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工程
- 共1119题
对生态农业的原理中能量多级利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食物链越长,在食物链中流失的能量越多,不利于利用能量,A错误;
B、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B正确;
C、生态农业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C错误;
D、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D错误.
故选:B.
(1)如图为北京大兴留民营生态农业示意图.
据图分析该生态系统除了农作物(粮、菜、果、苗、木)和肉、蛋、奶、鱼产品供人利用外,还有哪些其它途径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某玉米新品种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实验原理:______.
实验材料和用品:①新鲜的普通玉米籽粒;②新鲜的新品种玉米籽粒;③试管;④漏斗;⑤纱布;⑥烧杯;⑦吸管;⑧清水;⑨铁架台;
请写出其它必备的实验用品:______
方法步骤:
①分别制备组织样液,该过程采用的方法是______,为了取得可靠的实验结果,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______.
②取A、B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mL______,再加入2mL______,摇匀.
③分别加入3滴______,摇匀.
④观察______.
预期的结果: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据图分析该生态系统除了农作物(粮、菜、果、苗、木)和肉、蛋、奶、鱼产品供人利用外,实现能量多级利用的途径有:①农作物秸秆等可作为饲养动物的饲料;②畜禽粪便等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产生供人利用的清洁能源;③沼渣水中的有机物供土壤微生物利用,为农作物提供肥料.
(2)实验目的是验证该生态系统的某玉米新品种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故实验原理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其它必备实验用品有:双缩脲试剂、量筒、研钵(或磨浆机).
方法步骤:①分别制备组织样液,该过程采用的方法是研磨过滤,为了取得可靠的实验结果,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取等质量的两种玉米籽粒和等量的水;
②取A、B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mL两种组织样液,再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摇匀.
③分别加入3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
④观察颜色,比较紫色的深浅.
预期结果:新品种玉米籽粒样液的紫色较深.
故答案为:
(1)①农作物秸秆等可作为饲养动物的饲料
②畜禽粪便等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产生供人利用的清洁能源
③沼渣水中的有机物供土壤微生物利用,为农作物提供肥料
(2)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其它必备实验用品:双缩脲试剂、量筒、研钵(或磨浆机)
方法步骤:
①研磨过滤;取等质量的两种玉米籽粒和等量的水
②两种组织样液,双缩脲试剂A
③双缩脲试剂B
④颜色,比较紫色的深浅
预期结果:新品种玉米籽粒样液的紫色较深
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物质多样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
B、整体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B错误;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物质循环,如无废弃物农业,C正确;
D、协调与平衡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如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过度放牧等,D错误.
故选:C.
如图是某生态农业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残渣来培育使用菌和蛆蛹,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A正确;
B、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B正确;
C、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是将废弃物中的物质循环利用,故符合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C正确;
D、离开了人的作用,该系统将很快崩溃,D错误.
故选:D.
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旨在减少CO2的全球排放量,生态学家研究出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CO2的排放,“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图中的食物链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所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有______,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______.
(3)举两例说明“四位一体”农业有哪些生态效益______,______.
(4)除图中CO2减排方法外,能够降低地球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还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因此图中的食物链为:.
(2)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所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有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在该生态工程中,废弃物及人畜粪便中的能量被有效再利用,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
(3)“四位一体”农业的生态效益有:废弃物及人畜粪便经沼气池发酵,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供人类照明,节约了能源;沼液可以肥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从而可以节约资源;人、畜呼吸产生CO2提供给温室蔬菜,既提高了产量,又减少了空气污染.
(4)为了降低地球温室效应,除了减少CO2的排放,还可以开放新能源、植物造林等.
故答案为:
(1)
(2)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 废弃物及人畜粪便中的能量被有效再利用
(3)废弃物及人畜粪便经沼气池发酵,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供人类照明,节约了能源;沼液可以肥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从而可以节约资源;人、畜呼吸产生CO2提供给温室蔬菜,既提高了产量,又减少了空气污染
(4)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
“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生物成分外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生态农业只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不是循环利用,因为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B错误;
C、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C正确;
D、生态农业模式下的生态系统需要外部投入,D错误.
故选:C.
(2015秋•松原校级期末)图甲为人为改造后的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部分图解,人和鸡以玉米种子为食,牛以玉米秸秆为食.图乙为牛到人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反映的食物链有______条,人和牛的关系是______.
(2)图甲中沼气池和食用菌能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
(3)图乙中过程①的能量属于图甲中的______,图乙中②、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反映的食物链有3条:玉米→牛→人,玉米→鸡→人,玉米→人;人和牛都以玉米为食,此时人和牛的关系是竞争;人还能捕食牛,此时人和牛的关系是捕食.因此人和牛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甲中沼气池和食用菌的存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3)根据试题分析,图乙中过程①(牛粪便)的能量属于图甲中的玉米→沼气池.图乙中②、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
(1)3 捕食和竞争
(2)利用率
(3)玉米→沼气池 呼吸作用
我国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生态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故选:B.
材料:近年来我省大庆市太康县对大棚农业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图中生态农业主要是借鉴了“无废气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______原理.与此密切相关的生物为______.
(2)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不仅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还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正确答案
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
物质循环再生
腐生细菌和真菌
整体性
解析
解:(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图中生态农业主要是借鉴了“无废气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与此密切相关的生物为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
(2)整体性
故答案为:
(1)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 物质循环再生 腐生细菌和真菌
(2)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不仅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还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如图是某地生态农业系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农业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
B、每一级生产的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B正确;
C、食物链只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并没有延长,只有农作物→家畜,C错误;
D、生态农业系统中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D正确.
故选:ABD.
(2015秋•沙坪坝区校级月考)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存储的能量,A正确;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正确;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提高土壤肥力或供肥能力,而不是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机肥料的吸收效率.因为土壤有机肥料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必须通过微生物降解成小分子作物才能吸收利用,比如纤维素必须通过纤维素酶降解成糖,粗蛋白降解成氨基酸等等,C错误;
D、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D正确.
故选:C.
如图所示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是______,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_____营养级.
(2)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稗草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基本组成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______.
(4)写出该生态系统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______ (至少2种).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因而在该生态系统中确定为水稻、杂草、蔬菜.鸭子吃水稻、杂草,则鸭子处于第二营养级,若鸭子吃害虫,则鸭子处于第三营养级.
(2)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比较大,因此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稗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3)稻田中随着农产品的不断输出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氮素输出大于输入.
(4)该生态系统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故答案为:
(1)水稻、杂草、蔬菜(生产者) 二、三
(2)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
(3)氮元素不断通过农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
(4)物质循环性 整体性 协调与平衡 物种的多样性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生态系统中,人和家禽、家畜以农作物为食,所以处于第二营养级,A正确;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其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正确;
C、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构建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传递效率,C错误;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增多了生物种类,增强了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ABD.
低碳生活已成为许多人的共同选择,甲图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乙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乙图中过程③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其场所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A正确;
B、甲图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存储的能量,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正确;
C、甲图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多途径利用农作物,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能量不能够循环利用,C错误;
D、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和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因此要减少温室效应,应调整图中的过程①⑤,D正确.
故选:C.
如图是一个生态农业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A正确;
B、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B正确;
C、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C错误;
D、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正确.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