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荣革命
- 共432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 议会一般分为一院制和两院制。有些国家实行两院制。上院,即参议院,有的是贵族院、联邦院,各国上院产生的方式不同:英国上院议员在1999年改革前根本不经过选举,均由贵族担任,美国参议院由各州选举两名代表组成,法国的参议院由省、市议会的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下 院,又称众议院、平民院、国民议会等,通常由选举的代表组成。当代西方,联邦制国家一般都实行两院制。
材料三 西方议会拥有立法权、通过国家预算权和监督权等权力。议会决定事项如法案或其他议案,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由于议员的职责是具体行使议会的职权,这就要求议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立法知识和能力,具有参政议政的素质和经验。过去,有些西方国家在议会至上的思想支配下,赋予议会很大权力,英国曾有“议会万能”之说,认为议会“除了不能把女人变成男人和把男人变成女人外,在法律上什么都能做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美、德三国的政体分别是什么?(3分)
(2)材料三中英国的“议会万能”之说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3)有人认为美国的政体比英国的政体更先进。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正确答案
(1)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3分)
(2)不对。理由: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的确突出,但也不是万能的,它的权力会受到相关法律的约束和限制。(3分)
(3)答案一:不对。理由:英美两国政体是由两国的国情决定的,实质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议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答案二:正确: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产物,保留了君主。美国是全新的民主共和制,其分权和制衡比英国更典型、更彻底,影响更深远。
试题分析:(1)这一题材料提供的是有关代议制的含义及与代议制相关的一般知识,指出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要求回答不同的代议制政体形式,只要将教材所学美、英、德三国的政体形式迁移过来即可。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2)这一题是对英国代议制下议会权力大小的一个评价,材料提供的观点认为“议会万能”之说是在强调议会的权力很大,达到无所不能的地步。其实在代议制下,应该没有了绝对的权力,所以这种观点应该是不对的,至少议会是民选的,它的权力和行动应该受到相关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与限制。
(3)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无论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均可,关键是要对所选观点进行史论结合的论证,做到论从史出,所以是在考查考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的能力。如果认为这种观点不对,要谈到代议制只要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应该取决于国情,而且本质是一样的。如果选择观点正确,则要从美国没有君主,而英国保留了君主的角度来说明;另外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方面来说,美国也更典型。
31(13分)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以下是新中国民主制度示意图:
请回答:
正确答案
(1)途径:通过思想家的著作流传。(1分)方式: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 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四选三3分)
(2)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3分)
(3)西周:分封制 ; 秦朝:郡县制; 元朝:行省制(3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略
材料一: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选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问题:(14分)
(1)简要解释材料一中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4分)
(2)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4分)
(3)依据材料二,法国在19世纪面临怎样的“双重革命”?请对“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做出解释。(6分)
正确答案
(1)美国革命要解决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争取民族独立的问题。(2分)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一样,是要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2分)
(2)法国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拿破仑法典》的颁布从法律上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2分);拿破仑在对外战争中推行《拿破仑法典》,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扩大了法国革命的影响;《拿破仑法典》成为许多国家编撰新法典的蓝本。(2分)
(3)“双重革命”是指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即在巩固和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同时完成工业革命(2分)。法国通过了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最终建立(2分);1870年,法国工业化基本完成,进入工业社会。(2分)
略
(24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依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1)材料一中英国 “全新的政体”是怎样确立的?作者为什么说它是“一种全新的政体”?用史实说明,和英国的新制度相比,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10分)
(2)有人说,法国是资产阶级“政府体制的试验场”,在《人权宣言》发表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孟德斯鸠等“政府体制设计家”们所能想到的或没能想的政体几乎都在法国出现过。请至少举出《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曾出现的三种资产阶级政体及政权名称,并说明法国最终通过什么宪法、确立了什么政体?(4分)
(3)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革命理想,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怎样的革命实践?(4分)为了维护革命实践的胜利成果,革命党人在法律上做了怎样的努力?(4分)
从政体结构来看,孙中山理想的国家政权更接近以上那一国家的体制?(2分)
正确答案
(1)怎样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3分)
原因:君主立宪制使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和法律的制约,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3分)
说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得到较好的贯彻。《1787年宪法》规定,政府的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这三个权力部门既各自独立,又相互牵制。总统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行使否决权;国会可以2/3多数票再次通过被总统否决的议案;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4分)
(2)举例:1791年建立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君主专制政体;1875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任3点即得3分) 1875年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2分)
(3)实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4分)制订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临时大总统权利。(3分)更接近法国的体制。(2分)
略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9年3月,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
——阎照样:《英国政治制度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拨款法案的政治前提及其意义。(5分)
材料二:第一条第七款:“一切征税议案应首先由众议院提出,但参议院可以如对其它议案一样,提出或同意修正案。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案的议院,该议院应将异议详细记入议事记录,然后进行复议。”
第八款:“国会有权规定和征收直接税、间接税、进口税和货物税,以偿竹国债、提供合众国共同防务和公共福利。”
第九款:“除非经法律规定拨款,不得从国库提取款项。一切公款收支的定期报告和账目,应随时予以公布。”
——《美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宪法中关于国会财政权的规定。这些条款体现了美国宪法中哪些重要的政治原则?(5分)
材料三:(美国)1939年的第一项重组计划就是将预算局(简称BOB)从财政部转移到总统的行政办公室,第8248号行政命令明确规定了预算局的责任,协助总统准备预算和监督与控制预算的管理成为其主要职责。
——徐红:《论英美议会财政权成长过程中的路径依赖》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权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3分)
(4)综合以上材料,从近代西方国家财政权变迁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
正确答案
(1)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限制了王权;议会的权力扩大)。(2分)
意义:限制国王的权力,强化议会的财政(行政)权,实现权力(由国王)向议会的转移。(3分)
(2)规定:征税(税收立法)权属于国会;规定财政开支的用途;国会监督联邦政府的一切财政活动。(3分)
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法治(宪政)原则。(答出两点即可,2分)
(3)变化:行政部门的财政权力有所扩展。(2分)
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冲击下,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1939年世界大战爆发,助长了行政部门财政权力的扩展。(3分)
(4)认识:财政制度趋向民主化、法制化;财政要服务于公共需要;不同的财政制度是各国国情和历史的产物。(答出其中2点即可,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第(1)问,依据材料“1689年3月,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即议会限制了王权;议会的权力扩大,就权利的转移归纳其意义即可;第(2)问,结合第八、九条内容归纳国会的财权,即征税权属于国会、规定财政开支的用途、联邦政府的一切财政活动受国会监督;就此可以归纳出其体现的原则,如分权制衡、人民主权等原则;第(3)问,解答本题需要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背景归纳,当时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再加后来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等都促使了行政部门财权的扩大;第(4)问,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紧扣“西方国家财政权变迁”,并以此为中心归纳,可以从制度化、法制化以及制定政策需要结合不同的国情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