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 共916题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高压蒸汽灭菌时,锅内压力一般为100kPa,A错误;
B、倒平板时,培养基高度约为培养皿高度的,B错误;
C、实验结束后带菌培养基应灭菌后再倒掉,C正确;
D、接种固体培养基时应将菌种接入培养基表面,D错误.
故选:C.
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的问题.
阿拉伯胶是一种多糖,研究者从某地合欢树下距离地表深10~15cm处的土样中初筛到能降解阿拉伯胶的菌株SM01,以下为该菌株的鉴定过程.
(1)筛选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______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
(2)SM01的菌落为粉白色,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其菌丝白色致密,且有分生孢子,细胞核直径约lμm,初步推测为真菌.下列属于SM01肯定具有的结构和特征是______(多选).
A细胞膜 B核糖体 C拟核 D荚膜 E芽孢 F菌盖 G细胞核 H分生孢子
(3)在分离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如图1示某种划线法操作后菌落生长状况,数字表示划线顺序.某同学以同样方法对某个平板划线后,经一段时间培养,发现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可能是______.
(4)为探究阿拉伯胶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如图2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为什么说该实验设计不合理?______.
(5)请根据(4)小题的分析完善其实验设计.______
(6)在阿拉伯胶降解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对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3中的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3的曲线②.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B.曲线②35℃数据点是在80℃时测得的
C.曲线①表明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D.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
正确答案
解:(1)筛选能降解阿拉伯胶的菌株SM01需要使用以阿拉伯胶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因为只有能降解阿拉伯胶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2)菌株SM01为真菌,其结构和特征有具备细胞膜、核糖体、细胞核和产生分生孢子,而没有拟核、荚膜、芽孢、菌盖.
(3)在分离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接种环,接种环在使用前和每一次划线后要进行灼烧灭菌,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可能是: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而烫死菌种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4)根据题意,该实验的假设为目的菌株(菌株SM01)能分泌降解阿拉伯胶的蛋白质;由于还实验设计缺少空白对照,所以设计不合理.
(5)实验设计应完善为:另设置两组一样装置的对照组,其中第一组只用上清液,不添加蛋白酶,取出10ml加入阿拉伯胶溶液,测定阿拉伯胶的降解率,第二组不用上清液,只用含蛋白酶的溶液,取出10ml加入阿拉伯胶溶液,测定阿拉伯胶的降解率.
(6)结合题干和题图3分析(6)中的各选项,
A、该酶的活性可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也可在酶活性范围内测出,A错误;
B、由曲线①可知此酶的最适温度是80℃,而曲线②是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得的,B正确;
C、由曲线①可知此酶的最适温度是80℃,C正确;
D、由以上分析知,在70℃后曲线②急剧下降,D正确.
故答案为:
(1)阿拉伯胶 只有能降解阿拉伯胶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2)ABGH
(3)接种环 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4)目的菌株(菌株SM01)能分泌降解阿拉伯胶的蛋白质 缺少空白对照
(5)另设置两组一样装置的对照组,其中第一组只用上清液,不添加蛋白酶,取出10ml加入阿拉伯胶溶液,测定阿拉伯胶的降解率,第二组不用上清液,只用含蛋白酶的溶液,取出10ml加入阿拉伯胶溶液,测定阿拉伯胶的降解率
(6)A
解析
解:(1)筛选能降解阿拉伯胶的菌株SM01需要使用以阿拉伯胶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因为只有能降解阿拉伯胶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2)菌株SM01为真菌,其结构和特征有具备细胞膜、核糖体、细胞核和产生分生孢子,而没有拟核、荚膜、芽孢、菌盖.
(3)在分离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接种环,接种环在使用前和每一次划线后要进行灼烧灭菌,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可能是: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而烫死菌种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4)根据题意,该实验的假设为目的菌株(菌株SM01)能分泌降解阿拉伯胶的蛋白质;由于还实验设计缺少空白对照,所以设计不合理.
(5)实验设计应完善为:另设置两组一样装置的对照组,其中第一组只用上清液,不添加蛋白酶,取出10ml加入阿拉伯胶溶液,测定阿拉伯胶的降解率,第二组不用上清液,只用含蛋白酶的溶液,取出10ml加入阿拉伯胶溶液,测定阿拉伯胶的降解率.
(6)结合题干和题图3分析(6)中的各选项,
A、该酶的活性可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也可在酶活性范围内测出,A错误;
B、由曲线①可知此酶的最适温度是80℃,而曲线②是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得的,B正确;
C、由曲线①可知此酶的最适温度是80℃,C正确;
D、由以上分析知,在70℃后曲线②急剧下降,D正确.
