林草、生物等,层层设防控制土壤侵蚀,A错误;
B、城市环境生态工程的措施有进行城市生态分区;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产出;治理污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监督法制等,B错误;
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措施是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C错误;
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D正确.
故选:D.
下列措施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机械法整平压实土地,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A正确;
B、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B正确;
C、排石整地,改良优化土壤,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C正确;
D、矿区废弃地的土地条件极端恶劣,甚至有严重重金属污染,植被难以恢复而农作物更难以生长,大力发展农田,收效难以保证,不符合生态工程整体性原理,D错误.
故选:ABC.
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的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故选:D.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Ⅰ.图1为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流程图,请据图回答:
(1)该恢复工程中,①②分别指______和______措施.
(2)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______.
(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______.
(4)根据图2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下列哪项生态工程原理?______.
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Ⅱ.被称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例举后者对人类有益的作用是______;二者在技术手段上的区别是______.
(2)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Ⅰ.(1)由于矿区废弃地水分状况很差,养分贫瘠,导致植被难以恢复,因此在植树、种草以前需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主要借助工程机械.
(2)矿区废弃地水分状况差,土壤条件太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生长,适宜种植适应性强、耐旱的灌木、草、树.
(3)该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生物适应性问题即协调与平衡原理,还要考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等相结合,即整体性原理.
(4)现有的生产模式没哟过多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系统的失衡.
II、
(1)设计试管婴儿是指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在植入母体孕育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一个细胞取出,进行某些设计.当检测结果符合人们需要时,再把胚胎植入母体孕育.是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之一,如以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中胚胎在移植前需进行遗传学诊断(筛选),检测结果符合人们需要时,再把胚胎植入母体孕育.
(2)有人反对设计试管婴儿,认为: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抛弃或杀死配型不合适的胚胎无异于“谋杀”;违反了伦理道德,破坏了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
故答案为:
Ⅰ.(1)平整压实土地 人工制造表土
(2)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3)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4)B
Ⅱ.(1)可以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
后者胚胎在移植前需进行遗传学诊断(筛选)
(2)违反了伦理道德,破坏了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
对过度开发的海边滩涂进行湿地人工恢复的研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湿地人工恢复的研究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
B、人工恢复湿地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
C、恢复后该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
D、调查湿地上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需要随机取样,D正确.
故选:B.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农业是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的,A正确;
B、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主导思想,B正确;
C、“石油农业”以高投入获得农业的高产量,C错误;
D、生态农业是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D错误.
故选:AB.
2013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提出到2015年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推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目标.如图是某地区为实现该目标构建的农业体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有效解决了______ 两种主要废弃物的再生利用问题,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______,减少了环境污染.
(2)图中所示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______;若牛同化的能量是akJ,其中最多有______kJ流入蚯蚓体内.
(3)若农田中一种动物数量增加会导致另一种动物数量减少,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现要调查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最好采用______法.
(4)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多种杂草和小灌木,其抵抗力稳定性会______,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两种主要废弃物的再生利用问题,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2)图中所示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蘑菇和蚯蚓;若牛同化的能量是akJ,牛粪中的能量不是牛同化的能量,是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故最多有0kJ流入蚯蚓体内.
(3)当A动物捕食B动物时,若A动物数量增加,则B动物数量将减少;当A动物和B动物以同一种生物为食,若A动物数量增加,则B动物数量将减少.因此若农田中一种动物数量增加会导致另一种动物数量减少,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或捕食.现要调查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最好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4)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多种杂草和小灌木,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提高.
故答案为:
(1)(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 能量利用率
(2)蘑菇和蚯蚓 0
(3)竞争或捕食 取样器取样
(4)提高 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更加复杂
研究人员在一些果树种植区,构建了如图所示“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请分析回答:
(1)人工构建的“果-草-牧-菌-沼”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包括______,沼气池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果树和牧草可从菌土中获取______用于生长发育.此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______利用.
(2)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昆虫的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在两类果园中调查上表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②果园中的瓢虫和蚜虫、姬小蜂和金纹细蛾幼虫、小花蝽和瓢虫的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3)从表中结果可知,生态果园的建立提高了______的种群密度,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提高果品的品质和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人工构建的“果-草-牧-菌-沼”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包括沼气池中的微生物、食用菌,沼气池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果树和牧草可从菌土中获取矿质元素用于生长发育.此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2)①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在两类果园中调查上表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②果园中的瓢虫以蚜虫为食,故两者是捕食关系.姬小蜂寄生在金纹细蛾幼虫体内,故两者是寄生关系.小花蝽和瓢虫都捕食蚜虫等害虫,故小花蝽和瓢虫的关系是竞争.
(3)从表中结果可知,生态果园的建立提高了害虫天敌的种群密度,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提高果品的品质和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
(1)沼气池中的微生物、食用菌 生产者 矿质元素 多级
(2)样方法 捕食 寄生 竞争
(3)害虫天敌
在“稻-鸭-鱼”生态工程中,水稻为鸭和鱼提供了荫蔽条件和适宜的生存环境,鸭的粪便可作为鱼的饵料,鸭和鱼可减少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活动又可增加水中的氧含量.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题干中“鸭和鱼可减少稻田中的害虫”得出,该生态系统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A正确;
B、该生态工程促进了物质的良性循环,能量流动不均有循环性,B错误;
C、成本核算包括在开展该生态系统时所有的投入,因此投入的人工费用也应统计在内,C正确;
D、水中氧含量较高时,可促进根的细胞呼吸,有利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从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D正确.
故选:B.
如图表示南方某水乡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______(写出两种).
(2)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
(3)该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促进了物质的______,实现了能量的______.与此同时也减少了______的使用,进而达到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农业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基本原理.
(2)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蚕、畜、禽.
(3)该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也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环境.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
(2)蚕、畜、禽
(3)循环利用 多级利用 化肥、农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