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2-1为“某半球图”,图2-2为“月相变化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农历11月15日)2:0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小题1:此日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       (近/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          (加快或减慢)。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上海昼夜长短状况是                                          

小题2:对比a、b两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异同并阐述原因。

小题3:这一天月球运行至图2-2中的       处,我国的钱塘江将出现     (“大”或“小”)潮,可能发生        (“日食”或“月食”)现象。

小题4:此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盛行          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

小题5:请在图2-1上绘制此时的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区域。

正确答案

小题1:近日点 加快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降低 昼最短,夜最长

小题1:(速度对比1分)角速度:相等;地球表面除两极点外,其他各地角速度相等(1分)。

线速度:b大于a;因为地球表面线速度在赤道最大,向两侧递减(1分)。

小题1:C 大 月食

小题1:西北 逆

小题1: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某日的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试描述该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及图示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5分)

(2) 据图分析,此日30°N地区比30°S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2分)

(3) 我国研制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薄膜(可薄到1微米)电池材料,只需敷上墙壁就可以集能发电。这种材料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集能效率最高,试分析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并在北回归线上由东向西移动。从太阳直射点向周围逐渐递减;地方时12时与北回归线交点太阳高度最大为90°;图中虚线上太阳高度最小为零。(5分)

(2) 此时30°N地区太阳高度更大  日照时数更长(2分)

(3) 青藏高原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睛天多,日照时间长(4分)

试题分析:

(1) 读图,可以看到该日北极圈从0点开始有太阳,直到24点太阳未落,说明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在正午12点时未升起,说明南极圈是极夜现象。所以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并在北回归线上由东向西移动一周。图示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周围逐渐递减。地方时12时与北回归线交点太阳高度最大为90°。图中虚线上太阳高度最小为零。

(2) 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30°N地区太阳高度更大 ,北半球是夏半年,日照时数更长。南半球日照时数短,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

(3)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降水少,睛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所以集能效率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公转的位置”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图中A、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A          ,B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角速度最慢的是        

(3)地球由A向B运动时,太阳直射点是向      方向移动。南极附近发生极昼现象的范

围逐渐        (增大、减小)。在此时段内,      半球的昼渐长。

(4)地球处在     点位置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地球处在A点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5)甲、乙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甲图         ,乙图       

正确答案

(1)冬至  春分

(2)A   C

(3)北  减小  北

(4)A    昼最短夜最长   昼最长夜最短

(5)A     D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与地球公转轨道图的综合运用。

(1)根据公转轨道中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引出阳光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表示冬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表示夏至日,故B表示春分;

(2)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3)A表示冬至,B表示春分,如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南极圈附近极昼范围缩小;由于太阳

直射点向北移,说明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4)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为冬至日;地球处于A点,则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则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5)甲图的晨昏线特征: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冬至日;乙图

表示晨昏线过极点,即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共24分)

(1)该图所示的日期约为      ,判断依据是什么?  (4分)                                   

(2)此时,地球运行在      (填“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2分)

(3)弧MAN是   (填“晨”或“昏”)线。此刻,A点的地方时为    。(4分)。

(4)此时,D地的太阳高度是      。(2分)

(5)D、B两点的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是       。(2分)

(6)此日D点的昼长为       小时(2分)

(7)由C点向A点发射炮弹,落点将    偏(东或西)。(2分)

(8)将此侧视图转换成北极俯视图,用阴影表示夜半球,画出晨昏线、太阳光线、地球自转的方向,并表示出A点。(6分)

正确答案

(1)6.22 (2分)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2分) 

(2)远日点  (2分)

(3)晨   6:00  (4分)

(4)0度  (2分)

(5)B>D (2分)

(6)16   (2分)            

(7)西 (2分)

(8)(6分)

试题分析:

(1)图示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日期为6月22日。

(2)6月22日,地球运行在远日点(7月初)附近。

(3)图示晨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

(4)D点在晨线上,正处日出,太阳高度等于0°。

(5)D点纬度度数高于B点纬度度数,根据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小,可知D点比B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小。

(6)A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D点所在经线与A所在经线经度相差30°,所以D点地方时比A点地方时晚2小时,为4时。即该点所在的纬线上该天日出4时,则其昼长为16小时。

(7)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方向向右偏,所以该炮弹落点将偏西。

(8)北极上空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6月22日,北极圈以北区域出现极昼现象,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如下图所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将侧视图中的光照图转绘到俯视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表示黑夜)(2分)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分)

(3)用折线在右图中画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2分)

(4)此日,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2分)

(5)Y与M两处气候类型相同均为   气候,其形成原因有什么不同?      (4分)

(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洋流流经海域表层水温分布状况的是       图。(2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1)(见右图,2分。晨昏线1分;夜半球1分)

(2)23°26′N,30°E(2分)  (3)作图略(2分)  (4)D (2分)

(5)Y与M两处的气候类型均为热带雨林气候(1分);Y处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1分);M处于来自海洋的湿润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1分),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1分)。   (6)A(2分)   

试题分析:本题提供了光照图和两幅区域图,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光照图、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还考查了气候以及洋流的相关知识。

(1)题,画图时注意几点:1、晨昏线和赤道相交。2、图示为夏至日,俯视图为南极上空,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晨昏线和南极圈相切。3、此时60°W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点,正午12时对应的经线是30°E。

(2)题,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23°26′N,所在经线即为地方时是正午12点的经线30°E,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30°E

(3)题,该日太阳直射23.5°N,故23.5°N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并由此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5°-0°)=66.5°。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66.5°-23.5°)=47°。极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90°-23.5°)=23.5°。最后画图如下:

(4)题,此日为6月22日,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N河位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带,正处在枯水期,A项错;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东南风,B项错; Y河流域为热带雨林带,常年葱郁,C项错;夏半年,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D项正确。

(5)题根据所学知识判断Y与M两处气候类型相同均为热带雨林气候,Y位于亚马孙平原,赤道附近,故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马达加斯加岛位于东南信风带,M处于岛上的山脉以东,受来自海洋的湿润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另外,受沿岸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影响,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6)a处洋流为南半球暖流,流向南方,等温线从北向南数值降低,并且突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故A项正确。

1、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光照图的绘制、太阳直射点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2、亚马孙平原和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3、洋流与等温线的相关知识。

点评: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基本知识。难度较大,综合性强,考查了学生的读图、画图能力

(1)题,作为侧视图和俯视图光照图的转化,画图时首先要明确是哪个半球,注意晨昏线和其他经纬线的关系,是相交还是相切,涉及到经线的时候,判断经线上的地方时,比较重要的是:0时经线。

(2)题,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常常根据节气判断,所在经线即为正午,地方时是正午12点所对应的经线。

(3)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两条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等于两条纬线的纬度跨度。画图时结合题目图中提供的重要纬线和重要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确定好关键点,而后用线连接。

(4)题,考查夏至日时,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理景观,涉及到气候、河流、植被、风向等方面。需要因时因地分析。

(5)全球的热带雨林气候,有比较典型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和刚果盆地,赤道附近,故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另外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角,巴西的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具有相同的三个方面:大气环流——东南信风控制,暖流影响,山地迎风坡。  

(6)洋流对于等温线的影响要抓住等温线突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等温线的南北半球判断在于等温线数值的递变规律。

下一知识点 : 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