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 共396题
回答有关种群和群落的问题:
Ⅰ、将酵母菌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的糖类代谢产物有______.
(2)a呈现______型增长,呈现“S”型增长的曲线是______.
(3)在100~120h,d的增长率趋于______.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______(增多或减少).
(4)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延长,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趋于______,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______不足和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Ⅱ、在实际生活中,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______.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_____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______.
Ⅲ、某一个湿地中黑藻、浮萍和茭白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在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I、(1)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的糖类代谢产物有酒精、二氧化碳.
(2)据图分析,a呈现J型增长,呈现“S”型增长的曲线是d.
(3)在100~120h,d曲线中种群数量不变,增长率趋于0.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其种群数量趋于减少.
(4)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变慢,最可能的原因是营养物质不足和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II、在实际生活中,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III、某一个湿地中黑藻、浮萍和茭白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在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I、(1)酒精、二氧化碳
(2)“J”d
(3)0(或零) 减少
(4)降低 营养
II、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定向选择 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III、垂直 次生演替
解析
解:I、(1)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的糖类代谢产物有酒精、二氧化碳.
(2)据图分析,a呈现J型增长,呈现“S”型增长的曲线是d.
(3)在100~120h,d曲线中种群数量不变,增长率趋于0.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其种群数量趋于减少.
(4)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变慢,最可能的原因是营养物质不足和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II、在实际生活中,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III、某一个湿地中黑藻、浮萍和茭白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在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I、(1)酒精、二氧化碳
(2)“J”d
(3)0(或零) 减少
(4)降低 营养
II、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定向选择 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III、垂直 次生演替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不用除去培养液中的溶氧,①错误;
②酵母菌培养的方法:把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②正确;
③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时,应该先将培养液振荡摇匀,保证酵母菌在培养液中的分布是均匀的,使选取的样液具有代表性,③正确;
④在制作是、临时装片时,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然后将吸取的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④错误;
⑤观察和计数,应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时进行,⑤正确;
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⑥正确;
⑦早期培养也需要取样观察、计数,每次取样相隔的时间应该相同,⑦错误.
故选:D.
如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A错误;
B、曲线AB段可以看出,酵母菌的数目迅速增加,说明此时酵母菌进行的有氧呼吸并进行大量繁殖,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
C、曲线BC段酵母菌的数量仍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并且B点为无氧呼吸的起始点,因此BC段仍有较弱的有氧呼吸,C错误;
D、曲线中可以看出,从C点开始,葡萄糖的量已经降到低值,乙醇含量较高,并且此时溶液中无氧呼吸积累了较多的二氧化碳,使溶液的PH值下降,这些都是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D正确.
故选:D.
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用抽样检测法,用血球计数板计数,A正确;
B、在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该先震荡均匀,再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B错误;
C、本探究实验由于有前后的自身对照,因此可不设置对照实验,C错误;
D、计数时要先盖盖玻片,在边缘滴加含酵母菌的培养液,要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D错误.
故选:A.
请完善下列探究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酵母菌、洁净的试管、滴管、高压灭菌过的5%葡萄糖溶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必需材料和仪器.(实验时间为一周)
(1)提出问题:酵母菌种群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2)作出假设:______.
(3)实验步骤:①.在试管中加入5%葡萄糖溶液10mL,接种少量的酵母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七天.②.每天取样,用血球计数板测定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数据.
(4)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如下______模型.
(5)结果分析:该酵母种群的K值约是______,从第6天后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其原因是:______.
(6)问题探讨:
①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
A.培养用具及培养液都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培养期间,每天定时取样计数
C.用吸管直接从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培养液中取样
D.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应多次记数,求平均值
②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__(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盖玻片盖放在计数室上 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正确答案
解:(2)由于实验时间为一周,因此可以做出假设:酵母菌生存在资源有限的空间里,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
(4)曲线属于数学模型.
(5)据图分析,该酵母种群的K值约是1000万个/ml.第6天后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其原因是:营养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多,种群内部竞争加剧.
(6)①A、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用具及培养液都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防止影响酵母菌数量,A正确;
B、培养期间,每天定时取样计数,以保证时间间隔相同,B正确;
C、培养液应混合均匀后用吸管取样,C错误;
D、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应多次记数,求平均值,D正确.
②计数时,应该如下操作:盖玻片盖放在计数室上C,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故答案为:
(2)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
(4)数学
(5)1000万个/ml 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多,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6)C BAC
解析
解:(2)由于实验时间为一周,因此可以做出假设:酵母菌生存在资源有限的空间里,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
(4)曲线属于数学模型.
(5)据图分析,该酵母种群的K值约是1000万个/ml.第6天后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其原因是:营养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多,种群内部竞争加剧.
(6)①A、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用具及培养液都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防止影响酵母菌数量,A正确;
B、培养期间,每天定时取样计数,以保证时间间隔相同,B正确;
C、培养液应混合均匀后用吸管取样,C错误;
D、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应多次记数,求平均值,D正确.
②计数时,应该如下操作:盖玻片盖放在计数室上C,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故答案为:
(2)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
(4)数学
(5)1000万个/ml 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多,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6)C BA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