故答案为:
(1)阿拉伯胶 只有能降解阿拉伯胶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2)ABGH
(3)接种环 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4)目的菌株(菌株SM01)能分泌降解阿拉伯胶的蛋白质 缺少空白对照
(5)另设置两组一样装置的对照组,其中第一组只用上清液,不添加蛋白酶,取出10ml加入阿拉伯胶溶液,测定阿拉伯胶的降解率,第二组不用上清液,只用含蛋白酶的溶液,取出10ml加入阿拉伯胶溶液,测定阿拉伯胶的降解率
(6)A
下面是生物研究小组对4 种不同品牌腐乳产蛋白酶菌株进行筛选的方案,请协助完成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原理】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差、但可被微生物利用的酪蛋白可以形成浑浊、不透明的培养基背景.当培养基中的酪蛋白被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分解后,在菌落(沉淀圈)的周围就会形成透明圈(如图1).透明圈的大小反映了菌落利用蛋白质的能力.
【材料与试剂】4种品牌的豆腐乳(编号品牌1、2、3、4)
【主要仪器与设备】恒温水浴锅、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等
【实验方法】
Ⅰ、制备固体平板培养基:计算→称量→溶化→调pH→______→______.
Ⅱ、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菌株:分别梯度稀释制备4种腐乳的菌悬液,吸取少量的菌悬液,注入培养基平板中,涂布均匀.然后置于温度28℃的恒温箱中,培养36h.
Ⅲ、初筛菌种:从上一步培养基平板上挑选单细胞菌落,分别接种于筛选培养基中,在28℃下培养48h.挑选透明圈大而沉淀圈小的菌株,作为初筛菌株.
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全“制备微生物固体培养基”的主要操作步骤①______,②______.
(2)“菌落”在生态学上属于______层次的生命系统,“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菌种的原理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分散成______,从而能够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在进行菌种纯化时,还可以采用______法进行.
(3)初筛菌株的菌落周围“透明圈大”说明沉淀圈中的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活性______.
(4)研究人员将初筛菌株接种于发酵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并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发酵液中蛋白酶的活性,结果如图2:
根据曲线可知,在培养的早期,各品牌菌种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都迅速升高,这可能与______有关,研究中最好选择哪一品牌的菌种作为高产蛋白酶的菌株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一个菌落”是同种细菌的群体,在生态学中属于一个种群.稀释涂布平板法依据的原理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将聚集在一起的菌种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在进行菌种纯化时,还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
(3)淀粉分解菌可以产生淀粉酶,在鉴别培养基上,淀粉分解菌的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一定范围内淀粉酶越多,活性越高,透明圈越大,对菌株生存越有利.
(4)图中四个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活性迅速增加,最终品牌1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
故答案为:
(1)灭菌 倒平板
(2)种群 单个细胞 平板划线
(3)越高
(4)时间 品牌1
解析
解:(1)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一个菌落”是同种细菌的群体,在生态学中属于一个种群.稀释涂布平板法依据的原理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将聚集在一起的菌种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在进行菌种纯化时,还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
(3)淀粉分解菌可以产生淀粉酶,在鉴别培养基上,淀粉分解菌的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一定范围内淀粉酶越多,活性越高,透明圈越大,对菌株生存越有利.
(4)图中四个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活性迅速增加,最终品牌1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
故答案为:
(1)灭菌 倒平板
(2)种群 单个细胞 平板划线
(3)越高
(4)时间 品牌1
(2015秋•西城区期末)大肠杆菌PUC19质粒如图所示.LacZ基因是PUC19质粒上重要的标记基因,其表达产物能水解X-gal,进而使大肠杆菌菌落呈蓝色.用EcoRI构建重组质粒,导入受体菌(不含LacZ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并进行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筛选与分离工程菌需要用涂布法将受体菌群接种在培养基表面,A正确;
B、根据题干可知,目的菌能够在含有氨苄青霉素和X-gal的培养基上生存,所以筛选与分离时的培养基应含有氨苄青霉素和X-gal,B正确;
C、接种时接种环应该使用灼烧灭菌,C正确;
D、根据题干可知,受体菌不含LacZ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不能使大肠杆菌菌落呈蓝色,D错误.
故选:D.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初步筛选到能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______,理由是______.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3)在培养“目的菌”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
(4)分离培养细菌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包括培养基和各种器皿都必须是无菌的,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5)将土壤样品经过梯度稀释后,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若培养基中存在有分解尿素的细菌,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______使pH增高,使其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细菌因没有______系统,其分泌酶与真核细胞蛋白质的分泌方式不同.
