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工程
- 共1119题
珠江的水体污染是由流入珠江的河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引起的,某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的水质净化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图中植物的作用是______.该植物采收后,可以直接用作饲料,也可干燥处理后用来提取某些金属元素.
(2)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菰(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______.
(3)该小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从此表中可以看出,该小组研究的因变量为______,你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据图分析,城市生活污水通过人工浮床中植物吸收水中的无机盐,进而净化污水.
(2)每一实验组的植物数量应该相同,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故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株且相等,避免因统计误差对实验的影响.
(3)据表分析:自变量是种植的植物种类,因变量是污水中的N、P含量,结论是污水中的N、P含量 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故答案为:
(1)吸收水中的无机盐
(2)多株且相等
(3)污水中的N、P含量 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或菖蒲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菰和菖蒲混合种植)
在城市环境生态系统工程中,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来对污水的处理净化.在浮床上种植特殊的水生、半水生植物,以吸收水中的化学元素,采收的绿色植物体内有的可以直接用做饲料,有的在大量干燥处理后可以用来提取铜、锌、汞等金属,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并能使沉水植物和底栖生物等水生生物得到自然恢复,使水域生态系统逐步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 )
①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的颗粒物,提高水体透明度
②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③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④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吸收水中悬浮的颗粒物,故①错误;
②在浮床上种植特殊的水生、半水生植物,以吸收水中的化学元素,采收的绿色植物体内有的可以直接用做饲料,有的在大量干燥处理后可以用来提取铜、锌、汞等金属,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故②正确;
③浮床遮光,浮游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则抑制藻类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故③正确;
④浮床下方植物生长恢复为原来状态,使得水体氧浓度升高,增加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故④错误.
故选:B.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展示了较新的生态污水(常富含N、P)处理技术.如图l是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污水脱氮过程离不开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人工湿地要避免生态入侵,一般宜选用本地物种,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故A正确;
B、人工湿地基质常使用碎石等多种材质,碎石间留有一些空隙有利于促进根部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B正确;
C、作用机理中可以看出,硝化细菌需要生活在有氧环境中,因此硝化细菌将生活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下行池,反硝化细菌需要无氧环境,因此生活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上行池中,故C错误;
D、进水口的有机污染严重,通过人工湿地的净化,出水口的有机物将减少,而无机物的含量将增加,因此若研究该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能力,应对进水(口)和出水(口)水质进行监测,通过比较进水和出水N、P含量的差值,来分析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故D正确.
故选:C.
随着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淡水湖泊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环保部门采用跌水充氧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生活污水首先进入沼气池,经过沼气池处理后的污水再用泵提升进入多级跌水池,跌水池分多格串行,内装组合填料,借助生长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去除有机物,经过跌水池的污水一部分回流入沼气池,另一部分进入水耕型蔬菜池(如下图).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_____和______;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_.
(2)污水处理过程有多种微生物参与,生长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经过水耕型蔬菜池处理后的水中,______元素明显减少;水耕型蔬菜池还生活着其他生物类群,水耕型蔬菜池就是一个小型的______.水耕型蔬菜如水芹菜、茭白的生长,对水中______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实现了水体净化,并进一步实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多层次的循环利用.
(3)为了检验污水处理的效果,常测定BOD5(5日生化需氧量)的值,BOD5通常指20℃下,1L污水中所含有机碳源在微生物氧化时,5日内所消耗分子氧的毫克数.若假设原来100mL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为2.1g,等价于1.8g葡萄糖的耗氧量,污水处理后测得BOD5的值为190mg/L,则污水净化率达到______左右(以BOD5减少的百分率表示).
(4)上述资料中应用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写两个)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固定在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2)污水处理过程有多种微生物参与,生长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经过水耕型蔬菜池处理后的水中,氮、磷元素明显减少;水耕型蔬菜池还生活着其他生物类群,水耕型蔬菜池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水耕型蔬菜如水芹菜、茭白的生长,对水中藻类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实现了水体净化,并进一步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多层次的循环利用.
(3)1.8 g(1.8÷180=0.01 mol)C6H12O6的彻底分解需消耗O2 0.06 mol(0.06×32=1.92 g),BOD5=19 200 mg/L,而污水处理后测得BOD5的值为190mg/L,故污水的净化率=(19 200-190)÷19 200×100%≈99%.
(4)上述资料中应用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故答案为:
(1)污染环境(杀伤天敌) 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固定在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2)分解者 氮、磷 生态系统 藻类 物质
(3)99%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任选两个)
如图是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请回答问题:
(1)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肥料所产生的______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提高.
(2)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的原因是______.
