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了一个简易气温计:在一个空葡萄酒瓶中插入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管内有一段长度可忽略的水银柱,接口处用蜡密封,将酒瓶水平放置,如图所示.已知:该装置密封气体的体积为560cm3,玻璃管内部横截面积为0.5cm2,瓶口外的有效长度为48cm.当气温为7℃时,水银柱刚好处在瓶口位置.

(1)求该气温计能测量的最高气温.

(2)假设水银柱从瓶口处缓慢移动到最右端的过程中,密封气体从外界吸收3.2J热量,问在这一过程中该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已知大气压为1×105Pa)

正确答案

解:(1)当水银柱到达管口时,所测气温最高,设为T2,此时气体体积为V2

初状态:T1=(273+7)K=280K;  V1=560cm3,末状态V2=(560+48×0.5)cm3=584cm3

气体发生等压变化,由概率萨克定律得:=,即:=

解得:T2=292K;

(2)水银柱移动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W=-P0SL=-1×105×0.5×10-4×48×10-2J=-2.4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内能变化为:△U=W+Q=-2.4J+3.2J=0.8J,气体内能增加;

答:(1)该气温计能测量的最高气温是292K;

(2)气体内能增加,增加了0.8J.

解析

解:(1)当水银柱到达管口时,所测气温最高,设为T2,此时气体体积为V2

初状态:T1=(273+7)K=280K;  V1=560cm3,末状态V2=(560+48×0.5)cm3=584cm3

气体发生等压变化,由概率萨克定律得:=,即:=

解得:T2=292K;

(2)水银柱移动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W=-P0SL=-1×105×0.5×10-4×48×10-2J=-2.4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内能变化为:△U=W+Q=-2.4J+3.2J=0.8J,气体内能增加;

答:(1)该气温计能测量的最高气温是292K;

(2)气体内能增加,增加了0.8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封闭的空气如图所示,U形管粗细均匀,右端开口,已知外界大气压为75.5cmHg高,图中给出了气体的两个不同的状态.

(1)实验时甲图气体的压强为______ cmHg高,乙图气体压强为______ cmHg高.

(2)实验时某同学认为管子的横截面积S可不用测量,这一观点正确吗?

答: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3)数据测量完后在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某同学以压强p为纵坐标,以体积V(或空气柱长度)为横坐标来作图,你认为他这样做能方便地看出p与V间的关系吗?

答: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连通器原理可知,甲图中气体压强为p0=76cmHg,乙图中气体压强为p0+4cmHg=80cmHg.

(2)由玻意耳定律p1V1=p2V2,即p1l1S=p2l2S,即p1l1=p2l2(l1、l2为空气柱长度),所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可不用测量.

(3)以p为纵坐标,以V为横坐标,作出p-V图是一条曲线,但曲线未必表示反比关系,所以应再作出p-图,看是否是过原点的直线,才能最终确定p与V是否成反比.

故答案为:

(1)75.5;79.5;

(2)正确;

(3)不能.

解析

解:(1)由连通器原理可知,甲图中气体压强为p0=76cmHg,乙图中气体压强为p0+4cmHg=80cmHg.

(2)由玻意耳定律p1V1=p2V2,即p1l1S=p2l2S,即p1l1=p2l2(l1、l2为空气柱长度),所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可不用测量.

(3)以p为纵坐标,以V为横坐标,作出p-V图是一条曲线,但曲线未必表示反比关系,所以应再作出p-图,看是否是过原点的直线,才能最终确定p与V是否成反比.

故答案为:

(1)75.5;79.5;

(2)正确;

(3)不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西部地区,有一种说法:“早穿棉袄午披纱,围坐火炉吃西瓜”,反映昼夜温差大的自然现象.有一房间内中午温度37°C,晚上温度7°C,假设大气压强不变,求晚上房间增加空气质量与中午房间内空气质量之比.

正确答案

解:设房间体积为V0,晚上房间内的空气在370C时体积应为V1

故增加空气质量与中午房间内空气质量之比:

答:晚上房间增加空气质量与中午房间内空气质量之比为0.107.

