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是(  )

A采固定期取样的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B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C为保证酵母菌的存活,应定期添加培养液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采固定期取样的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A正确;

B、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B正确;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不能更换培养液,C错误;

C、养分、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酵母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A正确;

B、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B正确;

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C错误;

D、血球计数板加样后,需静置片刻再使用显微镜计数.这是因为计数室中的菌悬液有一定的高度(0.1mm),需要让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的网格线中,避免细胞分布在不同液层深度,导致计数时被遗漏,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实验过程见表.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D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四个试管内的种群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到零,所以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A正确;

B、试管I与Ⅱ、Ⅳ中的培养液体积均不同,试管I与Ⅱ、Ⅲ中的起始酵母菌的数量不同,试管Ⅱ与I、Ⅳ中的起始酵母菌数量不同,试管Ⅱ与I、Ⅲ中的培养液体积不同,因此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所需时间不同,B错误;

C、试管Ⅱ、Ⅳ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是试管Ⅳ内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多,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C正确;

D、试管Ⅱ、Ⅲ中的起始酵母菌的数量相同,但是培养液体积不同,故二者的K值不同,D正确.

故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的探究实验.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①在实验中,如果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______.每次吸取样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震荡试管,原因是______

②下表是某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如果持续观察,最终酵母菌的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______.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______(举二例).

(2)该小组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得如下实验结果.

据表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氧气浓度为c时,酵母菌进行______呼吸.

正确答案

稀释一定倍数

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

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误差

“S”

逐渐减少,最后全部死亡

营养物质、pH、温度、代谢废物等

氧浓度

有氧呼吸和无氧

解析

解:(1)①在实验中,如果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稀释一定倍数.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误差.

②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果持续观察,酵母菌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后全部死亡.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营养物质、pH、温度、代谢废物等.

(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浓度,氧气浓度为c时,产生的CO2的量与酒精的量不等,所以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故答案为:

(1)稀释一定倍数     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    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误差“S”逐渐减少,最后全部死亡    营养物质、pH、温度、代谢废物等

(2)氧浓度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般情况下,不用同位素标记进行研究的问题是(  )

A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注入的物质

B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原子来自于水

C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D证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途径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A错误;

B、鲁宾和卡门分别用18O标记的CO2和H2O进行光合作用,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B错误;

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没有用同位素标记进行研究,实验为前后自身对照实验,无需另外设置对照实验,C正确;

D、用同位素标记法跟踪氨基酸,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D错误.

故选:C.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