(3)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4)焚烧塑料垃圾所产生的二英会诱发______基因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5)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应在______
______的土壤中寻找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从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土壤中分离出这类微生物.若利用DNA重组技术将降解塑料的基因导入某些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则土壤中的塑料有望得到较快降解,该技术的核心是构建表达载体(重组DNA),此过程使用到的酶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有机肥料施入土壤以后,经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会转化成腐殖质,腐殖质进一步分解,不但可释放出氮(N)、磷(P)、钾(K)等肥料元素,供作物不断地吸收利用;而且有机质分解后还能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水分,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2)从资源化的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是由于多层次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能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从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是由于减少了环境污染.
(3)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5)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可以从富含塑料垃圾的土壤中寻找,从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土壤中分离出这类微生物,需使用选择培养基.构建表达载体(重组DNA),需要用到限制酶、DNA连接酶.
故答案为:
(1)CO2和无机盐
(2)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环境污染
(3)自我调节(自动调节、自我净化或维持自身稳定)
(4)原癌基因和抑癌
(5)分解者 富含塑料垃圾 限制酶、DNA连接酶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含氮化合物,这时过量的含氮化合物会造成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类的健康.脱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图是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示意图.
(1)在1级反应池内,有机物在细菌、原生动物等作用下会大量减少,这些生物的代谢类型主要是______,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者.
(2)在2级反应池内,pH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NH3氧化,并利用这一氧化过程所释放的______合成______,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实践发现,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硝化细菌难以大量繁殖起来,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图可知,在1级反应池内,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有机物在细菌、原生动物等作用下会大量减少,故这些生物的代谢类型主要是异养需氧型,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在2级反应池内,pH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NH3氧化,并利用这一氧化过程所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实践发现,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异养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掉大量的溶解氧,使硝化细菌这种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其难以大量繁殖起来.
故答案为:
(1)异养需氧型 分解
(2)能量 有机物
(3)异养生物大量繁殖,抑制硝化细菌生长繁殖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______加强,______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有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污泥______,促进______的进行,有利于______的积累,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______,但生物质炭的输入______,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泥的推广应用.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生物质碳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使得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合成ATP,为根系主动吸收养分提高能量.
(2)由表可知,施用含有生物质的污泥中叶绿素的含量较多,促进其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从而促进黑麦草的生长;污泥施用后土壤后黑麦草的PAHs含量增加,生物碳的输入则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增加量;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成分,施用污泥的目的是使其中的养分被充分吸收利用,因此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原理.
故答案为:
(1)呼吸作用 ATP
(2)黑麦草叶绿素含量较多 光合作用 有机物 升高 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增加量 物质循环再生
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控制蓝藻疯长的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色灾害”的有效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上分析,蓝藻属于______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______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是十分独特的,对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蓝藻与其他水生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由于某些蓝藻具有气囊,在水域中有趋表聚集的现象,从群落的______看,这些蓝藻处于其上层.
(3)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
据表分析,检测水中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是______,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
(4)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如图所示)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
下列对其机理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①植物吸收水中悬物;
②植物吸收水体中氮、磷;
③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④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群落,群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从垂直结构看,蓝藻处于上层.
(3)分析图表可知,重度富营养化时,铜绿微囊藻的所占比例最大,可作为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鱼腥藻和斜生栅藻所占比例最大,竞争最激烈.
(4)分析图可知,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而不是吸收悬浮物;浮床遮光,影响浮游藻类的生长.
(5)藻蓝蛋白能够发出紫色荧光,可作为荧光示踪物质(标志物),脂质含能量较高,适于制作生物柴油.
故答案为:
(1)原核 光合作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生物群落 群落垂直结构
(3)铜绿微囊藻 鱼腥藻和斜生栅藻
(4)C
水体富营养化使蓝藻等生物迅速生长和繁殖,导致水华的频繁发生,水华不仅破坏水体生态系统,还会损害人体健康.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研究了大型沉水植物轮叶黑藻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蓝藻)和池塘混合藻类(绿藻)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对照组生物量-实验组生物)/对照组生物量*100%.请根据以下实验研究结果,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水华爆发时湖面会漂浮着一层绿膜,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二者在光合作用上的区别是______.
(2)从同化作用类型来看,蓝藻属于______生物.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蓝藻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和被下一营养级同化以外,还有一部分能量______.
(3)对于大面积的水华现象,若不加以治理,大量繁殖的藻类死亡后被分解,会引起水体溶氧量继续下降,进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加剧,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被称为______调节.长期以往会造成______降低,引起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实验人员在不同时间对培养的铜绿微囊藻随机取样,用______方法对藻细胞进行计数,观察轮叶黑藻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表明,5天后抑制率超过了80%,分析抑制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5)由于池塘混合藻类通常聚集成群,不易计数,所以用叶绿素a含量反映藻类生物量.取富营养化的含藻水样300ml,加入30ml______,每组均做3次重复实验,同时设置对照组,分别在实验的第2、4、6天取藻液,测定叶绿素a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如图3所示.