解析

解:设房间体积为V0,晚上房间内的空气在370C时体积应为V1

故增加空气质量与中午房间内空气质量之比:

答:晚上房间增加空气质量与中午房间内空气质量之比为0.107.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个“┌”型细玻璃管A、B两端开口,水平段内有一段长为5cm的水银柱,初始时长度数据如图所示.现将玻璃管B端封闭,然后将下端A插入大水银槽中,整个过程温度不变,稳定后竖直管内水银面比大水银槽面低5cm,已知大气压强为75cmHg.求:

(1)稳定后玻璃管B端水平段内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多少?

(2)竖直管A端插入水银槽的深度h.

正确答案

解:(1)竖直段部分封闭气体初始状态:P1=75cmHg,L1=70cm    

稳定后:P2=75+5=80cmHg,

等温变化,则P1L1S=P2L2S                              

得L2=62.625cm>60cm,所以水银柱还是在水平段管内.   

稳定后B端水平段内气体压强P′2=P2=80cmHg.      

(2)稳定后水平段内气体长度

进入竖直管内的水银长度为△h=60+35-18.75-5-62.625=8.625cm

竖直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h=8.625+5=13.625cm.      

答:(1)稳定后玻璃管B端水平段内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80cmHg;

(2)竖直管A端插入水银槽的深度h为13.625cm.

解析

解:(1)竖直段部分封闭气体初始状态:P1=75cmHg,L1=70cm    

稳定后:P2=75+5=80cmHg,

等温变化,则P1L1S=P2L2S                              

得L2=62.625cm>60cm,所以水银柱还是在水平段管内.   

稳定后B端水平段内气体压强P′2=P2=80cmHg.      

(2)稳定后水平段内气体长度

进入竖直管内的水银长度为△h=60+35-18.75-5-62.625=8.625cm

竖直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h=8.625+5=13.625cm.      

答:(1)稳定后玻璃管B端水平段内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80cmHg;

(2)竖直管A端插入水银槽的深度h为13.625c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了一个简易气温计:在一个空葡萄酒瓶中插入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管内有一段长度可忽略的水银柱,接口处用蜡密封,将酒瓶水平放置,如图所示.已知:该装置密封气体的体积为480cm3,玻璃管内部横截面积为0.4cm2,瓶口外的有效长度为48cm.当气温为7℃时,水银柱刚好处在瓶口位置.

(1)求该气温计能测量的最高气温.

(2)假设水银柱从瓶口处缓慢移动到最右端的过程中,密封气体从外界吸收3J热量,问在这一过程中该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已知大气压为1×l05Pa)

正确答案

解:(1)当水银柱到达管口时,所测气温最高,设为T2,此时气体体积为V2

初状态:T1=(273+7)k=280k;V1=480cm3,未状态V2=(480+48×0.4)=499.2cm3

由概率萨克定律得:=,即:=

解得:T2=291.2K;

(2)水银柱移动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W=-P0SL═lxl0×0.4×10×48×10=-1.92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内能变化为:

△U=W+Q=-1.92J+3J=1.08J,气体内能增加;

答:(1)该气温计能测量的最高气温是291.2K;

(2)气体内能增加,增加了1.08J.

解析

解:(1)当水银柱到达管口时,所测气温最高,设为T2,此时气体体积为V2

初状态:T1=(273+7)k=280k;V1=480cm3,未状态V2=(480+48×0.4)=499.2cm3

由概率萨克定律得:=,即:=

解得:T2=291.2K;

(2)水银柱移动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W=-P0SL═lxl0×0.4×10×48×10=-1.92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内能变化为:

△U=W+Q=-1.92J+3J=1.08J,气体内能增加;

答:(1)该气温计能测量的最高气温是291.2K;

(2)气体内能增加,增加了1.08J.

下一知识点 : 盖—吕萨克定律(等压定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气体等容变化的P-T图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