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年在位)个人统治的确立表明……王权复兴,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爱国君主”论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现实。此时,“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尔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向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英国政治史》

材料三 “不过在从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政变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初叶,这一百多年间,英国的政治制度、议会制度还远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可言,议会的地位上升了,但是议会的成分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议会还一直把持在土地贵族、王权的手里,贵族们独霸议会的这个局面是从中世纪一直沿袭下来的。1688年的妥协,并没有改变这种政治力量的对比。……”

——程西梅

材料四 1832年6月,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法。其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员名额,有143个衰败选区或被取消,或减少了议员名额,在新兴的地区和工业城市新设了40多个选区,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向议会选派代表。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放宽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城乡选民人数,全国选民约增加30万,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约占全国成年人口的8%,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了议会,从土地贵族手里争到了部分政治统治权。

——《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乔治三世统治时期英国政治的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英国政治变革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沿袭传统是指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传统;变革的含义是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奠定基础,逐渐实现民主政治。

(2)特点:君主权力增强,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内阁名存实亡;政党活动遭到压制。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议会中专制保守势力占绝对优势(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革命不够彻底);英国对外殖民扩张、镇压北美独立战争以及对法国战争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权力;

王权专制思想依然存在。

(3)原因: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自由主义思想形成发展。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议会改革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4)改革是实现政治变革的一种途径;政治民主化是政治变革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的实现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古以来,中西方文明就经历了不同的兴衰轮替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本身具有任何一个穆斯林帝国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种内聚性。……中国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种现象,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就有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层面分析中国早期文明的“内敛性”强的原因?

                                                                                                                                

材料二 从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 

 ——《英国哲学家和法国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对欧洲的“三大革命”的表现各举两例,西方霸权的确立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看看中国人是怎样慢慢地试图在军事领域,其次在经济领域,最后在政治领域仿效西方模式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19世纪后半期中国文明为什么会衰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人是如何在这三个领域内仿效西方的?结合其最终结局谈一下你的认识。

                                                                                                                                

正确答案

(1 )原因: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 )三大革命:科学革命: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政治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确立。启示:西方的先进建立在科技创新、政治制度文明及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3 )衰落原因:封建主义的腐朽落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仿效西方:军事: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实业救国思潮   政治: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认识:由于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单纯学习西方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模式并不能挽救中国,必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教授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道道地地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模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中国民族多,而叉互相杂居,这样的民族分布情况,就不可能设想采取如同苏联那样的民族共和国办法。……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我们这种内部、外部的关系,使我们不需要采取十月革命时俄国所强调的实行民族自决、允许民族分立的政策。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3)据材料一、三分析我国没有实行“如同苏联那样的民族共和国办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古代中国国情。依据:中国地域广阔;以农耕经济为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特点:渐进改革。评价:渐进改革的模式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各民族在革命斗争中并肩战斗;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

(4)政治制度是多元化的;政治制度必须适应本国国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99年的春天,雅典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被控渎神和蛊惑青年,被501名雅典公民组成的民主陪审法庭表决有罪。苏氏在随后的申辩中只勉强提出“三十命那”(命那是货币单位)的处罚,终以360票对140票被判死刑。在狱中,苏格拉底拒绝了友人克力同逃亡他邦的劝说,饮鸩而亡。雅典这只惊世骇俗的“牛虻”终于永远停止了飞舞和对雅典民主制的不断“骚扰”。

——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雅典直接民主下多数人暴政的成因》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而后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美国革命的首创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而后又通过革命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政治民主化。

——摘自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依据材料一,如何理解“雅典直接民主下多数人暴政”这一说法。从中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美两国在推动本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析近代中国模仿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概括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理解:雅典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不同素养的公民都直接参与政权,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奉行绝对的多数统治,缺乏对多数权力的控制;强调多数人的意志,忽视对个体权利的保护。教训:提高参政人员的素质,培养其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公众利益的同时,要保护个体的基本权利。

(2)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先通过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再通过颁布法案或宪法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都经过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都通过两党政治推动政治民主化。

(3)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专制主义传统深厚;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和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创新之处: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普遍推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三 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法国和中国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在政治层面的“巨大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途径:通过思想家著作流传。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制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2)变化: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的推动。

(3)中国:仍维持封建专制统治,人治色彩浓重;虽然部分开明人士开始了强国御侮的探索,但以器物层面为主,制度层面涉及较少。法国:经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践行了资产阶级人民主权、权力制衡、法治等原则。

下一知识点 : 《权利法案》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光荣革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