(6)图1、图2、图3的实验结果表明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绿藻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单细胞藻类,它具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它之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细胞中含叶绿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并没有叶绿体.
(2)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蓝藻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和被下一营养级同化以外,还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3)对于大面积的水华现象,若不加以治理,大量繁殖的藻类死亡后被分解,会引起水体溶氧量继续下降,进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加剧,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被称为正反馈调节.长期以往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降低,引起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绿藻和蓝藻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因此计数需要借助于显微镜.用轮叶黑藻浸提液与铜绿微囊藻混合,观察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柱形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5天后抑制率超过了80%,可能是轮叶黑藻中存在着某种或某些能够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物质.
(5)据图3可以看出,实验的自变量为实验组加入轮叶黑藻浸提液,来观察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
(6)图3也可以看出,加入轮叶黑藻浸提液后,绿藻的叶绿素a的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下降,并且抑制率也超过了80%,由此可知,轮叶黑藻不仅对铜绿微囊藻(蓝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池塘混合藻类(绿藻)也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
(1)绿藻具有成型的细胞核(可以附加:有叶绿体),蓝藻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可以附加:无叶绿体).或者答二者之一亦可.
(2)自养型生物;被分解者利用.
(3)正反馈调节(反馈调节);生物多样性降低.
(4)显微(镜)计数法;
轮叶黑藻中存在着某种或某些能够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物质.
(5)轮叶黑藻浸提液.
(6)轮叶黑藻不仅对铜绿微囊藻(蓝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池塘混合藻类(绿藻)也有抑制作用.
如图为生态养猪模式.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措施: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图示中没有涉及,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该生态工程是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B正确;
C、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措施:保土蓄水、耕作、林草、生物等,层层设防控制土壤侵蚀,图示中没有涉及,C错误;
D、图中没有提及能量问题,不可能是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D错误.
故选:B.
I.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从不同地点采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普通池塘水3种水样;菖蒲幼苗若干;茭白幼苗若干:透明玻璃缸若干个;测定色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的需氧量).的设备.
(3)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从此表中看出,该实验的因变量为______.
探究菖蒲对各类污水净化作用的实验数据记录表
(4)请将上表数据转化为柱形图来表示.
II.该小组继续利用实验I中提供的材料”开展“茭自和菖蒲幼苗对不同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请写出实验思路:
①取若干个相同的洁净透明玻璃缸,分组如下: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I.(3)实验结果的表格中获悉,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污水的种类,即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普通池塘水.因变量是菖蒲的净化作用,具体观察指标为菖蒲处理前后的BOD量的变化.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绘制柱状图为下图.
II.此题的实验目的是“茭白和菖蒲幼苗对不同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自变量为不同种类的污水和幼苗的种类,对照实验为未污染的普通池塘水;因变量是茭白和菖蒲的净化作用,具体观察指标为茭白和菖蒲处理前后的BOD量的变化.
实验步骤一般包括三步:取材编号、处理对照和观察记录.
①取材编号:取若干个相同的洁净透明玻璃缸,分组如下:分A、B两组,各组有三个玻璃缸.
②处理对照:在A、B两组玻璃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普通池塘水,分别测定每个容器中水样的BOD量,记录数据.
在A组分别放入等量的长势相似的菖蒲,在B组分别放入等量的长势相似的茭白,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测定各个容器中水样的BOD量,记录数据.
③重复上述实验3次(或以上),记录数据求平均值.
故答案为:
I.(3)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从此表中看出,该实验的因变量为菖蒲的净化作用,具体观察指标为菖蒲处理前后的BOD量的变化.
(4)请将上表数据转化为柱形图来表示.
II.②将相同的洁净透明玻璃缸分A、B两组,各组有三个玻璃缸.在A、B两组玻璃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普通池塘水,分别测定每个容器中水样的BOD,记录数据.
③在A组分别放入等量的长势相似的菖蒲,在B组分别放入等量的长势相似的茭白,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测定各个容器中水样的:BOD量,记录数据.
④重复上述实验3次(或以上),记录数据求平均值.
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减少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效果.如是人工生物浮床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水华的形成是由于______造成的.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效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人工生物浮床上的植物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2)浮床上的植物与蓝藻之间存在关系.下表是一部分浮床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其污染物去除功能,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种植使生态系统修复,经生态修复后,生物的将会升高.凤眼莲采收后,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做家畜饲料,这是由于Cu、Hg等重金属经传递后,使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Cu、Hg等重金属积累越大,对生物的毒害作用越明显.
