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 共3198题
读图(弧CAD为晨昏线;当天夜晚E地观察北极星,北极星的高度约为40°。),回答下列各题。(14分)
(1)此时C点是 点钟、太阳高度角是 。
(2)此时以 和 经线将地球分为两个日期。
(3)此刻太阳直射点坐标是 ,赤道上西半球夜晚的范围是 。
(4)A地昼长为 小时。这一天全球昼夜长短分布情况是
。
(5)一架飞机按最短距离由F飞向B,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18 0°(2分)
(2)135°W、180°(2分)
(3)23.5°N、45°E 160°E往东到45°W(或45°W往西到160°E)(4分)
(4) 18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赤道昼夜平分;北极圈及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4分)
(5)先西北,后西南。(2分)
试题分析:(1)图示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在E点观测北极星高度40°,即当地纬度40°N,故判断图示位于北半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顺着自转方向,C点即将进入夜半球,故判断C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2)分界两个日期的两条经线始终为180°经线和0时,根据图示C点为18时,可推算图示0°经线为9时,可计算0时的经度为135°W。(3)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既有经度又有纬度,图示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12时所在经线,根据C点为18时,推算12时所在经线为E点所在经线为45°E。赤道上始终为昼夜平分,故夜半球为18:00—6:00,即图示C点向东(逆时针)到D点,经度为135°E----45°W;西半球的范围为160°E向东到20°W,两者交集,范围为160°E向东到45°W。(4)图示A点即为经过昏线的日落时间为21时,故A点下午时间为12:00---21:00,为9小时,故昼长18小时。全球昼夜长短状况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5)从F经过E点到B点,飞行方向从南北方向上看,先接近北极点,后远离北极点,说明先向北后向南,从东西方向上看,始终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为向西运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晨昏线分布的基本规律判断二分二至日,和晨昏线图上时间计算的6点或18点位置;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全球的昼夜长短分布状况,结合经纬网判断最短距离的运动方向等。
该图为太阳光照图,中心点为北极点,最外侧大圆为赤道,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此时节气是__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 。
(4)此时A点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北极点的昼长为_________时。
(5)此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
(6)地转偏向力A地_________D地(填>或<),此日昼长A地_________D地(填>或<)。
正确答案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略,逆时针)
(2)此时节气是__夏至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23°26′N____ 。
(4)此时A点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昼夜等长 12时__,北极点的昼长为___24___时。
(5)此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90°_____。
(6)地转偏向力A地______<___D地(填>或<),此日昼长A地_______<__D地(填>或<)。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北半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2)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3)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纬度23.5°N。(4)图示A点位于赤道上,故昼长12小时。北极点出现极昼,昼长24小时。(5)D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太阳直射的纬线,故正午太阳高度为90°.(6)地转偏向力的大小规律: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纬度越低,地转偏向力越小。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故D点昼长大于A点。
读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经度为_____;此半球为______(南、北)半球。
(2)A、B、C三处中线速度最大的一处为__________;C点线速度约为A点线速度的_________。
(3)图中C转到D需_______小时。
(4)B点位于C点的_______方向。
正确答案
(1)10°E;北。
(2)A;一半。
(3)2_小时。
(4)东南。
(1)根据经度的分布可知A在20ºW以东30º处的经度是10°E;越向北,纬度越高,所以是北半球。(2)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3)经度变化15º,时间相差1小时。(4)本题根据经纬度判断方位。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在图中标绘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小题2:地球运行至A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上,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节气)。
小题3:请说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A至C,安徽省白昼长短变化。
正确答案
小题1:逆时针方向
小题2:赤道 春分
小题3:由A至B,(昼长夜短),白昼越来越长;由B至C,白昼越来越短,(但仍然昼长夜短)。
小题1:地球绕太阳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
小题2:A点是春分,太阳直射于赤道。
小题3: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图(地球运动示意图,①②③④为二分二至日。),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实际指的是 ,“八万里”指的是 。
(2)地球公转到位置②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
(3) 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P点时,太阳直射点
A.正向南移 B.正向北移 C.在南半球 D.在北半球
(4)每年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而我们非常寒冷;每年七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而我们非常炎热。请说明理由。
(5) 地球从位置④一①-②的运动过程中,荆州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某日下午,在荆州中学放学回家的小明感觉到寒风袭人、夜色也比前些天更快的降临了……,此日地球运行的时段在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正确答案
(1)地球的自转运动 地球的赤道周长(2分)
(2)夏至 慢(2分)
(3) BD(2分)
(4)地球南北半球的热量差异是由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的,我们位于北半球,一月初,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们就寒冷;七月初,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我们就炎热。(2分)
(5)昼渐长、夜渐短 C (3分)
试题分析:(1)地球自转产生了地面事物的运动。8万里即赤道的周长。(2)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②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夏至日,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故公转速度较慢。(3)结合上题分析,P位于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4)影响地面辐射的直接原因是太阳高度,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南北半球各地的热量差异。(5)图示④一①-②的运动过程为冬至日—春分—夏至日,故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故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放学时寒风袭人,反映为冬季,而夜色降落更快,反映昼长变短,故判断为秋分日到冬至日的③—④。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轨道图上的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