正确答案
解:(1)分析题图中培养基的配方可知,此培养基中缺乏植物组织培养所必需的植物激素,所以此培养基不能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2)分析题图培养基配方可知,此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这样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不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长,起到了筛选能分解尿素的菌的作用.
(3)分析培养基可知,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来自尿素,目的菌生长所需的碳源来自葡萄糖;由于目的菌是需氧菌,培养时需要震荡培养以便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足够的氧气.
(4)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5)将土壤样品经过梯度稀释后,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若培养基中存在有分解尿素的细菌,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使pH增高,使其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生物膜系统,其分泌酶与真核细胞蛋白质的分泌方式不同.
故答案为:
(1)不能 缺少植物激素(或缺少植物需要的各种营养)
(2)筛选目的菌 选择
(3)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4)高压蒸汽灭菌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5)氨 生物膜
解析
解:(1)分析题图中培养基的配方可知,此培养基中缺乏植物组织培养所必需的植物激素,所以此培养基不能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2)分析题图培养基配方可知,此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这样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不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长,起到了筛选能分解尿素的菌的作用.
(3)分析培养基可知,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来自尿素,目的菌生长所需的碳源来自葡萄糖;由于目的菌是需氧菌,培养时需要震荡培养以便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足够的氧气.
(4)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5)将土壤样品经过梯度稀释后,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若培养基中存在有分解尿素的细菌,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使pH增高,使其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生物膜系统,其分泌酶与真核细胞蛋白质的分泌方式不同.
故答案为:
(1)不能 缺少植物激素(或缺少植物需要的各种营养)
(2)筛选目的菌 选择
(3)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4)高压蒸汽灭菌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5)氨 生物膜
某课题小组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阅读题干可知实验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培养基的配方应以石油为唯一碳源,不能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培养,A错误;
B、分离菌种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对微生物法,但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平板划线法,B错误;
C、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C正确;
D、接种后放在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不需要光照,D错误.
故选:C.
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灭菌处理,标准是要能够杀死(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求无菌.要杀灭一切生物,包括芽孢.而芽孢是最难杀灭的,因为芽孢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体,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都有很强的抵抗力,故而杀死了芽孢,细菌就都被杀死了.所以,外科手术器械消毒的标准是能够杀死细菌休眠体芽孢为标准.
故选:D.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如示意图A和B中,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的利用率.
正确答案
解:(1)微生物培养过程应该进行无菌操作,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可以将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以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由由题意知1ml水样中的菌落数是(39+38+37)÷3÷0.1×100=3.8×104个,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8×104×103=3.8×107.
(2)对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渐稀释分散以便获得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
(3)分析题图可知,A培养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B培养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4)由题意可知,振荡培养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由此可以说明该细菌是需要菌,由于振荡培养提高l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细菌生长速度加快.
故答案为:
(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xl07
(2)灼烧,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B
(4)溶解氧(氧气) 营养物质
解析
解:(1)微生物培养过程应该进行无菌操作,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可以将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以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由由题意知1ml水样中的菌落数是(39+38+37)÷3÷0.1×100=3.8×104个,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8×104×103=3.8×107.
(2)对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渐稀释分散以便获得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
(3)分析题图可知,A培养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B培养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4)由题意可知,振荡培养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由此可以说明该细菌是需要菌,由于振荡培养提高l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细菌生长速度加快.
故答案为:
(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xl07
(2)灼烧,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B
(4)溶解氧(氧气) 营养物质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
(1)进行①过程的目的是______;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法.
(2)从用途上来说,Ⅰ号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仅以淀粉作为______源;从物理状态上来说,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应加入______作为凝固剂.
(3)Ⅰ、Ⅱ号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______法灭菌.
(4)部分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______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应挑出透明圈______(大或小)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
正确答案
稀释
稀释涂布平板
选择
(唯一)碳
琼脂
先调节pH,后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淀粉酶
大
解析
解:(1)分析题图可知,①过程是梯度稀释,目的是对样品进行稀释;②过程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2)本题实验的目的是筛选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从用途上来说,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本培养基以淀粉为唯一碳源;从物理状态上来说,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应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
(3)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应先调节PH值,然后再进行灭菌,如果先灭菌在调节PH.在调节PH时又会污染培养基;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4)能分解淀粉的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阅读淀粉酶的活性越强,所以要从中挑出透明圈
大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上.
故答案应为:
(1)稀释 稀释涂布平板
(2)选择 (唯一)碳 琼脂
(3)先调节pH,后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4)淀粉酶 大
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菌落是指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所以单个菌落中通常只有一种细菌,A错误;
B、青霉素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青霉素培养基抑制细菌生长而促进真菌生长,B错误;
C、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厌氧型,向其培养基中通入氧气会抑制其生长,C错误;
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