正确答案
水体富营养化间接
生产者
不适合
解析
解:(1)水华的形成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种植在浮床上的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体的N、P,并同化为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属于生产者.
(2)植物和蓝藻之间竞争阳光等,所以浮床的植物与蓝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根据表格,进行分析:凤眼莲、石菖蒲可以分泌克藻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所以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的植物是凤眼莲、石菖蒲,经生态修复后,生物的多样性将会升高.由于凤眼莲吸收了大量Cu、Hg等重金属,会沿着食物链富集,属于不合适做饲料.
故答案为:
(1)水体富营养化间接生产者
(2)竞争 凤眼莲、石菖蒲 多样性 不适合 食物链
浑河是沈阳的母亲河,2000年之前是沿岸城市工业排污的主要渠道.2001年沈阳境内37处排污口被切断,同时建立了污水处理厂,以降解污水中有害的有机物.从2006年起,沈阳每年都会向浑河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虾、螺等生物,以改善生态环境.但违反“禁止捕鱼”的行为也时有出现.专家指出:浑河鱼不宜食用,因为部分鱼体内生存着一种乳白色小虫即“日本鱼怪”,它会使鱼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还会使鱼丧失生殖能力,但“日本鱼怪”可以入药,有解毒、止痛之功效.请结合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距排污口较近的水域,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在排污口的下游,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
(3)污水处理厂的建立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4)切断排污口以控制干扰程度,使污染不超出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
(5)向浑河投放鱼、虾、螺等生物,目的在于增加______,使______复杂,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6)“日本鱼怪”与鱼的关系为______.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日本鱼怪”在医学上的应用体现了它具有______价值.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距排污口较近的水域,由于浮游植物数量少产生氧气少,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或 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着有机物被分解而大量消耗),造成水域中溶解氧大量减少.
(2)在排污口的下游,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被降解后产生的大量无机盐,为浮游植物提供了大量的营养,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
(3)如浑河鱼不宜食用,造成其中的物质未能充分循环利用和能量不能被利用,污水处理厂的建立后改善了水域生态系统,降解了污水中有害的有机物,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功能.
(4)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切断排污口以控制干扰程度,使污染不超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5)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稳定性越高.向浑河投放鱼、虾、螺等生物,目的在于增加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使营养结构(食物网)复杂,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6)浑河鱼不宜食用,因为部分鱼体内生存着一种乳白色小虫,即“日本鱼怪”会使鱼丧失生殖能力,可判断“日本鱼怪”与鱼的关系为寄生.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日本鱼怪”可以入药,有解毒、止痛之功效,在医学上的应用体现了它具有直接价值.
故答案为:
(1)浮游植物数量少产生氧气少,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或 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着有机物被分解而大量消耗)
(2)有机物降解后产生的大量无机盐
(3)物质循环
(4)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5)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 营养结构(食物网)
(6)寄生 直接
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____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_____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所固定的______能.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______和______等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实验室有2瓶质量分数均是3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不慎丢失了瓶上粘贴的标签.请你用活细胞作材料设计一个鉴别的方案.
材料:2瓶质量分数均是3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紫色洋葱鳞片叶、清水.
用具:刀片、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①______;②______.
结果预测:
(表示在图上)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微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所以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群落.在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一营养级,属于生产者.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生态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则、物种多样性原则、协调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方法步骤:①做2个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紫色液泡的大小 ②将3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滴在2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次,并用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变化.
结果预测:①当葡萄糖很快被洋葱表皮细胞吸收时,结果为图A;②当葡萄糖缓慢被洋葱表皮细胞吸收时,结果为图B;③蔗糖滴上后,液泡的变化结果为图C.具体曲线图见答案.
故答案为:
(1)有氧和无氧(或细胞)
(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方法步骤:①做2个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紫色液泡的大小
②将3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滴在2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次,并用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变化
结果预测:
①当葡萄糖很快被洋葱表皮细胞吸收时,结果为图A
②当葡萄糖缓慢被洋葱表皮细胞吸收时,结果为图B
③蔗糖滴上后,液泡的变化结果为图C
塔式蚯蚓污水处理系统(如图所示)采用人造湿地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和蚯蚓等处理,通过泥、沙、小石、大石四层过滤,这样重复几次后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群落是某一区域的所有生物,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A错误;
B、该生态系统选用蚯蚓等生物作为分解者,能够分解有机物,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B错误;
C、群落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既有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C正确;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的化学能,D正确.
故选:C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